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中西方文学母亲形象原型

2019-05-13 10:25谢红海兰杰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1期
关键词:真爱

谢红海 兰杰

摘 要:太阳之所以象征光明,四季之所以可以代表人生周期,这皆是原型批评的集体无意识的体现。文章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学中的母亲形象,探究由西尔扎提·牙合甫执导的电影《真爱》中的母亲原型以及母亲的变体。

关键词:原型批评;中西母亲形象;母亲原型;《真爱》

一、原型批评理论

原型(archetype)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有希腊文中的arche(原初)和typos(形式)组成,指“文学中常使用的象征,但区别于象征”,主要指一种“原初的意象”。加拿大批评家诺斯罗普·弗莱受集体无意识的影响将原型定义为“一种典型或重复出现的意象”。

原型与神话和仪式密切相关。原型批评既可以是意象、细节描述(如四季交替、生老病死),也可以是情节(如正邪或善恶斗争,丑小鸭的幸运等)。20世纪80年代,原型批评在国内逐渐发展,其标志是《神话——原型批评》一书的出版。国内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以阐释为主的本土化实践;二是以批评为主的理论化改造。前者侧重于重构中国文学的结构,后者倾向于改造原型的内涵与外延。中国学者从最初研究西方文学的原型模式转向中国本土文学艺术的原型研究,最新的原型批评研究集中在中国本土文化中的原型剖析。笔者尝试借用原型批评分析《真爱》中的母亲原型,以更好地理解西尔扎提·牙合甫执导的电影《真爱》中的母亲原型。

二、电影内容简介与分析

《真爱》主要讲述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生活在阿尔泰山下青格里一个叫阿尼帕的维吾尔族母亲养育了19位各民族孩子,仅仅靠丈夫钉马掌和自己在刺骨的冷水中洗羊下水的微薄收入,抚养10个无依无靠的各族孤儿,几十年如一日,自己舍不得吃穿,这位天使般的母亲,给孩子们遮风挡雨;为这些孩子治病、上学、教育孩子和睦相处,彼此爱护照顾,最终养育孩子们长大成人,成家立业。

据荣格的观点,母亲原型多种属性。一方面伟大神奇。有善良伟大的母亲,大地之母等。如伊甸园中的上帝给予人类食物与适宜的生存环境,是西方神话中母亲原型之一。另一方面,荣格说:“母亲原型代表着一切阴暗、隐密、不可告人的事物。她是深渊;她是死界。”这体现母亲的严厉。如上帝将犯错的亚当夏娃逐出伊甸园。而中国神话中,“女娲造人”奠定女娲作为母神的至上地位;“女娲补天”是为了人类献身的无私形象,也体现了母亲在保护孩子时的强大能量。可见,中西文学中的母亲原型具有一定的共性,但不同的是,中国母亲不会因孩子犯错就放逐或遗弃孩子,古语“虎毒不食子”体现的是中国母亲的付出与不计回报。

(一)阿尼帕的原型。电影《真爱》的阿尼帕现实原型是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青河镇退休干部——维吾尔族妈妈阿尼帕·阿力马洪,这位善良的母亲荣获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虽“不是亲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在她的家里,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越了亲情,母爱最真!”

阿尼帕是一位典型的中国母亲原型——除了母亲生殖、多育和供养的最根本特性外,她包容、慈善,对没有依靠的孩子们不离不弃。影片中阿尼帕对小彩霞的收养,不顾丈夫反对,倾其所有为小彩霞治疗满头的疮疤,让她长出黑亮的头发,以及她和哥哥的到来,不图回报的爱;当自己的亲生孩子阿尔曼与收养的彩霞的哥哥为一双鞋子而打架时,她打了自己的亲骨肉阿尔曼,这是中国母亲的大爱无私;当彩霞的哥哥王云辉因无意打伤同学,被警察带走时,家里气氛沉重,但母亲依然坚强地安慰孩子们,哄孩子睡觉,这是中国母亲的坚强;当王云辉从看管所出来,奔向阿尼帕第一次喊出“妈妈”并问她“我还是您的孩子吗”,阿尼帕激动地说“你永远都是我的好孩子”,这是最无畏的母爱。

(二)母亲原型的变异。电影《真爱》也借用了文学作品中的母性原型意象展现主题,多半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之物,如水(生命之源),太阳(能量之源)以及月亮(温柔光明)等,因此,《真爱》不仅将母亲形象与现实原型阿尼帕完美结合,也精妙地体现了中国母亲原型意象。

首先,是房子前面一直流淌着的河(水),是典型的大自然中的母亲原型。正如尼罗河是生命的发源地一般,这条河是阿尼帕一家赖以生存的“母亲河”。一方面,提供生活的必须用水;另一方面,阿尼帕找到洗羊下水的工作也是在河水中完成。此外,家乡也是母亲原型意象的体现。由阿尼帕回想自己的生活,父母为生意背井离乡,却一直怀念故乡。可惜阿尼帕却成为孤儿和大人们返乡,是被丈夫家人收养长大,因此,家乡和家庭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养育孩子的母亲原型意象。影片最后,父亲称母亲是星星,带来光明的星星也是母亲的原型意象之一。对于家庭来说,是那口大锅养育了一家19个孩子,因此阿尔曼用生命保护的大锅象征的也是母亲原型。

三、结语

这部具有民族特色的电影《真爱》展现的是最真挚的母爱与亲情,虽不是亲骨肉,却水浓过了血。影片真实的再现了中国母亲这个宏大主题,体现出中国母亲不离不弃,无私无畏以及平凡却伟大,具有超能力的原型母親意象;此外,母亲原型意象还体现在影片非人因素中,如河水,星星,家乡以及大锅。

参考文献

[1] 张中载等.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读[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01):144-205.

[2] 王倩.阐释与重构——原型批评在当代中国的发展[J].文艺理论研究,2010(05):29-35.

[3] 刘连祥.圣经伊甸园神话与母亲原型[J].外国文学评论,1990(01):35-37.

作者简介:谢红海(1994.09- ),女,汉族,山西大同人,新疆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

*通讯作者:兰杰(1960.11- ),男,汉族,四川岳池人,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真爱
富婆妈妈迷失“真爱”陷阱,假病历护家遗祸绵绵
班主任如何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从《沉睡魔咒》看迪士尼的苏醒
自行车:丹麦人永不放弃的“真爱”
女博士逼宫做小三,说句"真爱"岂能挑衅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