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化”语境下大学生榜样教育有效途径研究

2019-05-13 10:25王娜姚祎任全户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2期
关键词:榜样教育微文化

王娜 姚祎 任全户

摘 要:面对现实虚拟化、去中心化、信息碎片化、内容多元化、高互动、高效率的大学生“微文化”时代特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期和挑战。榜样教育是大学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教育方式。本文基于班杜拉的社會学习理论,通过问卷调查,从受教育者特征出发,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挖掘大学生榜样典型;从“微文化”特点出发,联动线上和线下教育,拓展多元化的榜样教育渠道提出新时代大学生榜样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微文化;榜样教育;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习总书记在《要善于学典型》一文中说:“‘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我们就是要善于向先进典型学习,在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从小事小节上修炼自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学习先进、保持先进、赶超先进。”[1]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这就要求青年大学生要常怀学习之心,树立榜样意识,学习榜样事迹,发挥榜样力量,弘扬榜样精神。榜样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伴随着“互联网 +”应允而生的“微文化”,使当前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要以全新的工作思路,以创新的教育方法向青年大学生传播榜样的力量。

一、“微文化”对当前大学生生活现状的影响

伴随着的移动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的不断更新换代,WiFi的大面积覆盖,微博、微信、微视频、微支付、微公益等以“微”为特征文化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互联网普及率达59.6%,较2017年底提升3.8%。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全年新增手机网民6433万;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7年底的97.5%提升至2018年底的98.6%,手机上网已成为最常用的上网渠道之一。从年龄结构上看,10-39岁群体占整体网民的67.8%,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6.8%;从人群类别上看,学生群体最多,占比达25.4%。[2]由此可见,大学生群体已成为“微文化”传播的主体。

笔者以陕西民办高校在校大学生为对象,通过发放问卷,对“微文化”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结果显示“微文化”对大学生的方方面面都产生着影响。一是微信成为大学生“微文化”传播的主要工具,占比92.55%;其次QQ和抖音等小视频,分别占比74.81%和42.59%。二是绝大多数学生每天使用“微文化”工具的时间达五小时,占比69.45%。三是学生通过微工具关注的内容大多集中在校园公告、生活资讯、娱乐节目,分别占比59.67%、59%、57.66%。四是学生们认为校园“微文化”主导力应在丰富内容、突出特色、能够与学习联系紧密方面。五是学生们也表示希望“微文化”能够在大学生认同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引帮助;能更多使用自媒体工具融入到现有的校园网络中,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能借助微博、微信等多种形式的自媒体提供更加宽松自由的师生沟通环境。

二、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概述

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于1971年提出的。它着眼于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同时,认为行为习得有两种不同的过程:一种是“通过反应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它是直接经验的学习;另一种是“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即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它是间接经验的学习。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所强调的正是这种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人们获得了示范活动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适当的操作。[3]

社会学习理论重视榜样的作用,强调观察学习在人的行为获得中的作用,主张建立较高的自信心。这些理论思想对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十分可取的,在榜样育人的实践过程中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三、“微文化”语境下班杜拉观察学习过程理论对榜样教育的启示

笔者以陕西省高校大学生为对象,通过“问卷星”网络调查平台,对大学生榜样教育现状进行研究。共发放问卷1199份,有效问卷1199份,有效率达100%。男生占比22.6%,女生占比77.4%;中共党员占比3.75%;文、理、商、艺分别占比51.38%、19.43%、20.93%、8.26%;调研对象涵盖专本学生,其中本科生占比73.64%,专科生占比26.36%。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提出大学生榜样教育有效途径。

(一)从受教育者特征出发,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挖掘大学生榜样典型

“微文化”是伴随着互联网极速发展之下应运而生的新的文化领域。在“微文化”的影响下高校大学生也显现出了现实虚拟化、去中心化、信息碎片化、内容多元化、高互动、高效率的时代特征。以上大学生所表显的这些特征传递出新的媒介模式的产生和社会形态的变革。在“微文化”迅猛传播的时代背景下,要想让榜样的力量传播的更广、更远,落地生根,首先就是要选择契合时代发展,品格高尚,可信度高,具有校园特色,满足不同类型大学生模仿的“草根化”榜样典型。问卷调查中,在问及“您所尊崇的榜样类型”时,占比较高的是道德模范,父母、师长、同学、朋友,分别占比68.16%、56.69%;在问及“您认为身边哪些同学可以成为你学习的榜样”时,道德模范、学业精英、自强之星、创新创业达人成为大家主要的学习榜样,分别占比71.31%、51.38%、47.71%、45.45%;在问及“你认为大学生榜样应具备哪些考量标准”时,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较强的社会正能量和责任意识,具有敢于创新,打破常规的人格魅力,学业、知识技能等方面能力突出占比最高,分别为93.83%、72.73%、45.29%。

(二)从“微文化”特点出发,联动线上和线下教育,拓展多元化的榜样教育渠道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所提出了觀察学习理论是通过对榜样示范的观察,引导观察者进行实际的尝试性模仿,这样,可以使间接经验学习与直接经验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由此借鉴,在对大学生进行榜样教育的过程中,就应该发挥线上传播和线下引导的榜样教育作用,在广泛营造榜样学习氛围的同时,扩大榜样传播力、影响力,让大学生在观察榜样时,更深入地体会榜样的人格魅力,进而去模仿榜样的行为,将自身塑造成下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

调查发现,有80.48%的学生是通过微信、微博、QQ、抖音等社交网络平台或自媒体途径了解榜样人物及其事迹的;72.39%的学生所在的学校是通过院校官网、官微来宣传学生榜样,开展榜样教育;同时,分别有69.56%和62.39%的学生表示通过校园影视、广播、宣传栏等平台宣传和榜样事迹报告会、榜样人物面对面交流会、榜样人物论坛等方式的榜样教育更能吸引大学生参与;74.15%的学生提出应通过创新榜样教育途径,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教育,加强大学生对榜样的了解和关注,提升大学生对榜样精神内涵的认知。

通过调查可以总结出,“微文化”具有高效传播、全民参与、多元碎片等特点,这也极大的丰富了教育的内容,拓宽了教育渠道,提高了教育感染力。大学生榜样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潜藏在“微文化”的环境中。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信息传达,不仅能够化解大学生思想上的抵触效应,使大学生的丰富情感、信念能量、潜能才华、人格素养在“微文化”环境的熏陶中和微活动参与过程中得到充分开发和升华,更使其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形式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在需求,以达到更好、更持久的教育效果。

大学生榜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高校要做好大学生榜样教育,就要在营造榜样教育的良好氛围的基础上,借助“微文化”特征传播力,最大化发挥大学生的榜样育人效应。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2] 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19-2-28.]https://www.useit.com.cn/thread-22395-1-1.html.

[3] 社会学习理论.百度百科,2014-11-11.

基金项目:陕西省2018年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课题“微文化”语境下大学生榜样教育有效途径研究——基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编号2018FKT55)。

作者简介:王娜(1980- ),女,陕西商洛人,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文学与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姚祎(1981- ),男,陕西咸阳人,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任全户(1982- ),男,陕西咸阳人,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辅导员,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榜样教育微文化
中职学生微文化的创作和学生作文个性化语言指导的耦合研究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