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两会三大央媒融媒报道创新亮点

2019-05-14 07:38文/张
中国记者 2019年4期
关键词:总台总书记受众

□ 文/张 倩 毛 伟

内容提要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中,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三家央媒引领创新,佳作迭出,围绕“四全”理念,在探索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新理念、新方式方面着力创新,不断丰富新闻呈现方式与信息消费体验,提升传播效果、拓展媒体社会功能。本文总结分析了三大央媒两会报道创新亮点。

2019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的课堂设在媒体融合发展第一线,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提出了明确要求。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各大媒体纷纷施展“看家本领”,推出了内涵丰富、形式炫目、参与性强的融媒体报道,且传播链条不断延伸,智能化融合不断升级,主流媒体话语版图不断扩大。

其中,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三家央媒引领创新,佳作迭出。透过众多精品力作可以看出,三大央媒围绕“四全”理念,在探索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新理念、新方式方面着力创新,不断丰富新闻呈现方式与信息消费体验,提升传播效果、拓展媒体社会功能。具体来说,三大央媒两会报道的创新与亮点体现在以下方 面:

一、新华社:融媒报道新意频出,彰显国社责任担当

今年两会报道,新华社以全媒创新为引领,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探索创新媒体融合传播手段,展现大国领袖魅力风采,传递两会声音,镇版刷屏之作不断涌现,获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一)突出核心:紧密围绕两会议程,深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新华社在两会期间精心策划了重点融媒系列产品“习近平的两会时间”,不仅及时宣介了总书记的两会活动行程,而且充分展示了总书记关切的重点问题和重点领域。总书记两会下团组的新闻报道往往是各大媒体每年重点策划的选题,“习近平的两会时间”没有遵循以往以时间轴为主线回顾式、程序式报道的老套路,创新深入挖掘新闻点,先后梳理展示了总书记对文艺社科、生态文明建设等的关心和期望,融合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形式,以全媒报道提升新闻品质、优化受众阅读体验。该系列融媒体报道“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在舆论场引起强烈反响,如《习近平的两会时间|在内蒙古团,习近平又强调了这个关系每个人的重要问题》在“新华视点”两微一端发布后,单日阅读量即破百万,全网多家门户、新闻网站APP首页头条长时间置顶推送,迅速成为“镇版之 作”。

纵观两会,总书记两会活动报道是新华社报道重点,除做好做精对内报道外,还通过特别策划,突破传统报道模式,创新话语体系,加强两会对外报道和宣介。总书记的每一场团组活动,新华社都通过英文消息、英文评论、“洋记者两会学习笔记”融媒体专栏等组合拳形式,以海外受众习惯的行文叙事方式,予以充分深入报道,向世界展现总书记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的生动场景,传播总书记的重要思想和重要表述。

(二)重视时效:微视频制作快而精,小故事反映大主题,迅速抢占网络流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用“四个一”高度概括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强调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新华社第二天便推出融媒体产品《“萌”婶代表记——全国人大代表赵会杰和小庙子村的新故事》,通过讲述内蒙古赤峰小庙子村全国人大代表赵会杰的履职经历,反映基层人大代表致力推进脱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感人故事,生动阐释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重大主题。报道推出的时间节点恰到好处,及时呼应总书记下团组时关于生态文明的重要讲话,体现了主流媒体把握重大主题报道的敏锐性和权威 性。

此外,《向总书记汇报,大凉山传来好消息!》《追梦在这个春天里》等融媒体爆款产品围绕两会可能出现的重点议题提前策划,聚焦脱贫攻坚一线,内容具体真实,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新年贺词中提到的多位困难群众的新变化和新期待展开,在两会召开之际,更是真切体现了总书记作为人民代表的千里之外的牵挂,将脱贫攻坚的宏大主题,体现在一个个小切口百姓故事 中。

(三)科技领衔:融媒报道形式新意十足,智能化、数据化、视觉化刷新受众体验

图为新华社两会报道截屏。

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向来是全国两会报道重头戏,也是各家媒体比拼实力的重要舞台。今年两会报道,新华社加入许多科技创新元素,AI平台生产新闻、AI主播播发新闻等引领两会报道创新潮流。新华社通过“现场云”资源聚合平台与媒体大脑MAGIC短视频智能生产平台运用各自优势推出的AI创意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的全媒报道,快速引爆舆论场,全网浏览量过亿。

