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小学生课后“线上作业”问题研究

2019-05-13 10:25董力嘉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1期
关键词:互联网

摘 要:近年来,“互联网+”对我国教育领域影响巨大,尤其是在小学教育阶段。文章从传统课后作业模式的现状出发,分析其优势和弊端,优势方面从教学手段和知识的针对性出发;弊端则从机械化、儿童的兴趣以及结构化程度过高的角度来看。到互联网影响下小学课后作业发生的变化,以“线上作业”的形式为主,比较分析现在小学作业的现状,并根据其现状进一步进行传统与线上作业模式的融合。

关键词:互联网;线上作业;传统作业

“互联网+教育”是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它体现了教育的立场和教育的逻辑。教育是根本和目的,互联网是技术和手段,互联网为教育服务。

“线上作业”是一种区别于传统作业,依托于互联网的新型作业形式。儿童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作业”和专项应试练习等。

一、传统作业模式的优势与弊端

(一)传统作业模式的优势

就传统的作业模式而言,其知识的针对性强。教师会在课后针对性的预留作业,对儿童当天学习的知识进行强化。其形式简洁,手段直接。更在意儿童对知识的掌握,作业形式简单。例如数学作业,按照传统的模式教师会布置“背诵乘法口诀”。学生可通过反复背诵,完成作业。

(二)传统作业存在的弊端

(1)机械化的作业模式导致儿童学习兴趣丧失

作为小学生,刚刚在学校接触相对复杂的知识,过于机械化的作业模式會导致儿童学习兴趣的丧失。儿童的作业更多局限于在课后完成,且内容过于单调重复,简单直给。作业的内容和完成的形式都是教师刻板规定下的具体要求。相对于“主观性教学”而言,传统的课堂作业更多倾向于“主观性课后作业”,即过分的夸大了教师在作业中的主体作用,忽略了学生发展实际、作业的内容与课堂情境的现实制约,脱离教学实践。这样的作业形式会消耗儿童对于学习的热情,刚刚接触学习就产生“厌烦”的情绪,不利于儿童之后的发展。

(2)从知识本身出发,脱离儿童生活实际

传统的作业形式,只是为了巩固儿童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脱离儿童实际生活。怀特海曾批评,“传统教育的弊病在于对单一的无明显特征的科目给予无节奏的专注”。所以,传统教育下的作业也存在同样问题,它不需要儿童去动手操作和实际体验,只是要儿童机械的记忆,完成教师预留的作业任务。这使得儿童记忆效果差,学习效果不理想。

(3)课后作业的结构化程度过高

结构化程度过高,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课堂之上,也存在课后作业之中。课后作业的目标是由教师预定的,以吸收知识的目的,不能转化为儿童个人的能力;整个作业是由教师单方面发起的,儿童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和执行的状态;儿童完成作业的动机逐渐变成教师的奖罚,而不是自身的兴趣,教师会对不完成作业的学生进行批评或者“找家长”,儿童为了避免这类不良状况的发生,所以写作业;传统作业模式更强调结果,而不注重过程。这样以来长此以往,儿童对于的学习的兴趣会逐渐丧失,所以儿童学习和记忆效果都会有所降低。使得作业不仅没有起到原本预设的作用还给儿童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二、互联网背景下儿童作业模式现状分析

(一)互联网背景下作业模式的优势

(1)作业的形式更加多样化

“十三五”期间,国家大力推动学校“在线模式”,基于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为“在线模式”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如今各种作业APP层出不穷。以“一起小学作业”APP为例,现在很多小学都应用这款软件来辅助孩子进行作业练习。软件页面设计富有童趣,分为首页、任务、班级、我的四大板块。教师会在这个平台上发布课后作业,孩子登陆之后即可练习。作业形式多样,以其中的英语为例,有跟读,视频练习,拼写,连线,听力等等。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纸质版的“直线式作业”的方式来巩固知识,而是采用“螺旋式作业”的方式来方便儿童更好的进行知识的掌握。“直线式作业”是指作业的内容是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直线前进。前面安排过的内容在后面不再呈现。其强调的是知识本身内在逻辑的直线性。而“螺旋式作业”是指在不同阶段、单元或不同作业的门类中,使作业呈现出的内容可以重复性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础,后面学习内容是对前面学过内容的不断扩展与加深,层层递进。其强调的是学生的认识逻辑或者说是学生认识发展过程的规律,即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逐步深化的规律。更有利于儿童知识从预习,学习到复习的“一贯性”掌握。

