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引领下建立有“温度”的历史课堂

2019-05-13 10:25孙佳梅王立敏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2期
关键词:历史课堂初中生核心素养

孙佳梅 王立敏

摘 要:由于时代的转变和需要,教育改革推陈出新,不断变革,针对如何将新的改革理念:历史的五大核心素养有效融入历史课堂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了建立有“温度”的历史课堂方法,分别从创设历史情境、大胆合理想象;还原历史细节、加深历史理解;复原“文本”评价和史料须实证等几个方面阐述该方法在教学中的運用。这将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学校能力,学科的核心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核心素养;历史课堂

21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改革成果尤为卓著。从2017年开始的新一轮教育改革中,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通过学习和领悟所展现出来的品格与重要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我国的教育改革经历了一系列的过程,从1978年的双基,2001年《课标》三维目标,到2016年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出台:1个核心、3大维度、6个核心要素、18个基本要点[1].这是从教书走向育人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也是一个伟大的变革。提出核心素养的原因大致归结为以下几点:(1)国际层面:国际组织已提出“核心素养”,经济发展模式更早进入转型期的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也提出了“核心素养”。因而,与国际同步,适应国际全球的教育改革大趋势,提升中国培养人才的质量与竞争力,培养出的人才可以跻身于国际舞台各个领域(2)国家层面:单纯的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道德建设几乎空白。这就导致了对学生的培养侧重于考试,而不是学生自身道德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就无法达到正常水平,无法很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3)社会层面:目前由工业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转变,给教育目标带来深刻的反省,工业时代的产业工人以及专业化的“知识劳动者”将不能适应未来社会需求,因而须以必备品格和核心能力为培养指向,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适应时代的转变。(4)个人层面:目前的学生普遍存在一些情况:自我管理、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习惯和能力较差,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和他人,发现别人优点的习惯和能力较差,受挫能力差,不愿分享与服务周围人等[2].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方面明显存在不足,因而需要反思教育背后,真的实现了教书育人么?现今的教育,大都是停留在教书层面,育人这一块十分薄弱。因而,核心素养的改革是大势所趋,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在这样的背景下,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并且是有助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方面肩负着巨大的职责。在2017年提出的新课程标准中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定义为以下五项内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3].那么如何将这五大核心素养融入历史教学中,使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亟待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进行探讨和研究。

历史学科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如过去性、时序性、综合性、人文性等等[4].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如何让同学们理解历史?如何充分利用历史学科涵盖多个领域的优势并展开有效的教学[5]?针对历史学科的特性,许多著名学者各展其说。罗素在西方哲学史序言中写到对于历史要“同情的理解”;陈寅恪也曾论述到:“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盖古人著书立说。皆有所为而发。故其所处之环境,所受之背景,非完全明了,则其学说不易评论”。聂幼犁先生认为:“历史科学不是‘science,是今人对前人的理解学、解释学,是今人对后人的经验学、希望学。”由此可见,依据史料设身处地的认识具体史事,形成合理的想象,帮助学生触摸有“温度”的历史,进而养成“同情”之理解的自觉意识,是历史课程培养人文情怀和理性意识的重途径。因此历史课堂是需要有“温度”的。需要学生们设身处地的去探寻感悟历史。这样才能最高效的达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就中学历史教学而言,其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但是学生怎样理解历史是有难度的,历史是遥远而陌生的,课本上的表述凝固而简单,学生通过课本所获取的历史信息又极其有限。在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过程中,存在着中学历史课堂的枯燥、历史温度的缺失,使学生失去学习历史的热情,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教育者应让学科素养的培养与历史的本真完美结合。

中学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需要教师去“复活”历史“符号”,让历史有“生命”的温度。重回“历史现场”,大胆合理想象,让历史课富有“生命”与“温度”。

一、创设历史情境、大胆合理想象

在历史教学中不应将教材的提纲化,让学生感受不到历史的鲜活。历史应该是可触摸的,我们可以创设历史情境,将历史课堂故事化,从情景到故事,大胆想象[6],从而还原出相对真实的历史。有人参与的历史,就要回到时人的情境,以他的认知及观念、主观动机、思维习惯来还原历史真实。

二、还原历史细节、加深历史理解

长期以来中学教学演绎的方式都是宏大的、抽象的。教师把历史讲解变成了条条框框、一二三四。让历史变成了波澜不惊、毫无悬念的必然结果。这使得历史教育失去了其原本面目,也违反了“历史的必然性是通过偶然性为其开辟道路的”这一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特征。因此,要革新历史教学的演绎方式,让它充满生机,充满生命力,拥有情怀。让历史课堂拥有“温度”教师备课应突破教材、教参的局限,在历史教学中珍视历史的偶然性及其细节材料。

三、复原“文本”评价

碰撞历史思维以往的历史教学,评价历史人物或事件,老师总会挖空心思找到各种史料,然后由学生根据史料归纳出核心思想。这样的教学仅限于培养学生阅读、归纳文本思想的能力。有的人以为,课堂教学的“以学为中心”就是全部放手给学生,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其实,学生的学科素养还是需要教师的“带”和“导”才得以完成的。

四、史料须实证

上述所提及的方法都是基于史料是真实的前提下,因为历史,无法像自然科学那样通过实验得出一个标准答案和结论,所以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去感知。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搜集、整理和辨析历史资料相当关键,必须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7].将史料与考古,历史文物相结合,并从中提取历史信息,得出正确的结论,体现了以史料实证的科学素养。

鉴于我们当前社会的大环境,在初中生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者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出历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朱汉国.浅析21世纪以来历史课程目标的变化[J].历史教学(上月刊),2015(10):6.

[2] 夏宏业.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8(2):110-111.

[3] 陈超.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7(1):111-115.

[4] 陈准准.用箭头辅助历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 2018(38):143-143.

[5] 李玮,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7(2):55.

[6] 聂幼犁.历史的证据、推理和想象的试验说明与反思[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2(3):16-21.

[7] 聂幼犁,任世江.建设务实有效的21世纪的中学历史课程——著名教学研究专家聂幼犁先生访谈录[J].历史教学, 2003(1).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师范大学“助飞工程”教育研究专项课题孙佳梅的研究成果之一支持” 。

作者简介:孙佳梅(1987- ),女 ,汉族,河南洛阳人,中学二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学。

*通讯作者:王立敏(1976- ),女,满族,辽宁沈阳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历史课堂初中生核心素养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