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深度转型中的图书馆主体作用研究

2019-05-13 10:23郭涵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主体作用农民图书馆

关键词:农民;深度转型;图书馆;主体作用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如何有效地提升农民的知识文化、素质素养,促进农民的深度转型,是当前我国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图书馆,在农民深度转型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为农民提供多元化的信息资源。文章分析了图书馆在农民深度转型中的主体作用,并结合当前农民转型的需求,提出了图书馆主体作用发挥的具体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04-0136-03

1背景

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农业人口基数庞大,经济发展基础环境较差,农民的文化素养普遍偏低,这些问题长期存在,并且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农业转型发展的主要负担。如何围绕“三农”问题,以提高农民总体文化素养为抓手,把沉重的农业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成为相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图书馆,应该在农民深度转型中发挥其主体作用。作为一项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开辟了振兴农村经济、补足农业发展短板、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民的深度转型不仅体现了其职业、身份、角色、生活方式以及居住环境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农民的社会文化属性与定居角色也将随之发生重大变革,即由传统农民逐步向城市居民、职业农民转型[1]。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必须培育农民具备与现代化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素养、知识和能力,使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从而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从载体途径来看,公共图书馆在这一伟大的社会变革中肩负着重要使命,應当积极参与到学习型社会建设,构建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开放式学习的全民教育体系之中,充分运用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于广大农民。

2农民深度转型中图书馆的作用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县乡基层图书馆作为农村社会文化建设与推进的主要阵地,可以为农民提供基础科普读物,也可以通过阅读推广、文化讲座、职业培训、文化扶贫等方式,为农民发家致富提供指导。因此,基层图书馆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可以助力广大农民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实现深度转型。

2.1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

随着我国对“三农”支持力度的持续增强,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更加迫切,渴望利用文化提高自身素养,而基层图书馆在提升农民文化知识水平与丰富农民精神生活方面所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指出:“公共图书馆应当通过开展阅读指导、读书交流、演讲诵读、图书互换共享等活动,推广全民阅读”。图书馆还应加强与其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合作,对服务内容进行多方位的创新,充分挖掘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实施文化服务发展品牌战略,以丰富多彩的阅读形式满足读者多元化的文化需求,为农民深度转型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图书馆要结合地方特色,针对农村老人、妇女、留守儿童的文化需要,开展读书看报、文化体育、科技培训等活动,培养新型的、职业化的农民,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助力美丽乡村建设[2]。

2.2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农民深度转型的环境基础在于充分实现城乡发展的均等化,其中就包括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公共图书馆在践行这一发展理念的过程中,必须致力于维护农民获得与城市居民一致的阅读权、信息接收权、活动参与权、服务获取权等公共图书馆面向全社会所能提供的基本权益。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民因教育文化基础素养较差、容易被分化歧视等原因,常常不能相对公平地获取公共图书馆所能提供的基础性服务。推进图书馆基本服务均等化的本质目标就是要确保广大农村居民乃至进城务工农民可以真实有效地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图书馆基础性服务。随着文化惠民工程面向农村地区的深度开展,我国进一步强化了以农村为网点的图书馆(室)建设,上级图书馆也通过多种途径成为其服务开展的主要供给主体,一些地方的农民在农村居住区域就可直接获得相对公平的图书馆服务。同时,伴随着“农家书屋”在农村的逐步普及,图书馆面向基层的服务体系也进一步得到延伸和扩展,信息传播、知识服务和职业教育服务等服务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这些都进一步推动了图书馆基本服务城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3]。

2.3保障了农村地区的稳定

目前,我国约有2亿农村人口流动到城市地区就业与生活,这在直接促进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同时,也间接导致了农村地区聚集了大量留守群体,其主要组成成分为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以及农村贫困户。他们生活是否安定,精神上是否得到有效的慰藉,都直接关系到农村地区的稳定。就留守儿童而言,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都需要图书馆提供必要的文化教育引导,并为其匹配相应的成长环境,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得到优化,在外务工的农民工父母才能安心。就留守老人而言,图书馆可以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通过耐心的服务帮助老人排解负面心理情绪。就农村贫困户而言,图书馆通过参与文化精准扶贫,可以在指导他们养成科学、正确的生活习惯的同时,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就业方向,从精神和经济两个方面摆脱贫穷。由此可见,图书馆可以通过良好的文化环境的营造,促进农村地区的稳定[4]。

3促进农民深度转型过程中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内容

郭涵:农民深度转型中的图书馆主体作用研究

3.1多元化知识服务

农民在深度转型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扩大自身的知识面,才能真正提升自身技能,获取财富,适应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当前的农家书屋是图书馆关注农村、农民发展而实施的一项系统化民生工程,其目的在于推动广大农村地区享受到均等化和公平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从实施效果来看,农家书屋在推动文化精准扶贫、增强农民文化自信、推动城乡文化协调发展以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上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农家书屋配置的农村蔬菜种植技术、畜禽养殖技术、病虫害防治、医药卫生以及政策法规、文学艺术、文明礼仪等方面的书籍,有效地提升了农村地区的技术文献供给,并为满足农民精神需求、提高农民素养、寻找科技致富信息提供了方便。