(2)儿童为作业主体,进行针对性作业练习

“线上作业”模式,不再单一的从教师的层面出发,以教师的思维来布置课后作业;而是能够利用“大数据”从学生角度出发。

1)作业设计更符合儿童身心发展年龄特点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已经获得了认知操作能力以及对客观事物和经验进行逻辑思考的能力,具体逻辑推理发展迅速,但是有时还需要形象的支撑。传统作业模式常常忽视儿童对于“形象理解”的需要性,而一味的灌输“符号知识”。“线上作业”则不同,它的很多题目都是以儿童的“形象理解”为主要出发点,通过图形、图像类型的题目帮助儿童进行学习,并且逐渐过渡到儿童抽象思维的培养,真能够让儿童更好的掌握知识,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

2)作业更具有对儿童的针对性

“线上作业”针对每个儿童的作业习惯和知识掌握程度来生成属于每个儿童的“专属作业簿”。以“一起小学作业”APP为例,软件后台会生成属于每个学生的错题本,学生可以定期查看自己的错题,订正学习。老师也可以直接从软件的后台查看学生的作业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订正完错题,学生还可以进行“每日易错题巩固”,巩固自己的易错题型,知道自己到底是哪一章节的内容掌握的不牢,以及进行到了哪一章节,然后进行针对性的学习。这种作业形式能够从儿童自身出发,作业有针对性,方便儿童的学习和掌握。

3)发布作业形式丰富

互联网丰富了作业的发布形式。教师可以从APP上直接发布作业,“线上作业”部分替代了教师教授学生的“基础性行为”,让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方式有了改变。可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国教育者和学习者的交互行为带来了新的变革。两者之间可以从更多的渠道来实现交互学习。

(二)互联网作业的弊端

当然,互联网作业也会带来一些弊端。首先过分依赖互联网导致“代入感”降低。从儿童完成作业的角度出发,很多“线上作业”可以直接对儿童的学习进行辅导,甚至不需要教师的参与,导致代入感降低。其次,易形成“走捷径”的学习习惯。一些作业app“拍题出答案”,搜题软件的应运而生让一些孩子找到了“快速作业”的捷径,很多书本上的作业在软件上搜索一下答案就十分明确,孩子们如果“不求甚解”只是抄写答案,就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不好的影响,长此以往还会产生“敷衍”的学习态度,态度不积极,习惯走捷径。

三、导致部分学生成为量化评估的受害者而非受益者

(一)当前小学作业现状

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师采用的是以传统作业为主,书本上的机械背诵、纸质版卷子、反复的抄写;辅助以“线上作业”,一些作业APP上的作业练习。但是并没有很好的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大多数的老师只是将“线上作业”作为一种学校配置的任务,让学生去自主完成,没有将“线上作业”当中一些好的作业形式,借鉴到自己的教学布置当中去,使得两个模式相脱离。

(二)具体做法

作为教师,应该增强自己的“具身认知”,加强自己的“深度学习”能力,通过全新的理念、方式及其必要的工具、资源、手段来达到这些高级深层认知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的培养目标。只有自身素质提升才能够有更加先进的认知理念作用于学生。作为教师要深刻的知道,教育“新常态”正在发生著巨大变化:教育将不再是主要由实体学校完成的培养人的活动,而是线上学习(eLearning)与线下实体学校教育相融合的混合(BlendedLearning)。教师要重视并借鉴新形式作业带给学生的好处,将传统作业和“线上作业更好融合”。

四、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的作业形式,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生作业深层次整合,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过程中来营造一种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于作业的掌握,让作业能够更加有效的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郑红苹,崔友兴.“互联网+教育”下循证教学的理念与路径[J].教育研究,2018(8):101-107.

[2] 徐继存.主观主义教学及其批判[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3]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50、11、38、37、35、38、1.

[4] 范士龙.青年网络趣缘群体聚众行为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7(6):69-74.

[5] 曹培杰.智慧教育: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教育研究,2018(8):128-121.

[6] 何克抗.深度学习:网络时代学习方式的变革.教育研究,2018(5):115-111.

[7] Bonk, Curtis J., & Charles R. Graham(eds). The Handbook of Blended Learning: Global Perspectives, Local Designs, San Francisco,CA: JohnWiley Sons, Inc. 2006.何克抗.从 Blending Learning 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4(3/4).

[8]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青年网络趣缘群体行为引导策略研究”(JJKH20170394SK)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董力嘉(1996.02- ),女,汉族,辽宁阜新人,吉林师范大学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互联网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浅析互联网时代维基百科的生产模式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