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

2019-05-13 10:25杨博龙正凤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教育者政治思想

杨博 龙正凤

摘 要: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工作复杂化,受教育对象主体性特征明显化,教育内容来源广阔化,教育手段和途径多样化等特点。网络社会化时代,地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综合素质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欠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识不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和途径传统、单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等现状和困境。地方高校应配备专业素质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识,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力,实现线上、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和协调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工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必须研究把握信息网络时代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推动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我们生活上一个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不仅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而且互联网已经逐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人们的生活对互联网具有高度的依赖性,互联网信息的海量性、多样性、传播的及时性、广泛性,人与人之间互联网交流的匿名性、平等性等都决定传统的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减弱,思政工作者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不再是单向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因此,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应紧跟时代步伐,具有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维,探索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径。

一、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

高校是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为一体的主要载体。高校是高素质人才的集中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的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引起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变革,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复杂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遍运用,手机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工具,可以实现手机与电脑同步学习和办公。传统的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内容的途径单一,主要通过教育者的集中传授或者来自于书本、报刊和媒体报道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范围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物理空间,网络空间转而成为人们主要的社交和活动场所。随之而来,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复杂化,不仅要进行线下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实现线上线下教育活动的有机统一,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在教育者所能接触到被教育者的物理空间,出于双方地位的不平等性和对教育者的尊重或者其他原因,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等会有所保留,尤其是涉及隐私的内容一般不会直接暴露在教育者面前,教育者只能凭经验进行研判,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然而,网络社交的匿名性特点,正好迎合了人们自由的表达思想、想法,甚至是发泄内心情绪的需求,往往现实中不能、不敢表达的内容,在网络空间可以实现自由表达。因此,教育者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必须实现线上线下教育的有机结合,尤其要借助各种网络平台,收集有关被教育者的信息,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判。不仅对教育者的网络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也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复杂化。

(二)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体性明显化

互联网时代,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不再是权威思想灌输与被动接受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方式。利用互联网交流的匿名性、即时性和交流的自由性、平等性特点,以平等的姿态与教育对象进行交流。通过网络信息沟通收集到有关教育对象的真实思想状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教育者应加强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知识结构,以学习的姿态与教育者平等沟通。受教育者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利用互联网接受新知识,而且互联网中有关同一问题的海量信息,给予受教育者更多选择信息和筛选信息的机会。况且,受教育者的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都较强,这样教育者的思想权威逐渐削弱。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变成一种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一种平等对话关系。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权威的思想主导转化为思想引导和帮助受教育者进行去伪存真。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来源广阔化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来自于教育者掌握的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报刊、杂志、主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内容、校园文化活动和教育者自己的经验总结等。其教育内容局限于教育者的知识广度和一时期的理论、方针、政策等,政治性强且不具有教育的及时性。同时,教育内容还受思想政治教育领导者决策的影响。教育者单方面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灌输,至于被教育者是否接受,是否起到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不得而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人人都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即时交友和发泄自己的情绪等,还有可能通过互联网平台习得犯罪经验,以至于走向犯罪等。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发生了改变。教育内容来源不再局限于集中授课、主题活动的开展和语言说教等,更重要的来源为互联网平台的海量信息。对大学生的网络思想动态进行分析和研判,制定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措施,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途径多样化

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活动的空间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室、宿舍等。教育的途径也不再局限于集中的思想灌输和面对面的交流等。即使是传统的教育途径,教育内容也能够通过直观的PPT、视频、微电影、动画等方式呈现,从而使被教育者更容易受教育。除此之外,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能够在任何设有终端的网络平台实现传播与获取想要的知识。网络传播的及时性、传播对象的广泛性和不确定性特点,教育者可以通过互联网交流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校园、QQ、微博等随时随地与被教育者进行交流,通过推送政治、时事、军事、安全、健康、就业、励志等各种类型的文章和视频资料,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教育。网络可以实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匿名、平等交流,教育者还可以通过网上问卷调查、网上咨询和网上解答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状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互联网时代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困境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互联网思维。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转变的过程中,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不尽人意,面临着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不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途径传统、单一等困境。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欠缺

不少地方高校,专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欠缺。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团学工作教师往往身兼数职,班主任一般也是由专任教师兼任,专职辅导员配备达不到有关的要求。除了思政教学课教师外,其他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团学工作教师,往往忙于本职工作和教学、科研,没有太多时间去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即使是思政教学课教师,由于没有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多也重在知识的传授。上课时间的有限性,也不可能有太多时间去研究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具体开展和实施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欠缺,其既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又精通网络,并且能够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则少之又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欠缺,制约了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识不强

网络是大学生重要的生活空间。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等无不与网络联系在一起,大学生的网络足迹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突破口。我们生活在一个网络世界的环境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具有网络思维。而地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无论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教师,还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抑或是辅导员、班主任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识都不强。诸如QQ、微信、微博、MSN、BBS、Usenet、CHAT等新媒體平台,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都很少使用。尤其是有的高校将担任班主任作为职称评定的一个申报条件,这样不少为了评职称的教师不得不从事班主任工作,尤其是上了一定年纪又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很少使用网络社交平台,更不说利用网络平台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了。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和途径仍然以线下教育为主

