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的创新与优化

2019-05-13 10:23安东霞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图书管理优化对策高职院校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管理;既存问题;优化对策

摘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优化发展,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备受关注,而高职院校图书馆承担着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重任,图书馆管理的核心与重点是图书资料管理的优化,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文章主要探讨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的创新优化,针对既存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期更好地推进高职院校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04-0076-02

1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教育的变革,我国各大高职院校在加强职业人才培养的同时,也加大了对图书馆建设的支持和投入,我国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也基于新时期的要求和特点不断进行创新和优化。但从整体来看,我国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问题,如图书资料质量无法满足高校教学科研需求、图书资料管理机制较为陈旧、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等,限制了高职院校图书资料价值的发挥。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有两个:一是图书资料管理创新优化教育宣传不到位。图书资料管理的创新探讨没有引起高职院校各部门的重视,管理人员管理理念陈旧,局限于传统借还的被动服务模式,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对于新兴的媒介资料甚至存在抵触心理,导致具有时代性和学科前沿性的图书资料难以被即时传递到读者手中,現有的图书资料无法满足高校师生教学科研的实际需求。二是部分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模式陈旧,以手工操作为主,而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优势发挥不明显,图书资料管理效率低、人为操作出错率高等,严重挫伤了高校师生利用图书资料的积极性。

2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中的既存问题

2.1图书资料质量无法满足高校师生需求

图书资料管理的首要目标是合理满足高职院校师生的图书资料使用需求,因此,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都对图书数量和种类有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有时会与高职院校师生的阅读诉求产生偏差,但图书馆为了应付考核和检查只能增加图书数量,保证图书总量和人均图书量达标,而忽视了图书资料的质量和利用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更为丰富,涉及的学科类型也更为多样,不同的专业需要不同的图书资料,而图书馆员对高职院校各专业设置了解不多,缺乏与读者的互动交流,在采购图书时只是简单地选取概论类图书,无法满足专业性较强的师生读者的阅读诉求。还有一些图书的时效性要求很高,而图书馆馆藏图书早就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降低了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的整体利用率,也挫伤了高职院校师生借阅图书的积极性,形成图书资料管理的恶性循环。

2.2图书资料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往往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属于典型的集中、封闭式管理,其服务对象局限于高职院校师生,加上管理思路和模式的滞后,读者满意率普遍不高。传统的管理模式以人工操作为主,自动化建设投入不足,信息化建设水平低,图书资料管理效率较低。部分高职院校管理层对图书资料的信息化建设不重视,资金支持不足,员工配置不到位,也导致图书资料管理机制滞后。陈旧落后的管理模式使馆员缺乏工作热情,缺乏自主学习与创新服务意识。此外,传统的人工操作还导致人工归类检索错误多,信息分析不足,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综合来看,图书馆的管理体制缺乏灵活性,分配较为单一,各部门缺乏联系和沟通,影响了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创新优化的进程。

2.3缺乏图书资料管理的专门性人才

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是专业性、系统性的工作,对于图书管理人员有较高的要求,要求其除了具备基本的责任心和耐心,还必须掌握图书资料管理的专业技术,以提升管理时效。然而,通过对我国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调查,笔者发现他们大多缺乏相应的学科背景和图书资料管理技术,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高职院校也缺乏针对图书管理人员的长效培养机制。笔者在调查中还发现部分高职院校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作为勤工助学岗位,但因多数学生缺乏图书资料管理技术,对其他专业了解不多,导致图书资料管理较为混乱。因此,实现由传统管理模式向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转变,多管齐下打造高素质的图书资料管理队伍是提升图书资料管理实效的关键。

2.4管理职能发挥不足,数字化建设滞后

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管理职能不清晰、数字化建设迟滞等问题。当前,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服务模式单一,图书采购及管理局限于现有的专业课程,不利于师生阅读视野的扩展。此外,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滞后,图书资料更新缓慢,对应的知识体系不全面。高职院校师生和馆员必须意识到图书馆职能转变的重要性,图书馆也应与时俱进,加强和优化图书管理职能,实现图书管理职能的创新和数字化建设的跟进,使图书资料管理的创新优化取得实效。

3我国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的优化举措

3.1关注图书质量提升

图书质量的提升是图书利用率提升的关键,鉴于以往的图书资料管理重数量轻质量的认识误区,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将质量的提升优化放在图书资料管理的首位。图书馆必须基于“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服务于广大师生读者,服务于教学与科研,最大限度地确保图书整体质量的提升,为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推动图书馆的科学规范化管理,使图书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一方面,图书馆要加强教育与宣传,让图书馆员认识到图书资料采编质量提升的重要性,严格遵守图书资料整理的规则和要求,加强与高职院校师生的互动交流,了解读者诉求,调整采编计划,提升图书资料管理服务的针对性,实现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嵌入式学科服务;另一方面,图书馆要加强计算机和网络平台的创新应用,创新图书资料管理形式,提高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效率。

3.2完善图书管理机制

安东霞:论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的创新与优化

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的创新优化需要完善的管理机制作保障。高职院校必须着手建立科学的图书管理工作机制,无论是资源的分配还是人员的配置都要契合实际,按照流程及制度保证图书服务功能的最大限度发挥。图书馆在管理中要引入有效的激励和惩罚制度,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优秀管理人员进行表彰嘉奖,对违反规定的馆员进行惩罚。图书馆要继续完善和健全现有的管理制度,如考勤制度、工作岗位责任制度和圖书借还制度等。管理机制实效的发挥需要各部门的配合,高职院校图书馆要精简组织架构,多方协同,使工作的流程简单化,明确图书资料管理的具体内容和职责要求,使组织结构、工作制度、评价标准等更为系统和优化。管理机制的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指导与帮扶活动,全面了解读者的需求,完善图书的内容,满足高职院校师生的阅读和学习需求。

3.3提高馆员的专业素养

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素养和能力提升会带动图书资料管理的创新优化。一方面,图书馆要加强馆员的选聘,应提高应聘人员的学历、职称等相关要求,重点引进高素质和复合型人才。图书馆应将选聘与考核结合起来,定期组织业务能力考核、信息实操技术考核、读者满意度考核等,引导图书馆员端正工作态度,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关注高校师生的诉求,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图书馆要加强对馆员的教育培训,通过定期的系统教育培训,让馆员学习先进的图书资料管理技术,掌握最新的管理动态成果等,并运用到工作中,提升工作实效。基于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图书馆必须加强对馆员的技术实操培训与指导,使他们能熟练掌握信息操作系统,帮助读者快速检索资料、查找信息,提升图书馆服务价值。只有双管齐下,才能实现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打造。

3.4创新图书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积极转变管理职能,积极拓宽服务领域,带动服务模式的创新优化。新时期对图书资料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图书馆必须基于信息化建设的时代背景,建设资源共享平台,发掘图书馆的内在价值,推动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图书馆员在管理服务中必须着眼于高职院校师生学习阅读诉求的满足,不仅要关注学科专业特色,更要扩大师生的知识面,向他们提供多种知识类别的图书。图书馆也必须与时俱进,加强数字化建设,从图书资料采购、验收、登记、编目到检索,都要坚持自动化管理,提升图书资料管理的工作实效。

参考文献:

[1]国嫣.互联网背景下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44):138-139.

[2]杨柳.信息化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的优化与创新方法分析[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5):91-93.

[3]苗瑞强.浅析如何做好信息时代图书资料工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8):91-92.

(编校:崔萌)

猜你喜欢
图书管理优化对策高职院校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简析
信息化条件下如何创新图书管理
谈数据挖掘为图书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