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高职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及评价机制

2019-05-13 10:25任运国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1期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评价标准核心素养

摘 要:本文分别从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学生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会三个方面建立考评机制,希望通过高职院校建立的核心素养考评标准推动核心素养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核心素养;评价标准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重点强调了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等方面的能力。2016年9月,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正式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需要具备的三大方面、六大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高职院校以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知识、良好动手能力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将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建立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目的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既能动手、又能动脑、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胜任一线岗位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有专家指出:“学生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心理不健康是易燃品。”高职院校学生具有一般缺乏教育理念,重视动手能力培养,轻视人文素质的特点。如果一味地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忽视其他能力和素养发展将不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党的十八大曾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深化教育领域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北师大肖川教授认为:“从学科角度而讲,要为素养而教,学科及其教学是为学生素养而服务的,而不是为学科而教,把教学局限于狭隘的学科本位中,过分地注重本学科的知识与内容、任务与要求,这样将十分不利于培养视野开阔、才思敏捷并具有丰富科学文化素质和哲学气质的人。”高职院校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对培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针对于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科学、实用的核心素养评价标准,将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这关乎我国高职教育育人工程的全面发展。由此,创建高职大学生核心素养评价标准便成为了各个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1]。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细化为十八个基本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回答了学生“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

(一)文化基础

文化基础强调能够习得人文、科学等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培养具有良好文化底蕴的大学生。熟练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学会本专业领域的可迁移技能,创造性地解决专业问题。重点关注学生的理性判断能力和勇于探索精神的培养。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独立判断问题、批判性思考问题的习惯,教会学生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发展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的思维能力以及勇于探究科学知识的学习态度。

(二)自主发展

自主发展能够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和精力,依据自身发展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能够合理规划学业生涯;正确地认识自我,理性分析自我,发现自我存在的价值,积极悦纳自我,发掘自身潜能。注重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塑造,培养学生具有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勤学善思、积极向上、乐观自信、具有良好自我管理能力的大学生。

(三)社会参与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突出学生处理个人与社会、与国家、国家关系中形成的态度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遵守和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日常生活中,具有参与社会的意识和愿望,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二、高职院校核心素养评价标准

(一)以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为导向,构建新的学业质量评价标准

传统的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是以“知识为本”“学科本位”的考评原则,考核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高职院校深化课程改革,除了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外,更要重视学生的思辨能力的考核。在课程教学中,拓宽新的授课方式,综合采用体验式、启发式、案例式、探究式、讨论式、情景式、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式,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考核标准上,突破试卷笔试考核的局限、增设面试、网络测评,口试等多元化、多角度客观评价结合主观评价考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发展学生各项能力为目标,尽量使每个学生的核心素养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测评。另外将学生的文化基础考核纳入国家奖学金的评审范围,以此激励学生更好地关注学业成绩以及自身能力的提升。

(二)以核心素养的“自主发展”为指导,构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评价标准

高职院校在课程改革中,将大思政教学思想纳入教学体系中,将育才与育人的理念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大学生自我管理技能至关重要,它影响学生学业成就,也影响学生未来职业领域中能够走多高、走多远。自我管理技能被界定为一个人具有的个性品质,它涉及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如何管理自我。这种技能具有可迁移性,可以從一个非工作领域迁移到工作领域,比如:耐心、负责、热情等,有些技能不是在专门的课程学习中学到,但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行为训练中逐渐培养起来。比如:举办早操大评比活动,在活动中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团体凝聚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学生的耐力、吃苦精神等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考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也是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的一个重要表现,改革传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考核标准,突出学生学业规划的能力,采用职业生涯规划赛结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模式,以赛督学,以赛促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学生的软能力,心理健康同身体健康一样,影响学生发展和成才。高职院校中,开设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课程,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教材,在全院大学生中作为必修课程普遍开设。团体辅导课程区别于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健康课程重在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团体心理辅导更加关注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的提升以及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在开设团体辅导前后,采用前后测的方法,对于学生自信心培养、人际交往能力、抗挫折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等优秀心理品质方面都能够有效的衡量和测定。

(三)以核心素养的“社会参与”为标杆,构建学生的社会实践创新能力标准

高职学生思政课程与社会实践教学紧急结合,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将学生的爱国热情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实际生活中提升自己的优秀品质。比如:建议学生采用“六点六会入手”提升责任感。即对自己负责任,学会修身;对家庭负责任为起点,学会孝敬;对学习负责为支撑点,学会求知,对他人负责为出发点,学会关心,对集体负责任为凝练点,学会合作,以对社会负责任为制高点,学会报答。通过建立家庭、学校两级联动机制对学生的责任感进行考评。在学校通过辅导员访谈、学生座谈、家长调查等方式对学生的责任感进行考评。

高职院校积极为学生创设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在大学生中开展便民活动、社会调查活动、义务劳动、勤工俭学、环境保护、大学生科技活动以及考察实践活动等,在活动中锻炼学生责任感,教会学生做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有作为的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通过撰写总结报告,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反馈表等方式考察学生的社会参与情况,以及实践活动中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三、结语

大学生核心素养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3] 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长期工程,核心素养的考评标准是推动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需要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随着我国核心素养得研究不断深入,这将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将不断推进中国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https://www.sohu.com/a/114389183_100928.

[2] 王艳辉.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的框架建构及培养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9,19(38).

[3] https://baike.so.com/doc/24396081-25220490.htm.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ZB1317043。

作者简介:任运国,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副教授,学生工作处处长,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

猜你喜欢
高职大学生评价标准核心素养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的研究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