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教学诊改与教学督导的相关性

2019-05-13 10:25李占霞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教学督导

摘 要:文章先对中职学校的教学督导工作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教学诊改工作中教学督导的重要意义,剖析了教学督导如何为诊改工作服务的几点做法,指出了建立督导体系、完善督导制度、落实督导责任等措施,加强教学督导在教学诊改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教学督导;教学诊断与改进;督导作用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中职学校近年来在招生规模、招生质量和校园建设上发展迅速,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内涵建设,各学校都构建了自己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其中教学督导对教学质量的监督、控制、评价和指导起着重要作用。

一、中职学校教学督导的现状

(一)督导制度不够完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即制度,科学的制度是顺利完成督导工作的前提,大部分院校都有《督导工作管理办法》等制度,但往往微观层面考核不够细致,对实习实训、顶岗跟岗等校外实践的制度也不够完善。对于行政后勤等一些部门的工作状况也没有细致的规定,导致有些部门、有些人工作作风拖拉,做事推诿,差错频出。甚者导致教学一线老师认为行政工作“优于”教学工作,产生心里落差,无法安心教学。

(二)重“督”轻“导”,职责不清

“督导“是两个环节,“督”是对学校教育教学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监督检查,“导”是对具体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引导与培训,“督”是手段,“导”才是目的,但目前很多学校对课堂教学的检查监督多于指导培训,对教师的教态、语言、板书、教学方法运用和课堂气氛的结果给予了相关评价,对教案设计、内容安排等缺乏更深入的指导与培训,造成“导”的力度缺乏。尤其对年轻教师和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教师,如何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所在,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这些环节还很欠缺。

(三)督导结果的评议运用不够合理

日常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形成体系化的督导结果,体现在年终教师排名和绩效考核中,另外,教学督导的结果,也应纳入对班级评优和班主任工作的评议结果中。督导结果不成体系以及片面运用,将弱化督导工作的重要性,甚至督导员在工作中反应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挫伤督导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二、教学诊改与教学督导的异同

为促进教育质量,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 号)与《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号的要求,中职院校也建立了常态化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指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

(一)教学诊改与学校的教學督导是有区别的。

(1)学校的教学督导往往集中在教学领域,一般不涉及学生管理、后勤、行政、人事、财务等部门。教学诊改是“大教学”下的诊改工作,是人人参与,涉及到学校的各个层面,各个部门。学校内部的一切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工作和活动都属于诊断与改进的范围。

例如专业设置与条件,这个项目是学校督导的缺失项目,或者没有参与在教学督导内,一般的做法是教学系对市场进行教研,提出新专业设置,进行课程体系建设、配置师资、完善实训条件、与企业对接等工作,而学校参与专业诊改的方面很少,或者是认为人力不足,或者是认为不好插手,总之这一块的工作是放任的。

再比如教师队伍与建设,是对教师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方面的引导,在没有诊改工作以前,没有一个统一部门负责,教学由教务处负责、教学研究由教研室负责、教师培训由人事处负责等,对教师这些方面的评价也是零散、不成体系的。教学诊改要统一教师队伍建设的各个方面,对教师进行全面的评价和引领。

(2)教学督导工作是自上而下的工作,由学校牵头,教务处组织人员,检查各项工作,进行评议。诊改是自下而上的工作,重点是“自我诊断,持续改进”,每个人、每个部门,都可以对自身工作进行自我诊断,并持续改进。诊断与改进的运作动力,主要来自实际的社会需求,来自于质量生成主体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需要,来自于院校内部大大小小“质量改进螺旋”相互激励、牵制的潜在机制。

(二)教学诊改与教学督导又有相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目的相通,教学督导和教学诊改的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都是为了学校的长远发展。

以前教学督研的着眼点只在教育教学上,虽然较少涉及学校其他方面,但目的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而教学诊改的主要任务就是“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这是诊改的基础和保证,质量意识不但要融入工作中,更要刻入灵魂中,对质量有清晰的认识,进而形成质量文化。

(2)互相促进。作为一项长期工作,督导和诊改都需要落实责任主体,加强队伍建设,诊改侧重宏观制度的把握,强调“大教学”下的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督导侧重微观的教学过程实施。全面推进诊改工作和微观上强化督导工作,才能形成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

三、教学诊改中如何加强教学督导工作

(一)建立督导体系、完善督导制度

在教学诊改的大环境下,为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学校必须有完善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建成“五纵五横”网格化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教学督导履行的是教学过程检测中的一个方面,因此,需要对过程检测点进行细化,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外实习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测,笔者的学校在诊改工作中,已经持续制定和修订了《教学规范实施管理办法》、《学生跟岗、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实训实习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明确了责任主体,细化的考核项目,并对根据督导结果对各教学系进行常规化评价。

(二)落实督导责任、追溯督导结果

制度制定之后,最重要的是将制度落实,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应当明确第一责任人,定期召开督导评议会议,深入了解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解决督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处、教务处、后勤、教学系、其他各行政部门都应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标准,形成定期检查和评价制度,避免督导检查变成“样子工程”。我校的教学督导工作已经形成了日检查、周汇总、月排名的机制,自教学系和教务处,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督导责任体系。对日常检查中发现的违反学校规定的教学事故,立即反馈给教学系和本人,需要扣罚的将在月末统一处理。

(三)营造诊改环境、生成内在动力

诊改工作是人人参与的“大教学”下的工作,诊改的运作动力来源于质量生成主体自我提升的内在需求。诊改工作下的“教学督导”也应该是全员动员,互相激励。学校督导部门、各行政部门、教学系、教师不但要形成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大氛围,更应该通过激励制度形成自我反省、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由他律变自律,从根本上消除被动应付、推卸责任的土壤。才能形成常态化的持续改进。

(四)建立督导评价、保证督导质量

为了保证督导工作的质量,从督导工作本身的发展来说,也应该对督导工作进行评价和完善,即對督导工作过程中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最终督导效益进行科学评价。对督导的时间、范围、处理方式不断进行调整,既要考虑督导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又要体现以人为本,处处为教学服务的理念,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最终落脚点。可以采取调查问卷、座谈会等方式,促使全体教职工关注督导工作,保证督导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综上所述,教学诊改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在诊改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督导,切实把教学督导的过程和结果落实到位,教学督导的推进也将对教学诊改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陶会平.高职院校教学督导诊断的现状与改进的路径[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9.

[2] 林铁成,陆姣.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督导工作与教学诊断工作的契合点对比[J].黑龙江教育,2018,1~2.

[3] 白蕊.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中如何发挥督导的作用[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3.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2017年度课题《基于教学诊改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ZY17348,项目负责人:李冀平)。

作者简介:李占霞,女,河北石家庄人,工程技术学校教务处副处长,中级讲师。

猜你喜欢
教学督导
高校教学督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如何发挥教学督导在考试中的作用
成人高等教育质量视域下的教学督导研究
健全教学督导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论以学分制为推手的教学督导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严把本科教学关增强青年教师教学队伍建设
加强内涵建设 创新本科教学督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