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节孕穗理论比鸡汤更有营养

2019-05-13 09:54张蕾磊尹颖尧
大学生 2019年5期
关键词:思政课外交思政

张蕾磊 尹颖尧

编者按:好的思政课是怎样的?本刊记者来到三所大学的思政课堂听讲。

这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第四教学楼的416教室,这学期每周一下午三点半到五点十五,

思政课教师张明明给107名大二学生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有备而来的张明明先布置了这周周末前要提交的资料,下周一的课堂展示上11组同学们将分别做8分钟讲演。

思政课上有外交语言

“今天我们进入新的章节,讲中国与世界——谈谈我国对外交往。”张明明告诉记者,这门课史论结合,要讲述曾经发生的历史与正在进行的事情,又要充满理论深度,这门课看起来很灵活却又充满了难度。她擅长用学生感兴趣的语言和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讲课。“同学们看新闻,很多时候,你们都没看懂。新闻里的外交辞令,你們经常听,但是,你们不了解其丰富的内涵。有个段子说,女人和外交官的语言逻辑是完全相反的。比方说,同学们谈恋爱,和女朋友去逛街,你问:要买东西吗?女朋友说:不要!潜台词是,有可能。这东西买不买?女朋友答:可买可不买。潜台词是:要。是不是?”同学们开始跟上老师的节奏了,不少人点头,还有人浮起“你懂的”微笑。

“同学们,外交语言和LADY的语言是完全相反的。当一个外交官说是的时候,潜台词是有可能。当他说有可能的时候,潜台词是……”“不!”有学生直接回答。“没错。外交语言是委婉的。”

学生们饶有兴致地看着PPT上列出的各国与我国的伙伴关系类型,张明明快速地简单解读。

“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巴基斯坦),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俄罗斯),新型大国关系(美国)……”

外交语言的讲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紧接着张明明引出了什么是外交战略。外交战略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它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许多方面。在此基础上,张明明展开了关于新中国的外交历程与外交政策演变的学习内容。在讲述中,张明明让同学们先后观看了两段视频:中国重返联合国舞台和1990年代邓小平总结的28字方针。在看过中国重返联合国舞台的小视频后,张明明讲了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与毛主席会谈的一幕,两位领导人是如何聊哲学问题的。

佛系的哲学思辨

张明明的课堂穿插有丰富的故事、案例,也不乏专业的哲学话语,比如实体、客体,辩证统一,两个必然……其实,在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读博的时候,张明明就用“哲不解”的笔名,在网络上以另类笔法写著名哲学家的生平传记和代表哲学思想,她的写法独特,戏谑,解构,颠覆,又充满了情怀,欢乐版的哲学史在网上爆红,后集结成书《不疯魔,不哲学》。

从本科到博士,张明明的专业方向没有大的变化,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回想起来,大一大二念书时,她坦言考试分数很高,但是关注的更多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没有意识到价值性。“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与价值的统一,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后,它会帮你分析社会,认清现实,建立信仰。”张明明说,“马克思主义既是可以高屋建瓴指导实践的望远镜,又是可以分析问题剖析现实的显微镜。”

张明明理解同学们所处阶段的思想现状,她的接地气式讲课,不仅是语言表达上有年轻人中流行的“热词”。“更要用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打动学生,从他们感兴趣的和他们急需解决的问题着手和出发,概括总结思政课上最具解释力和穿透力的理论点,去关照当下,只有能够解疑答惑,这样的理论才能吸引他们,才能说服他们,才能真正入心。”张明明说,她认为思政课比哲学课难上,哲学是一种高度的思维抽象,是形而上的,哲学史中的很多哲学已经成为少数者的思想与语言游戏。但是她在思政课上需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青年学生对时代、对社会、对自身发展的问题与迷惑,只有解疑答惑、析事明理,打动人心,思政课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与喜爱。

张明明在课堂上和同学们讨论过“佛系”的流行,在理论批判中,她请同学们思考消极背后最根本、最深层次的原因。“为什么转向消极?消极中也隐含着积极的一面,那就是当代青年对消费社会、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的厌倦与抵制。”学生们点头认同,一打开手机就要面对各种兜售焦虑,面对各种营销、贩卖,原来那种不适的情绪里有厌恶,一句“佛系”的调侃里是有这样的烦恼。

课堂上,回顾了从新中国成立后到十八大以来的我国外交政策发展后,张明明告诉同学们,学习新时代的外交,要对世界新格局新趋势有所了解。

“新趋势新变化有几个‘大字,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是习近平总书2017年1月18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明确提出的。1962年,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会议指出:从现在算起,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是世界上社会制度彻底变化的伟大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是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不能比拟的,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同过去时代的斗争形势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伟大的斗争形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再次向世人证明了它尽管可以推迟,但是必然爆发。这也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的机遇期。”

接下来,张明明讲述了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没有变,但是发展问题上升为全球性问题。目前我们处在一个挑战频频发生的世界里,国际经济增长缺乏新动力,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恐怖主义蔓延,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

张明明提问学生,美国最富有的三个人是谁?学生们陆续说出了比尔·盖茨、巴菲特,张明明说第二名是亚马逊的CEO贝索斯。“2017年英国《卫报》报道,他们三人的财富加起来相当于美国半数人口的财富。1915年,美国最富有的1%人口的收入占全部国民收入18%,到了2011年则掌握全国40%的财富。美国为什么会发生华尔街运动?为什么标语上写着:1%VS99%?这是全球性的发展问题,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何去何从问题。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一统江山吗?并不是。劳动和资本永远是跷跷板的两头,资本的利润越高意味着劳动者的权益越来越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什么必然性,相对你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言,商品永远是过剩的,是一种相对过剩……”

张明明告诉学生们,世界面临着经济增长的动能不足、恐怖主义、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等诸多问题,中国向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理念。

自信的00后 思政课好上

找到学生们的关注点与兴奋点,讲述生动的案例故事是课堂的一部分,张明明强调思政课的学理性,不能一味投学生所好,只讲鸡汤,避而不谈理论。对于学生,不能只是迎合,而要引导。她说:“理论的抽象,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枯燥的。永远要尊重理论的规律性和科学性。”

张明明的课堂内容讲到了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三大表现:全球化,多极化,西方发达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占据国际关系的主导地位。当铃声响起时,张明明正说到:“世界未来格局怎么走?谁是领导者?下节课,我们继续。”

整堂课上,同学们紧随张明明的一个个提问,跟着她的节奏了解知识点。从学期开始时,张明明会明确告诉学生们,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这门课肯定会给大家带来强大的思想冲击。“二十岁的学生们处在习总书记生动比喻为的人生‘拔节孕穗期,他们青春洋溢,热血沸腾,身上有着强烈的批判精神,也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社会忧患意识。” 张明明说,“在这样的年龄段里,正确的思想不能占领阵地,错误的思想就无孔不入了。”

回看五年的教学生涯,张明明最明显地感受是思政课越来越好上了。从95后到00后,张明明看到学生们越来越自信,国家认同感越来越强。她以讲民主问题为例,这两年的学生们亲眼见证到某些国家大选之战的荒诞,“理论有了第一手现实案例作为支撑,同学们作为案例的亲历者与见证人,那么这门课学生接受起来就非常容易。”张明明总结。

猜你喜欢
思政课外交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需求侧”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