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海法律地位公约》引发的国际能源经济变化

2019-05-14 03:23张昊
银行家 2019年3期
关键词:里海土库曼斯坦公约

张昊

里海地区位于欧亚大陆的核心地带。根据麦金德的地缘政治理论,里海-中亚地区是欧亚大陆“世界岛”的中心,有能力控制这个区域的国家,必将对整个欧亚大陆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从其地缘位置还是所蕴藏资源来讲,里海都是一个重要的地缘政治地区,它在历史上一直是东西方之间的重要贸易和过境通道。近代以来,丰富的能源资源的发现使得里海在欧亚大陆的重要性更加突显,已探明的包括超过500亿桶石油和9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储备,而预估的储量更多。巨大的油气储量如何开发利用,对国际能源供给局势影响重大。近期,《里海法律地位公约》的签订为里海地区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翻开了新的篇章。

“海”“湖”之争与《里海法律地位公约》的签订

1991年之前,里海沿岸国家为苏联和伊朗,两国分别在20世纪20年代和40 年代签订了有关条约,确定了航行及渔业有关规定,建立了里海双边合作制度。而由于伊朗只占有南部小部分海岸线,加之苏联当时的强势地位,里海实际上几乎成为苏联专属主权的内海。受当时经济条件制约,对里海的利用只限于航线与捕鱼, 相关油气开采并未开始。苏联解体后,里海沿岸国家变为俄罗斯、伊朗、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五国,里海地区原有秩序被打破。随着油气勘探的进程,里海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俄罗斯和伊朗想要持续两国一直以来在里海权益的优势,新独立的三国在各自寻找对自己有利的依据支撑对里海的划分主张,以便将里海丰富的自然资源更多地划入本国的疆域。自20世纪90 年代,围绕里海能源为主的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打响,这场能源博弈不止限于沿岸五国,背后更有大国间的博弈,对全球各大经济体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对里海法律性质的定位是“战争”的一个核心焦点,即“海”“湖”之争。关于如何划定里海边界的持续争议限制了所有周边国家开发其资源的能力,里海的法律地位成为新旧沿岸国之间争论的根源, 里海是“海”还是“湖”,这直接影响沿岸国家对其水域的主张是按照“海”还是“湖”。前者要求根据里海的海岸线划分里海,而后者将平等分配里海的资源,不论沿岸国的海岸线有多长。各国分别援引对自己有利的依据,提出各自主张,并开始进行相应的开采活动,但随之而来的争端不斷,各国的开发或多或少受到影响。从1996年开始,沿岸五国开始进行有关其法律地位的谈判。经过二十多年的谈判, 2018年8月12日,在哈萨克斯坦西部城市阿克套举行的第五届里海沿岸国家元首峰会上,俄罗斯、伊朗、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五国领导人就里海的法律地位达成协议,签订《里海法律地位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对里海在法律上的性质做出约定,这标志着自苏联解体后,沿岸各国间围绕着里海地位问题长达二十二年的纷争暂告一段落,为下一步的联合开发里海地区油气资源奠定了法律基础,这项巨大成就可以说是国际能源经济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公约》涉及里海水域性质、资源划分、管道建设、生态环保、区域安全等条款。确立了里海开发与治理的原则,即“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独立和主权平等”;阐明了里海特殊的法律地位, 将其确定为“陆地包围的水体”,即非“海”非“湖”,规定了各个国家拥有15 海里的领海以及额外10海里的“专属渔业区”,其余海面属于五国共有;里海海床及其矿产则按照国际法的原则,根据各国间的协议予以划分;对于外界关注的海底管道铺设问题,《公约》规定按照各方协商的原则,只需在环保达到标准的前提下,经各管道通过的国家同意即可,而不再需要五国的“一致同意”;还包括重要的安全协定,禁止非里海国家的军用船只进入里海区域。

《公约》的签订在区域和全球的稳定与合作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一是结束了二十多年的谈判,解决了围绕里海长期以来的摩擦和分歧;二是确定了里海的法律地位,奠定了沿岸五国在相关领域开展进一步合作的法律基础;三是在此基础上,促进了区域经济合作与生态保护等,加大了里海外国家参与到里海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可能;四是对里海域外驻军的限制,维护了里海区域安全稳定,对全球稳定有深远影响。

