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语文教师如何做好“读书的种子”

2019-05-13 15:47崔洪国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读书种子教材

崔洪国

【摘要】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读书为要”。要抓住培养学生读书兴趣这个“牛鼻子”,那就是——语文教师自己先要喜欢读书,把读书当作良性生活方式,成为“读书的种子”。语文教师成为“读书的种子”,是适应部颁统编教材的根本需要;语文教师只有做“读书的种子”,才能成就每个人精彩的教育生命。

【关键词】语文教学“读书的种子”语文教师近日,我再次阅读了部颁统编语文教材主编温如敏先生的《老师不读书,怎么可能教好语文?》一文,感触颇深。温先生在文章中着重指出,语文教学真正实现“读书为要”,要抓住培养读书兴趣这个“牛鼻子”,那就是——语文教师自己先要喜欢读书,把读书当作良性生活方式,成为“读书的种子”。

一、语文教师成为“读书的种子”,是适应部颁统编教材的根本需要

从2016年秋季,我们拿到了部颁新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课本。作为一个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学研究二十五年的我,拿到部颁统编语文教材的那一刻,就对她一见钟情,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因为这套教材从编写理念,教学内容编排,教学结构安排,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一线教师的可操作性等诸方面,与原教材相比,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从教学内容的变化上,语文教师必须要读书,做“读书的种子”。统编语文教材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利用语文学科善于熏陶、感染的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为语文的“血肉”,对选文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整,所选文本人文性更强。语文课人文性很强,对语文教师的学养以及人格素养要求,就显得格外重要,而语文教师学养和人格素养的塑造,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读书学习。学养,既是我们教书育人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精神成长的需要。所以,无论教学任务多么繁重,教学生活多么繁忙,我们应该留有一块属于自己的读书空间。

2.从统编教材编排结构和教学目标的变化上看,语文教师也要努力读书,成为“读书的种子”。新编教材采取“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双线组元的方式编排。在删减部分课内阅读篇目的同时,延伸阅读的量大增。努力让语文课向课外阅读延伸,往学生的语文生活延伸,解决他们不读书、少读书问题;利于解决当前学生只读教材和教辅,很少读课外书,语文素养无从谈起的“老大难”问题。把课外阅读纳入课堂阅读教学的体系,课外阅读不是完全放手给学生课外,教师在日常的阅读教学课堂上应该有所作为;而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大力推行“1+X”的教学方式,必须成为一线教师语文教学所遵从的圭臬。

同时,统编语文教材加大了课型的区分,原来教材的基本结构是“精读——略读——课外阅读”,统编本教材的基本结构是“教读——自读——整本书阅读”。这样一种结构上的变化,究竟要传达一个怎样的信息?精读、略读主要还是专注于阅读的内容,精读就是要把文本读深、读透、读通,略读就是择其主要,观其大概。而“教读、自读”更多关注的是读书的方法的使用、阅读的策略的选择。所以,部编本新教材传递给我们的一个最重要的信息就是,语文教学最主要的目标是要教学生学会读书,喜欢读书,教学生读一定数量的经典书。从这些教学目标的转变上看,我们语文老师就会明白,如果我们不会读书,不喜欢读书,我们没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和成熟的阅读方法,我们就不能适应新编教材的角色转变要求,就不能成为适应这次语文课程改革的合格的语文老师。

3.从语文学习的方式和语文教学的规律上看,语文教师必须多读书,做“读书的种子”。

语文学习的方式主要有两条,一条是操练,另一条是习得。语文教学,靠“操练”,根本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所以必须靠“习得”才能完成。

所谓习得,就是通过大量阅读、涵养、积淀,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文学素养和审美追求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语文素养尤其是文学素养、审美情趣、鉴赏水平,那是无法用直接的训练获得提升的。它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的语文实践,内化而成。因此,那种通过大量习题训练,搞题海战术的语文教学,是教不好语文,学不好语文的。所以,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只有努力读书,多读书,真正成为“读书的种子”,我们才能把读书的种子播撒在广阔的语文教学的原野上,把读书的习惯和方法,播种在学生的心灵中,最终收获沉甸甸的语文的果实。

二、语文教师做“读书的种子”,成就每个人精彩的教育生命

我们都知道,要想教好语文,语文教师必须要多读书。但是,当下有很大一部分语文教师以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为由,根本不去读书;很多语文老师也读书,但读的主要是与职业需要相关的实用的书,上课用得着了,就赶紧找有关材料来读,赶紧上网页上查;很多老师一年到头除了读几本备课用的书,其他很少读,或者只读点畅销报刊、杂志,大部分时间都是网上、微信上的“碎片化阅读”。

1.语文教师做“读书的种子”,就是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肚子里没有一点书撑着是不行的。“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读书能够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读书开阔人的视野;读书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读书可以养性,可以练脑。读书不仅是能力,读书也是一种涵养,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更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们要倡导并支持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称职的语文教师,以带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健康的发展。

2.语文教师做“读书的种子”,就是会读书,让读书更好服务语文教学,成就我们精彩的教育生命。

(1)读书要有定力。读书不同于看电视,玩游戏,观视频,更没有打扑克、喝酒的热闹。读书需要静,更需要定力。读书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耐力;对于书籍要有“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般的柔情;读书要有“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定力;读书还要有“书味本长宜细索,砚田可种勿抛荒”的细心。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坐得住,读得下,钻得深。

(2)读书还要有计划。我们每个语文老师都應该有一份自己的书单,设定在几年内,应当读哪些书,让读书有些系统;书目要考虑时间的安排,有可行性。我认为有语文教师三种书必读。一种书是通识的部分,主要是中外文化经典,是最基本的书。阅读的目的,是接触中外文化经典,感受人类智慧的结晶。这是一部分,量不一定很多;第二种是与自己从事专业或者职业相关的部分,语文老师读书的面应当比其他学科更宽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打基础,拓展专业视野,触类旁通,活跃思维;第三种书是核心部分。这一部分的书目主要围绕自己的专业,或者自己特别感兴趣,希望有所研究,有发言权的那些专业的书。比如《中国教育报》向广大语文教师推荐的顾颉刚《中国史学入门》、夏承焘《唐宋词欣赏》、王力《诗词格律概要》、李长之《孔子的故事》《鲁迅批判》、朱光潜《谈美书简》、朱自清《经典常谈》《论雅俗共赏》等。

当然,除了这三种书目之外,还可以是一些消遣的、娱乐的,但不应当是主体,也不必计划太强。

(3)读书还要会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能够帮忙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

三、总结

读书,犹如春日扁舟里的放歌;读书,好像夏季田地中的间苗;读书,也似秋阳田野里的收获;读书,就是隆冬炉火旁的倾谈。“做读书的种子”,是语文教师塑造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更是与学生共同成长,燃放精彩生命之花的需要。盼望每个语文老师都愉快地拿起书本来,在语文教学这条幸福的大路上,走得更坚实,走得更激情,走得更幸福。

猜你喜欢
读书种子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我爱读书
桃种子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