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贫困资助的认知现状探析与反思

2019-05-13 10:25周晶晶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1期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校

周晶晶

摘 要:教育是和谐社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公平体现着社会的公平。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和高等学校的扩招,大学生中家庭困难学生的人数也随之增加,贫困生问题成为各高校具有普遍性和突出性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教育公平的实现,对贫困生的资助已经成为各高校极为重要的工作之一。

文章以武昌职业学院为例,通过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了解最真实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声,客观地把握和研究学生对贫困资助的认知现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而思考和改进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对策和建议。这对于我们在工作中提高资助的综合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贫困资助;认知现状

高等学校的学生资助工作不仅关系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也关系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由于各种原因,高职院校在贫困生问题上呈现出比普通本科院校更为复杂的特点,例如贫困程度更深、贫困群体更大等等。虽然高职院校在资助工作上都加大了力度,力求为困难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帮扶,但在这一工作上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我们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力求把握经济困难学生的认知和需求,这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改进资助育人工作。

一、研究的对象与研究方法

为了更加全面地分析研究我校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学习及心理状况,我们面向学校2016级学生进行了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总发放问卷1700份,剔除无效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565份,有效问卷率92%。其中,男生占55%,女生占45%;被学校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27.4%,普通学生占72.6%。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基本家庭情况、对于贫困问题的基本认知、压力来源及应对方式、对学校资助工作的态度和看法等模块。

二、研究对象的现状

(一)学生对贫困这一概念的基本认知

在“您认为贫困的标准”这个问题上,调查显示46.8%的学生认为贫困的标准是无法负担学杂费、生活费;25.4%的学生认为是学杂费可以缴纳、但生活处于食不饱穿不暖的情况。由此来看,关于贫困的定义和标准,学生基本能够准确把握。

(二)贫困带来的主要压力及其他表现

在“经济上的困难给你带来哪些方面的压力”问题上,调查显示34.4%的学生觉得压力来自于个人前途和就业,33.8%的学生则来自于人际关系。从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注点和侧重点主要在于个人前途和就业为问题,另外由于经济困难而使得一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出不自信、被动或敏感的特质,从而阻碍人际关系的良性发展。

在贫困生学习上表现出的问题方面,有45.8%的学生是因为经常参加勤工俭学,没时间学习,影响学业。从这一点我们可以了解到,贫困生与普通学生相比,学习动机更强,但经济原因会影响学业的完成和学习的效果。

在“上大学后,您最大的挫折是什么”问题上,调查显示33.5%的学生觉得是就业竞争太激烈;25.9%的学生觉得是学习成绩不理想;而23.8%的学生是经济困难。这说明,像这样家庭困难的学生非常看中就业问题,希望能通过学习、就业改变自身的经济状况和经济地位。

在“您认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问题上,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36.1%的学生有这种自卑体验,表现出自卑失落;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他们更容易表现出不自信,这种自卑心理是由于在个人过多地自我否定继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另外郁闷无聊的占36%,孤独痛苦占30.8%。

在“你认为学校是否应该专门开设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辅导组织”问题上,51%的学生认为应该专门设置。这说明,相比于普通学生,贫困学生在心理的帮扶方面有更迫切的需求,他们需要强有力的支持系统,以此来帮助他们调整学习和生活。

(三)学生关于贫困认定和评选的认知

在“你认为你所在的学校贫困生认定标准合理吗”问题上,41%的学生认为基本合理,贫困生都能得到资助;30.2%的学生认为不合理,一方面有些同学家境不贫困却接受了资助,另一方面认定条件有些苛刻。由此看来,学生在对于贫困生的认定过程和条件上有不同的看法与需求,他们想要一个更完善、更科学的认定标准。

在贫困生评选方式的倾向性问题上,37.7%的学生更愿意由评定小组依据申请人家庭情况、专业学习情况、日常消费情况、参与各类活动情况等进行量化评分;24.2%的学生更愿意全班或者评定小组投票。由此可见,学生在贫困生评选方式上更愿意我们从学生在校期间的每一项综合表现总体进行评判,而不只是以家庭的经济状况为准绳,从另一方面来讲,这样也更有利于贫困学生更积极地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提升自我。