《里海法律地位公约》对国际能源供给带来新变化

里海地区拥有极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根据调查,里海地区的石油区块超过250处,石油地质储量或可达2000亿桶,占全球总储量的18%;天然气资源,或可达14万亿立方米,占全球天然气总储量的4%~5%,被誉为“第二个波斯湾”。从能源地缘的角度来看,目前全球有三大能源消费市场,即东亚、欧洲以及北美。里海地区毗邻东亚与欧洲,石油天然气资源可通过管道,向西可达欧洲南部,向东通达东亚市场,向南也可通往南亚次大陆。同时,里海位于世界能源供应核心地带的中心,向南连接中东油气区, 向北连接西伯利亚产油区。长期以来,由于里海的法律地位不明确,里海沿岸国家就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权属以及开发利用争吵不断,甚至兵戎相见。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工程无法开展,里海海床的能源管道铺设也因此未能实施。

除了沿岸五国,欧盟可能成为《公约》签订的最受益方。欧盟地区是全球石油天然气消费最主要地区之一,由于其自身资源及地理位置所限,欧盟能源大量依靠从俄罗斯进口。但受到俄罗斯、乌克兰两国天然气纷争以及俄欧关系的影响,欧盟的能源安全一直受到较大威胁。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成为欧盟的唯一出路。在其2020年能源构想中,欧盟提出,未来在能源领域要“重视能源外交,扩展欧盟能源供应渠道,最大程度保证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和持续性”。

里海由于油气资源丰富,且与欧盟在地缘上相毗邻,一直是欧盟理想的能源供应地。2015年11月18日,欧盟委员会将南部天然气走廊计划列入了共同利益工程名录(PCI),作为能源进口多元化的重要举措。南部天然气走廊计划三个潜在起源地之一便是里海。南部天然气走廊计划涉及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两个里海沿岸国家,其近期目标为每年获得1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远期目标为每年800亿~ 1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位于里海海域的已开工的沙赫杰尼兹气田能够每年为该计划提供100亿到2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而实现远期目标的更多天然气则要仰赖跨里海天然气管道。该计划由于里海争端一直未解决,进一步资源开发受限,而始终未能实现。《公约》的签订,为南部天然气走廊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每年800亿至10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远期计划或可实现,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能源合作关系或将发生重大变化。

跨里海管道建设是影响能源供给格局变化的关键。里海地区的阿塞拜疆和土库曼斯坦两国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分别高达1.1万亿立方米和17.5万亿立方米。跨里海天然气管道的起点一般被认为是土库曼斯坦“东西”管道,将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通过管道送至里海东侧的阿塞拜疆,然后往西通过格鲁吉亚、土耳其、希腊、阿尔巴尼亚等国,最终将里海地区的天然气资源送抵意大利。根据欧盟计划,至2020 年,南高加索天然气管道扩建完成后,其年输送能力约为200亿立方米,里海沿岸的沙赫杰尼兹气田当前年产量约为90亿立方米,正在建设的二期工程预计年产量为160亿立方米。

此次签订的《公约》,使该地区的油气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将解决沿岸各国在能源划分以及管道铺设方面的实质问题。首先,《公约》将明确沿岸各国在该地区的能源划分和分配。在此次公约签署前,里海北岸的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就已经对涉及两国的里海分界达成一致。哈萨克斯坦通过引入西方石油公司对该国里海地区的油气资源进行了开发。《公约》签订后,俄罗斯和哈萨克的划界将得到国际社会承认;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以及伊朗三国将以友好协商为基础,共同对资源予以划界,明确权属,为下一步的开发奠定扎实基础。其次,跨里海能源管道的法律障碍得以消除。在《公约》签订前, 该管道建设虽受到欧盟和美国的大力支持,但是始终受到俄罗斯和伊朗的明确反对。《公约》签署后,管道建设只需要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两国批准便可建设, 只是项目的环保问题需要沿岸各国的共同监管。因此,《公约》为跨里海能源管道的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公约》对未来跨里海地区能源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但是,其只是规定了海床资源将以双边协定为基础来划界,而海底油气资源的具体分配方案还需要伊朗、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三方进一步谈判,就各国之间的边界以及未来有争议或未发现油田的权利提供充分的法律清晰度。另外,该条约消除了跨里海天然气管道建设的法律障碍,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绕过俄罗斯进入欧洲成为可能。然而,跨里海管道的建设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实际困难,包括管道施工的环境监督、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基础设施滞后、管线的实际运送能力等。

