以社团活动课程化精细校本文化建设

2019-05-13 10:24李振忠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0期
关键词:京剧社团校园文化

李振忠

摘 要:社团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一所学校办学特色的呈现载体。要想充分发挥社团之优势,彰显学校之特色,社团目标、社团内容、社团形式、社团实施、社团评价等维度需要全方位考量,与课程化管理相接轨,制定特色化发展方案。

关键词:社团;课程化

社团是活跃学校学习气氛,提高学生自治能力,丰富课余生活的有效载体;学生通过社团活动交流思想,切磋技艺,互相启迪,增进友谊。从而实现共同管理、共同教育、共同服务、共同成长的过程。

社团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大重要环节。其主要采取以学生兴趣为中心,教师指导为辅助,由校团委至上而下统筹的组织形式。从某种层度上而言,这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操作方式,任何一所学校都可施行。然而要做到社团活动精细化、校本化,充分发挥社团的优势和特色,社团活动课程化乃为佳选。

厦门实验中学京剧社,在第二届中华学子青春国学荟活动中被评为“全国优秀中学生国学社团”。学校正是把社团建设与课程建设接轨,纳入课程管理体系,与中国戏曲学院签署“京剧特色发展合作”协议,特聘五名专业京剧演员为专职教师。以课程化的教育方式,开展多元课程、分行当小班教学。

一、课程目标明晰,传承文化经典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传承着中华民族活态的文化基因,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绽放着夺目光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紧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学校将京剧社团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联系,将京剧文化渗透入各学科的发展教育之中。音乐课,“唱念做打”,有板有眼;美术课,五彩脸谱,各式人物;语文课,写意艺术,同出一辙;历史课,流派发展,与史结合;物理课,力的作用,头饰好沉;思想品德课,经典剧目,仁义忠孝。京剧文化经过跨学科的一番精心设计,穿插课间,大放异彩。

除了保存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外,学校还意在通过课程化的社团模式,通过对京剧艺术精细化的学习,夯实京剧基本功,培养美育,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造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学生“唱念做打、音诗画舞”于一体的综合素质。同时,将京剧文化作为一种围绕校园文化精神而构建的文化整体。以京剧艺术课程作为建设校园文化的突破口,从培养学生热爱京剧艺术,拓展为热爱传统艺术,进而形成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理念,增强文化自信。

二、课程内容丰富,细化教学类别

本着“多元化”课程理念,学校以“多元化”课程体系为追求目标,共开设唱腔课、形体课、社团课、文化课、实践课等多元课程,并将京剧特色课程以校本课、公选课的方式推送至全校,使每位学生都有学习京剧、接触京剧的机会。

(一)唱腔课:通过发声练习(喊嗓子)以及经典选段的学唱培养学生的唱功与念功。

(二)形体课:内容包括京剧基本形体以及毯子功、把子功等,培养学生的做功与打功。

(三)文化课:通过对京剧历史、京剧艺术特性、京剧常识的介绍,增进学生对于京剧艺术的了解。

(四)社团课:通过对唱腔、形体、文化等课程的融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表演能力。

(五)实践课:以实践排演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诸如“九龙口、台口、站门儿、八字儿、邪胡同、抽芯儿、插门儿、二龙出水”等戏曲舞台位置和舞台表演调度等表演程式性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舞台站位、舞台表演的精准把控,为演出做准备。

三、课程形式多样,充实校园文化

为了普及京剧教育,学校本着多元化的课程設置形式,课程教授的领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走向了户外,走向了舞台。势必让京剧艺术的学习之风渗透进校园的每个角落。

课程形式除了京剧班孩子们必修的学科课程之外,还设置了社团课、校本课、校园文化长廊、京剧艺苑等不同形态的课程形式。京剧艺术的教学不仅限于本校师生,还走出了校门,以京剧夏令营为载体,吸纳广大厦门学子来学习京剧。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

(一)专业课:纳入京剧班的课程体系中,为必修课程。

(二)社团课:学生自发组织的京剧社,并有专业教师进行辅导。

(三)公共选修课:面向全校学生的选修课,分初、高中不同年龄层次进行教学。

(四)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设有京剧文化长廊、京剧行当雕塑、京剧常识宣传栏等,意在通过京剧化的校园建设,让师生在课余时间也能随处学习到京剧知识。