(四)学生对自立自强、自我成长的认知

在“如果家庭困难却未申请补助原因”问题上,44.7%的学生未申请的原因是觉得有人比自己更需要补助,27%的学生相信自己能克服困难。从这一调查数据来看,总体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对贫困能够不退缩、保持自立自强的心态,相信自己通过努力能够应对困难。

在“你为解决困难而打过工、参加过勤工助学吗”问题上,49%的学生有过勤工助学经历,24.6%的学生想做但是没有时间。由此可见,在面对困难时,学生愿意用自己的劳动去改变经济状况,而不是一味地想依靠外界的帮扶。

在“你会觉得做兼职很丢脸而不敢做吗”问题上,60.8%的学生不觉得,反而觉得自己独立了,很自豪。这说明,学生在面对经济窘境时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对自己自食其力、自立自强的行为有较高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在“你认为哪种帮助对贫困大学生来说更为有效”问题上,调查显示54.7%的学生认为提供勤工助学或就业机会等更有效;30.6%的学生认为应该给予心理上的帮助,让学生心理脱贫、自立自强。由此看来,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勤工助学和就业帮扶、精神支持和心理帮扶比单纯的经济资助需求更加迫切。

在“你认为贫困学子的成长过程中什么更为重要”问题方面,调查显示61.9%的学生认为自立自强的品格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于贫困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这说明,我们在对困难学生进行经济帮扶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对他们在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引导和培育,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品格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五)学生对学校资助工作的认知和意见

在“你认为学校助学工作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满足了经济困难学生需要”问题方面,33%的学生认为学校资助工作极小或者完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没有满足困难学生需要。由此看来,在贫困生资助工作方面,我们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以便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你是否认为学校给予的援助侧重点单一,即只注重经济层面”问题方面,44.7%的学生认为学校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22.2%的学生认为学校援助重点单一、只注重经济层面。这就要求我们在资助工作上,以经济援助为基本点和切入点,更多地探索其他多样化的援助方式,争取能在多方面给予学生关怀与帮助。

三、资助工作的反思与建议

从2013年习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的概念以来,各高校不断加强和改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贫困生资助工作颇有成效,但是也存在着贫困认定机制不完善不科学、“重资助轻育人”、重物质需求轻思想道德教育等问题和现象。

通过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贫困资助的认知现状方面的调查数据分析,我们发现:

(1)在贫困生认定与管理方面,我们需要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认定程序和有效的动态管理制度,让真正有需要的学生得到资助,避免让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失学;

(2)在困难学生的心理指引方面,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及时干预与帮扶,避免让学生因为经济原因而产生心理疾病,带来心理困难,给自己的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带来阻碍;

(3)在困难学生的学业方面,我们需要根据学生情况和需要进行专业性的辅导和学业交流,满足他们对学习的渴望,避免因为经济困难引起学业困难;

(4)在困难学生的就业方面,我们可以开拓多种渠道,为学生的勤工助学和就业提供便利和保障,让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脱贫;

(5)在资助后期的育人工作方面,我们还需要加强对受助学生的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和顽强拼搏的品质。

强化资助工作的育人作用不仅仅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我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对其他学生的思想影响也是毋庸置疑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资助是一种手段,而我们的目的是育人,我们希望让学生最终能够在经济、精神和能力上都有所收获。要做到这一点,达到这样一个目标,我们还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形势和学生群体来研究和探讨更为科学和有效地资助育人长效机制,构建一个发展性的资助育人体系。

参考文献

[1] 白莲莲,段薇薇,樊巧云.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干预机制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02):68-71.

[2] 刘峰,田志鹏.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心理贫困生”的心理援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7):137-139.

基金项目:2016年湖北省高校学生工作精品项目,资助类别:一般资助,项目名称:“摆渡人计划”——基于FPA三维模式的发展性资助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项目編号: 2016XGJPF3010。

猜你喜欢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现状及应对方式研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价值观特征与职业指导研究
浅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