地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以传统的线下教育为主,主要通过思想政治主题教育活动、党团主题活动、思想政治课教学、校园文化月活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等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爱国、价值观、服务社会等的教育。其教育的内容和开展活动的形式以及受教育的范围具有明显的政治性、滞后性、单一性和有限性。比如,学习、践行十九大精神活动的开展,在学校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各教学分院只能组织部分学生以观看十九大开幕式直播,观看《辉煌中国》视频展播、党员教师进班级宣讲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大精神学生宣讲员进团支部等活动形式深入开展学习、践行十九大精神活动。其开展形式单一,实效性不显著,教师和学生都疲于应付,时间成本大。如果能够有微校园平台,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在线上同步、及时地以文字、视频资料分门别类地推送十九大的有关信息,尤其是大学生关注的教育、就业等方面的信息。同时,还以竞答、竞赛等形式开展线上学习十九大精神活动,不仅教育具有及时性,学生的参与度高,实效性也更强,也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

(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运用传统线下教育的工作思路与工作方式,与教育对象活动阵地的网络空间转移的客观事实,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导向主要依靠政策性指导和经验判断进行开展,从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没有研究问题的根本。在网络空间没有尊卑、身份、地位,任何人都可以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信息,与他人进行平等的交流。因此,大学生的真实心理状态和真实情况往往只能从学生的网络空间获取。比如要了解学生的经济状况,以精准地进行资助或者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等可以通过学生的网上购物记录和偏好,学生食堂就餐次数和每次就餐金额等进行综合评估。如果只是以传统的填资料、开证明、交谈等方式进行研判,往往不能做到精准资助。再如,想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其进行职业规划指导,可以通过学生浏览网页的关键词、图书馆借书记录等网上信息的数据分析,以进行切实可行的指导。

三、互联网时代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取得实效,不仅要有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关键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转变工作思路,具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识,建构、打造网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尊重被教育者的主体意识,研究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规律,切实推进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一)配齐年龄梯队合理的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高校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导地位。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上,在校、分院层面上按照工作需要,配备思想政治专业素质强、政治觉悟性高,具有一定的网络操作和分析能力的热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年龄梯队合理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增强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操作和分析能力。学校要通过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进行定期的理论学习、业务培训和外出参观学习等途径提升思政工作队伍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分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要有开放的思想意识,鼓励思想政治教育者开拓、创新。

(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与时俱进、敢于创新的工作意识。时代在变,社会在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思路、工作内容、工作方法也要与时代同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基层、深入学生进行线上和线下调研,真切地了解基层师生的需要。在互联网时代,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已由物理空间转向网络空间。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转向网络空间,了解受教育者的真实情况。比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如果采用传统的发放问卷、个别交谈的方式,不仅时间成本高,而且浪费人力、物力,且受调查者参与度也不高。相反,借助诸如问卷网这样的调研平台,不仅扩大了调查样本的收集范围,而且其调查结果也更具科学性和真实性。思路决定出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意识也决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发展

地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要积极创造条件,设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的专项资金,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促进学生在网络空间加强自我教育、自我成长。比如可以开发集通知公告、BB平台、身份验证、自助迎新、校园资讯、校园一卡通、图书馆、失物招领、活动报名、意见反馈等内容为一体的微校园平台,从而实行网络教学、学生管理、学生服务以及监控措施等一体化管理。师生可以通过微校园平台实现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自我服务。同时,要将提高学校的网络服务能力与提高学生的网络创新精神结合起来,要建立发挥大学生创新精神的驱动机制,引导学生自主开发各种网络应用功能,进行网络学习、网上创业、组建网络社团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线上、线下教育活动的有机统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思维,并不是要完全否定、抛弃传统的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线上线下教育同样重要,要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和协调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容易拉近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感情,容易触动被教育者的内心。同时,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易于材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在特定的情况下,面对特定的个人其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更具有实效性。

地方高校要开辟线上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努力建构网络育人新机制,着力培育网络典型项目,实现以网络为载体,学校组织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要围绕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开展网络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营造网络思想育人的氛围;要形成网络育人的合力,除了建构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还应整合主题教育网站、主题公众号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要加强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形成线上和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四、结语

互联网时代,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面临机遇也迎来挑战。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与时俱进,具有互联网思维,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识。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培养和培训。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力。实现线上、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和协调发展,推动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金.“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选择[J].学术论坛,2016(2).

[2] 刘晓慧,韩升.“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建构[J].理论建设,2015(6).

[3] 季海菊.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南京社会科学,2015(5).

[4] 王寿林.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12).

[5] 郑元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1).

[6] 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南京社会科学,2015(5).

作者简介:杨博(1989- ),男,侗族,贵州凯里人,法学硕士,凯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龙正凤(1980- ),女,苗族,贵州思南人,法学博士,凯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教育者政治思想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