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需求与生态保护行为研究

2019-05-13 10:25王自强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2期
关键词:行为分析心理需求生态保护

王自强

摘 要:全球气候变暖引起了人们对生态危机的重视,使得人们对破坏生态的行为进行反思。探索心理和行为在生态保护中的作用,可以用生态保护心理与行为研究成果 ,探索生态保护如何通过对心理与行为的分析 ,将现有的心理与行为理论用于生态保护。科技的飞速发展,生态利用不合理开发也带来了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等,给人类的心理和行为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包括各种疾病及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探讨并研究心理因素和生态行为对生态保护的影响,可以在生态保护当中研究人的行为如何促进人们生态保护行为的养成,从而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心理需求,行为分析,生态保护

一、心理需求与生态保护行为的相关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由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心理和行为因素在人们对生态和环境的认知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人们通过心理和行为自觉提高对生态保护的认知,形成生态保护的自觉。通过心理和行为引导,使人们从生态保护出发,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自觉要求保护生态环境。国内外相关研究,从生态保护方面分析了人的心理需求,生态环境和人际环境构成的社会环境对人的情绪体验以及心理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维护生态环境提高认知能力,应注重加强生态心理教育和行为训练。生态保护对人的尊重与保护,也需要良好的社会关系和生态文明。生态建设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及协同发展,实现人类社会长期可持续性发展。造成生态问题的原因,人的心理需求问题如果不解决,生态保护措施和政策也难以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于生态的要求也有改变,从过去满足基本物质需求转变为深层次心理的感受。对生态保护的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研究 ,可以改变个体和社会的行为,使人们开始从不同角度来抑制生态破坏行为。

二、生态保护行为的心理需求特征

以目前的相关心理与生态研究的理论,我们直接应用在生态保护上面的知识比较广泛。生态保护在维护社会利益、正确对待自然方面要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研究人的心理以及生态保护的规律,心理学研究其实就是人的生态认知,相关理论都与生态保护密切联系。心理和行为因素在生态保护中的作用,以构建生态保护框架体系。对心理和行为因素理论进行科学总结。心理因素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依据,生态环境保护是心理和行为因素的结果和表现。在相关理论基础上,从心理和行为因素在生态保护中的作用为立足点,找出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心理需求特征。生态心理使生态更利于生态环境以及人类行为的一致。

生态心理主要是从生态保护致力于通过理论应用来进行生态保护研究,减少人们对生态的破坏,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人们把生态保护的重点突出在引发生态问题的行为,以减少生活以及工业对生态的消极影响。人的个体心理需求对于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生态破坏是由于人们的行为造成的,因此改善生态还是要依靠人们的基本行为。心理和行为是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通过舒适的生态环境,可以,改善工作疲劳,建设良好的人际环境。心理和行为以及生态保护的研究是必须的。人类活动面临的生态风险渐趋多样,逐渐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生态保护和人们心理和行为预期之间的差异,生态保护的社会文化各方面必须具有整合的能力。

三、生态保护的心理和行为路径

研究心理和行为的同时,应该了解这些都会在实际中影响到生态发展。心理与生态学科的融合发展是必须的。在生态保护与心理与行为的研究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生态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人的活动及人在生态环境中的反应,可以指导我们组织好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心理和行为研究也已经逐渐开始在生态保护当中发挥作用。适应生态发展的基础上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生态和心理相互作用的发展是多学科研究相结合的结果,需要使对生态的研究从在既满足人类心理需求的同时,又减少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人的心理需求以及生态保护行为之间的关系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态保护行为,进而影响到生态环境。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影响个人环境行为的相关因素。研究心理和行为因素影响生态保护的路径,并考察这些路径表明,心理和行为因素对生态资源环境存在直接相关,它们影响着生态保护特定的路径。 探讨人的心理需求影响和保护生态的机制是目前重要的研究方向。根据人的需求理论,我们可以知道,人类就是不断的满足自己的需求,满足自己心理需求的过程当中,防止对生态的破坏,是目前我们需要重视的。

四、生态保护的心理与行为发展趋势

心理与行为应用对于生态保护的影响,就要确定人类活动是不是对生态有破坏性。生态保护对于人的心理和行为影响,在不同人对于生态环境的反应,利用心理和行为作为生态保护发展指标,进行生态保护与心理和行为反应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影响生态保护最为明显的是心理因素。心理与行为研究更多的是为了研究生态保护的心理机制,进而影响生态保护。发挥心理机制的作用,就可以保护生态环境,避免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心理需求去破坏生态。从心理和行为的角度了解生态保护可以通过生态环境对人的心理与行为产生的影响进行观察;也可以通过生态对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影响,提出应对措施。

人的心理需求包括人的生存和自我實现需求,为了改变人们的生态环境就需要从心理方面,防止破坏生态环境。人类在科技和经济方面取得成绩.与此同时,生态资源开发不合理却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环境污染给人类心理和行为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心理和行为研究要引导人们避免对生态的破坏,解决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生态环境是人们生活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经济发展所必须。现在的生态环境在人们生活方面比较注重于资源保护,这些虽然符合社会的发展,但是不足以满足人在自然环境中可能发生的心理需求,往往会使人的心理感受不良,而使工作效率比较低,造成了生态资源的浪费。因此,在生态环境保护中,人的心理和变形为感受应该得到重视。在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同时,应增加人对生态的相关研究,进行生态保护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研究。人的心理及相应的生态保护行为 ,可以强化生态保护心理认知 ,消除负面心理。

五、结语

总之,人的心理和行为因素对于生态环境有着较大的影响,如果人的心理需求与生态环境不能和谐共生,那么将对生态造成破坏。生态保护需要相关心理与行为研究改变人们的心理需求和行为,以促进生态和人的和谐发展。保护不仅是保存,我们要将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生态环境保存下来,还要将它维护好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相应的生态问题也开始突出,生态保护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形成一种新型的生态自我,在生态环境中获得认同感,可以在心理和行为理论上构造全新的生态保护心理学体系.。因为人的心理活动也是在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中,生态行为心理学研究应该是一个自然科学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从心理维度来探讨环境保护,需要将心理学基本知识进行分析。 随着生态问题的显现和人们对保护生态的重视,在满足人类心理和生活需求的同时保护生态,是我们必须着重研究的问题。研究人的心理需求和行为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理论和实践上都证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同时可以推动生态保护行为。

参考文献

[1] 葛鲁嘉.心理学研究的生态学方法论[J].社会科学研究,2009(2):161-165.

[2] 韦庆旺,孙健敏.对环保行为的心理学解读——规范焦点理论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 2013,21(4):751-760.

[3] 张风琴,王庭照,方俊明.生态学视野下的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09-114.

基金项目:本文是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生态保护的心理维度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1JY32。

猜你喜欢
行为分析心理需求生态保护
基于老年人居住行为与心理需求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初探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金融经济中的金融套利行为分析及若干研究
老年电子产品中的人性化考虑
高三语文高效课堂之有为有不为
河北省农村生态环境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