3.2信息素养培育服务

随着新媒体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信息素养已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农民在适应这一时代背景的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其中最为迫切的问题就在于自身学习能力不足,信息素养培育起步较晚。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和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有着得天独厚的场所优势、技术优势和人员优势,可以有效地帮助农民读者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身信息素养。一方面,图书馆可以对农民开展线下培训,以熟练使用电脑、手机等现代化信息技术载体工具为目的,通过培训微信和支付宝购物支付、制作简单的电子相册、登录网络图书馆掌握网络挂号、图片处理等内容,使广大农民可以紧跟“互联网+”潮流,充分与现代化生活、智能化生活、智慧化生活接轨,畅享新技术带来的便利和乐趣;另一方面,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社会信息资源集散地的优势,以农民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特性为出发点,多方面存储与收集相关信息,并通过传统途径或新媒体途径面向农民群体进行传播与推广[5]。

3.3职业教育服务

自2012年起,中央1号文件及中央有关文件连续7年都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做出部署要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备受关注。农业部印发的《“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要求,到2020年我国新型职业农民要发展到2,000万人。同时,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整体规划中,也对促进新型农民培育做出了全面部署,这就意味着农民正在从一种身份向一种体面而有尊严的职业转变。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意识,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创新,敢创业,测土配方施肥、无人机喷药、互联网营销等样样精通,已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基本要求。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一方面可以联合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职业院校、农技推广机构等相关主体,向农民读者提供优秀读物、教育资源与阅读指导咨询服务,为农民读者提供终身学习的场所与机会;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体系的人力资源优势和智库优势,通过与当地实力较为雄厚的乡村企业对接,面向在岗农民工开展生产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6]。

4图书馆发挥主体作用促进农民深度转型的策略

4.1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养

在乡村振兴与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要认真贯彻落实《公共图书馆法》,为不同的农民群体提供均等、公平的信息资源服务,具体做法包括:第一,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新要求,以提升农民综合素养、职业技能和创业发展能力为目标,将各项服务向基层转移,在加强区域总馆建设、全面推进分馆建设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或者合作的方式为农民的深度转型提供服务。第二,联合县(区)、乡镇、村(社区)的公共文化机构,共同建设联合性的农家书屋、图书室、流动图书馆等服务体系,打通全民阅读最后一公里,解决农民“读书难、借书难、看报难”的问题。第三,积极联络上级与同级图书馆机构,以资源共享为主要方针建设网络学习资源,方便农民通过借阅图书、参与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等达到积累文化知识的目的。第四,致力于实现基层区域图书的通借通还,将流动图书馆、自助图书馆、农家书屋等结合在一起,发挥联动优势,促进阅读范围的拓展,进而提高农民的整体科学文化素养和农村地区的社会文明程度[7]。

4.2重视数字阅读,缩小城乡居民数字素养鸿沟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更新的背景下,具有即时性、全面性、高效性的数字化图书馆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助力农民的深度转型。图书馆需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将阅读推广推向新的领域,大力推进数字化阅读推广在农村的实施,引导农民读者积极参与到数字化阅读活动中。一方面,图书馆要以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为契机,建设农村数字图书馆阅读平台,使农民能够随时随地参与图书馆的数字化阅读,体验数字阅读的魅力及乐趣;另一方面,图书馆要积极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实现基层文化设施、文化活动、文化服务、文化保护的齐头并进,精准对接群众的文化需求。

4.3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主动参与文旅融合

2018年3月,《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将文化部、国家旅游局整合为文化和旅游部,开启了文旅融合的新征程,明确了文旅融合、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旅游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每一次旅游都是一次文化的洗礼和传播。图书馆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主动参与到文旅融合的行動当中。一方面,图书馆要通过发掘乡村历史,记录乡村记忆,将那些优秀的传统民俗、特色手工技艺等充实到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库中;另一方面,图书馆要以文化为魂,实现乡村文化与产业发展的完美融合。图书馆可以依托信息平台建设和管理优势,协助地方政府建设综合性的旅游信息平台,从而实现对各区域休闲生态旅游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共享,通过对外集中展示区域内的各个休闲生态旅游项目、推介各类旅游服务机构等途径,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乘数效应”[8]。

4.4优化职能业务,多元化拓展服务内容

首先,图书馆可以根据农民转型所需要的各项技能确定公益讲座和阅读推广主题,以“提升文化素养、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好习惯”为重点,以增强普通话听说能力、普及基础法律法规、禁毒防艾等为主要内容,采取专家讲授与互动、讨论、游戏等相结合的方式,让农民群众通过培训增强自我约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其次,图书馆要拓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内容,通过增强基层图书馆有关农业政策法律、农业生态文明、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品品牌化塑造、“互联网+”农业、农业现代化经营与管理的阅读资源供给,举办有关农业绿色有机产品增产措施、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农信融合、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等内容的公益讲座等,使农民获得更为丰富的职业培育体验。

参考文献:

[1]文军.农民深度转型与主体作用发挥[N].光明日报,2018-10-23(11).

[2]梁田艺.以公共图书馆为据点深入推进全民阅读[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8):130-131.

[3]王学文.信息化时代图书馆主体形象之嬗变:反省至交结[J].图书馆学研究,2014(17):22-27.

[4]李立群.浅析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信息服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4):105-106.

[5]詹景海.精准扶贫视角下图书馆文化扶贫路径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7(1):33-37.

[6]张慧蕊.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创新路径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16(6):12-15.

[7]于良芝,邱冠华,许晓霞.走进普遍均等服务时代: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6(3):31-40.

[8]胡斌.民宿旅游的发展对农民就业转型的影响[J].农业经济,2018(3):89-91.

(编校:周雪芹)

猜你喜欢
主体作用农民图书馆
耕牛和农民
农民
图书馆
谈谈生物教学中的参与式教学法
去图书馆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
做农民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