此外,《全息交互看报告》以轻快化、全息化、故事化的方式,独家创新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紧扣关键数据,融入故事情节,将现场原声、虚拟场景、可视数据等有机统一起来,带给受众沉浸式地观看体验,全网总访问量已超1.1亿。再如,创意短视频《同心·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数据基础上,通过流动的具象化的圆形,数据化呈现政府工作报告中网民关注的热点和关键数字。该片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词“同心圆”出发,将“同心圆”的理论化概念转化为视频中一帧帧“圆形”画面。这种视觉化、数据化的呈现手法备受欢迎,在新华社客户端首页推送后,点击量迅速突破百万。

(四)移动优先:受众化思维推动融媒产品守正创新,激发移动端用户参与分享

当前,移动互联网已成为新闻信息传播主渠道,受众向移动端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今年两会,新华社融媒报道在移动端重点发力,一些重点策划的融媒产品侧重移动网络的传播特点与受众阅读习惯,刷屏之作频出。两会召开前夕,新华社推出重磅微视频《一路前行》,以两会为背景,以总书记讲话为主线,通过充满力量感的画面、配乐和极简的语言,层层递进,深入诠释不同社会群体努力前进的激昂斗志,视频推出后被各大移动终端、社交媒体平台等广泛转发,播出24小时后全渠道访问量达到1.05亿,转载媒体数量高达615家 次。

再如创意短视频《这个快递小哥把自己“寄”到了人民大会堂》,以全媒体形态关注基层典型代表“快递小哥”,移动端播发后引发全网关注讨论,在多个资讯平台置顶推荐,并被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新闻》节目采用,全网总浏览量过亿;在社交媒体中表现尤为突出,登录微博热搜话题榜,在今日头条热搜榜位居第一名,许多网民主动留言为柴闪闪这样平凡的奋斗者点赞。此外《微TED·履职故事:我在你身边》系列短视频、“全国两会思客问答”“AR智能眼镜直播报道”、R A P歌曲《“Two sessions”:To the world From China》等借助新技术、新载体创新两会报道,在移动端“吸粉”增流,不仅在国内各大社交媒体舆论场形成了刷屏之效,还在Twitter、Facebook及YouTube等海外社交媒体舆论场中广泛传播。

二、人民日报:不断拓展全媒时代的价值链条,生产运营理念领风气之先

今年两会期间,人民日报40余个融媒体工作室共创作推出118款融媒体产品,全部融媒体产品的浏览量达5亿人次(数据来源于人民日报公开报道)。人民日报依托媒体“中央厨房”强大的生产能力,着眼全媒体时代的传播创新,不断探索万物互联时代更多的融媒生产方式,在“二次传播”拓展传播价值链条、自我宣传推介等诸多方面给人以启发。

(一)服务性强:划重点、重预告、讲知识、贴民生,让普通受众明明白白看两会、真真切切感受祖国发展变化

全国两会期间,各大媒体每天推出的海量新闻、融媒体作品让普通受众应接不暇,不少网民对两会程序和进展心中无数,看着热闹却看不出门道。对此,人民日报多方并举强化服务意识。

划重点。人民日报善于将复杂的内容按类别提炼。比如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人民日报推出了《政府工作报告,这15句话真给力!》《政府工作报告极简版来了!只有600字》《所有人:中国今年要干这80件大事》,让人们尽快掌握关键内容。用数字、标识、图片形象阐释政府工作报告,推出长图式稿件《前所未有!一图了解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减税降费清单》《2019年,中国要实现这些数据目标》《与你有关!政府工作报告送出20个民生红包,请查收》等,让不同群体第一时间获取资讯“干货”。

重预告。预告报道让受众对即将发生的新闻、报道亮点心中有数,打造预期。比如人民网在两会专题首屏图片新闻位置推出系列预告报道《人民小厨,上菜了》,预告推广“人民大厨”今年两会的重点 “菜”。

讲知识。比如《两会知多少》《全国两会知识贴:这些常用词汇,你能分清吗?》《知识贴!九图告诉你两会那些事儿》《两会百科:知否知否?》等。

贴民生。今年人民日报传播效果较好的几款融媒产品大多与贴近民生的策划有关,比如微视频《我们都是追梦人》讲述快递员、退役军人、扶贫干部3位普通人的追梦故事,全网播放量超过2.5亿(据人民日报公开报道数据)。《点击!您将随机和一位陌生人视频通话》,用户以模拟“视频通话”的形式了解40名普通人的生活细节,以凡人小事感召普通受众,将两会民生主题具象化,通俗易 懂。