(五)京剧艺苑:每周五下午17:30在教学楼之间的京剧小舞台举行为期半小时的京剧艺苑活动,以公开展演的方式,向广大师生们传递京剧知识,渗透京剧艺术。每一期都有特定的主题,例如:京剧常识、京剧脸谱、京剧服饰等,活动中设置有奖问答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京剧夏令营:每年暑期,学校都会面向全市招收京剧夏令营学员,对京剧艺术进行普及教育,使京剧艺术走出校门,向外界扩撒。让这股京剧艺术的普及之风刮得更长远。

四、课程实施规范,开展既然有序

在引入京剧教学过程中,学校总结和借鉴京剧进校园试点学校的经验教训,选择享有“艺术家摇篮”美誉的中国戏曲学院。依托学院强大的资源优势,聘请五名专业京剧演员为专职教师,其中两名为国家一级演员。他们功底扎实,言传身教,长期驻校授课,为确保京剧课程授课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教学:中国戏曲学院派五位京剧专家至我校驻扎,进行日常教学工作,京剧教研组与音乐教研组合并,纳入学校教学管理体系之中。学校每周一的音乐教研组例会上,京剧组的专家与音乐组的教师集体出席,大家相互学习,相互探讨。京剧演员有专业,音乐教师有教法,专业知识与教学方法两者合二为一,创出一套属于适合于本校学情的教学模式。

(二)课程安排:每周每个京剧社的专业课时数在7节左右,其中唱腔课2节、形体课1节、社团课2节、实践课2节,其中实践课为机动课,时间在周末,为教师学生依实际情况具体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公选课-京剧文化课,安排在每周二下午第7节和第8节,分初中班和高中班。所有的课程都是分行当的小班式教学,京剧专家会在入团考试时根据学生的天生条件划分行当,分班上课。教学富有针对性。

(三)课程教案:京剧专家每学期都会根据指定的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教案的编写格式由中国戏曲学院统一制定,内容简单明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小而精,每节课都深入挖掘了京剧唱腔、形体的教学深度,例如在我们看来简单的一句、两句唱词,京剧专家却要教授一节课甚至更长的时间。可见,每堂课京剧专家对每个字、每个动作的要求是精益求精的,毕竟,这种口传心授的非遗的传承,是需要时间的积淀的,需要经过不断的磨练,才能习得真谛。

五、课程评价多元,体现多维发展

学校对于京剧社团的评价方式,打破了传统应试化的单一的课程评价体系。采取多元评价方式,从测试、演出、活动、课堂表现、自评互评等多个角度,全方位评价学生在社团中的成长情况。

(一)测试(20%):每学期末,教师就学生所学身段、唱腔、文化进行实践与理论测试。

(二)演出(20%):学生每年都会参加省市级、校级组织的各类演出,教师将根据学生在演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三)活动(20%):诸如京剧艺苑、京剧夏令营等活动,教师将对学生在期間的参与与组织情况进行评价。

(四)课堂表现(20%):结合学生的考勤以及对课堂的参与度、理解度、喜好度、学习成效进行评价。

(五)自评互评(20%):包括学生自己对自身在本阶段学习、表现的评价,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最终的量化以以上每项评价成绩的百分之二十的总和计算总分。

六、教学成果显著,弘扬传统文化

京剧课程化建设四年来,京剧社团就已走出省外,获得了多项荣誉。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市级的演出,如: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的全国新年戏曲晚会,厦门电视台举办的歌手赛颁奖晚会,厦门市教育局举办的教师节慰问晚会等,获得好评如潮。每年赴京参加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中国戏曲学院承办的“国戏杯”学生戏曲大赛,年年满载而归。

综上所述,要想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充分发挥社团的优势和特色,精细化、校本化的社团发展道路具有极大可行性。社团课程化的发展道路需要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明晰发展目标,详划课程内容,丰富课程形式,将社团活动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紧密相连,规范课程实施,采取多元评价,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谢萍.中职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路径探索[J].现代交际,2016年7月.

[2] 兰艺,刘平.以社团活动课程化奠基成长生态园[J].中国德育,2013年13期.

[3] 王志忠.社团活动课程化要解决好几个问题[J].学生管理,2017年5月.

猜你喜欢
京剧社团校园文化
缤纷社团
京剧表演开始了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K-BOT拼插社团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