(二)开门办报:联合制作、合作供版、定制推送,多举措与国内外媒体广泛合作

互联互通国内媒体。今年两会期间,人民日报本着“开门办报”的思路,在纸质版、客户端、人民网两会报道中不断推出由地方媒体、政府新闻网站制作的融媒产品,在人民网两会专题中,还重点推出了由人民日报与地方媒体合作的直播节目“两会进行时·地方时刻”。依托人民号、媒体深度合作、稿件展示等形式,人民日报聚拢了大量地方强势媒体和党政机构资源。从这些“储备”资源中选取制作精良的融媒体产品在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网等端口展示。

海外“合作供版”。今年两会,人民日报与外媒合作传播两会信息,首次开展两会外媒合作供版,一批高质量的稿件和图片在海外主流媒体落地,甚至登上外媒的版面头条。

定制推送。人民日报充分发挥与国际主流媒体良好合作关系,积极联手与其签订合作协议和稿件互换协议的“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外媒,以及与其建立协作关系的36家海外华文媒体和近百家华文网站,全天候定制推送两会报道。截至北京时间3月11日12时,人民日报共定制推送139篇原创文章和353张图片新闻,除中文外,翻译为英语、法语、阿拉伯语等10个语种,共在30多个国家70家主流媒体落地2033次。

(三)自我传播:系统性强、融媒体化、分类推广,自我传播贯穿两会全程

人民日报的“自我传播”意识较强,近年来多有宣传推广媒体品牌和重磅产品的报道。今年两会期间,人民日报在自我传播方面进一步加强,体现出明显的系统性和融媒化。

系统性强。人民日报的自我传播跨越两会报道全程,小至单件作品的宣传,如《人民网推出2019年两会热点调查 10大热词等你选出》;大到两会报道总体前瞻、介绍、总结,如会前报道《两会报道大比拼:人民日报用创意探索更多可能》,会中报道《创意!创意!还是创意!人民日报如此报道两会》,会后报道《两会,再见》。

分类推广。如《两会融媒体报道,人民日报社又有哪些新尝试?》《年轻人第一次跑两会,啥感受?》《“海味”出炉记 | 走进人民日报海外版两会工作间》《看!人民日报社的“轻骑兵”“突击队”如何报两 会》。

融媒体化。如《人民小厨,上菜了》《图解:人民日报两会特刊90个版面聚焦哪些热点话题》,以及融媒体专题报道《传媒人在两 会》。

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挥资源聚合优势,打通国内国际渠道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聚焦视频制作优势,精心打造“独家V观”、特稿、VR全景等时政类融媒体产品,实时权威传递党的政策主张和两会代表委员声音,点击和阅读收看量屡创新高。

(一)资源整合:充分发挥视频语音资源优势,打造全媒体精品专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具备原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资源聚合优势,今年两会报道中,总台同时还充分发挥视频和语音优势,通过新技术手段联通央视、央广、国广、CGTN以及总台所属媒体平台,实现跨平台、频道和频率融合传播。其中央视新闻频道直播间《两会帮你问》和央广直播间《央广会客厅》首次实现在两会特别节目中同框,央视《我从基层来》《两会同期声》等专栏节目聚焦代表委员的讨论、提案,大小屏融合传播,准确、充分传递两会声音。

(二)技术引领:充分发挥前沿新科技应用,重塑视频直播业 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国际上首次实现5G技术持续传输4K超高清信号,在总台4K超高清频道现场直播两会记者会,这标志着总台5G+4K新技术探索与重大活动直播的充分结合,在中国广播电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在首场“部长通道”直播中,总台实现了“5G+VR”直播,观众可以通过移动手机方位和手指触摸屏幕方式实现720度无缝观看现场场景,带给受众一种全新的沉浸式观看体验。此外,总台推出的融媒体行动“AI机器人上两会”、创意H5《一起看两会》、微视频《我是代表》等特别设计,体现了新媒体时代信息智能化和快速、碎片化传播特点,实现了总台内容优势和传播方式多样化的高度结合。

(三)渠道融合:充分发挥传播渠道优势,提升国际舆论传播力与影响力

总台国广、CGTN、国际视频通讯社积极主动发挥对外传播重要渠道作用,两会相关报道、新闻素材和直播信号被近90个国家和地区的580多家境外媒体采用。总台根据习近平主席到人大、政协团组与代表委员交谈和讲话的要点,在央视快评、国际锐评等栏目持续刊播十多条评论,也被境外多家主流媒体和网站、社交账号等转发,平均每条评论被转发30多家。此外,总台通过“全国县级融媒体智慧平台”,与数百家县级融媒体中心共同打造《我给两会带个言》特别节目,反映基层百姓声音,拓展了移动端的交互性,实现了跨平台融合传播。

猜你喜欢
总台总书记受众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召开青年英才座谈会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评出2019年国内十大体育新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民政部联合摄制的《中国地名大会》开播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