做好准备迎接国际能源经济新变化

总的来说,《公约》的签订打乱了国际能源供给固有的格局,会在长期对欧亚大陆的能源合作产生重大影响。俄罗斯对于欧盟的能源垄断地位将进一步被打破, 欧盟的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将得以实施。中国是里海地区最大的投资国,里海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沿岸国家都属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国家,《公约》的签订及其带来的国际能源经济新变化对中国有重要影响。

《公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外部环境更加趋于稳定,为我国与里海沿岸国家的合作奠定安全基础。长期以来,里海地區的非传统安全问题长期存在,阿富汗问题的溢出效应对里海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分离主义等三股恶势力在该地区未被彻底剿灭,对中国西部地区的稳定构成威胁。《公约》签订后,里海各国致力于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存在的矛盾,避免各方兵戎相见,共同解决里海地区非传统威胁,同时将区域外大国军事势力排除在外,彻底消除了里海地区出现军事“大博弈”的可能。这些都会对我国的西部安全产生积极影响。

《公约》的签订将会为我国能源安全创造长期良好条件。里海沿岸的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两国是中国天然气资源进口的重要来源地,确保里海地区油气开发顺利进行,对于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有着重大作用。2018年全年中亚天然气管道向中国输送天然气474.93亿标方,同比增长23.08%,约占中国同期消费总量的15%以上,惠及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自2009年12月开通投产后至2018 年年底,通过中亚天然气管道我国累计进口天然气2476.25亿标方。《公约》的签订将会为该地区的能源开发注入新的动力,下一步可以此为契机,在现有基础上,拓宽能源进口渠道,保障能源合作的稳定性。

《公约》对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具有重大推动意义。《公约》的签订对沿岸五国间的经贸合作有直接推动作用。该地区合作发展的法律障碍消除,里海航运交通以及管道铺设等将会有较大的进展,基础设施领域的互联互通成为可能, 同时也为我国下一步参与该地区的能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经贸合作等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机遇,意义重大。我们也应该看到,《公约》的签订标志着土库曼斯坦所追求的能源出口多元化以及跨里海天然气管道成为可能。长期以来我国与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总体平稳,但是如若跨里海管道建成,土库曼斯坦天然气成功通往欧洲,该国在产能上是否有能力满足多方向出口有待观察。要想保障多方能源需求同时得到满足,应从根本上提高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开采能力和产能,从而确保对我国供气的稳定。

总体上看,《公约》的签订对于中国的影响是正面和积极的。在未来,我们仍需进一步研究和观察《公约》产生的影响,密切关注下一阶段围绕里海油气资源展开的双边、多边谈判以及里海地区能源供给关系变化,巩固中国在里海—中亚的能源需求方面的作用,加大对里海地区能源开发的参与力度,发挥好亚投行在地区能源开发中的保障作用。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方志出版社)

全球视线月度资讯

日欧自贸协定(EPA)正式生效

1月31日,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和欧盟签署的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2月1日正式生效。日本政府期待这一协定推动其国内经济增长,并有力抵制贸易保护主义。

欧盟将对26类进口钢铁产品实施关税配额

2月1日,欧盟升级其贸易救济措施,宣布对26类进口钢铁产品实施最终保障措施。据欧盟委员会当日发布的公告,2月2日起,最终保障措施将以关税配额的方式实施。

美国的贸易大棒下一步可能挥向印度

2月8日,据路透社援引一名信源的话称,随着美印在贸易和投资政策上的争端扩大,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可能考虑撤销印度目前享有的输美产品“零关税”的优惠待遇。

德国经济的主要支柱将转向本国市场

2月8日,德国联邦统计局发布数据称,德国12月季调后出口环比1.5%, 高于预期0.4%;12月季调后进口环比1.2%,也同样高于预期0.5%。12月份的贸易数据显示,这个欧元区最大经济体已有复苏的迹象。

需求放缓使全球半导体行业遇冷

2月11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全球半导体厂商的业绩“触顶”迹象正在加强。目前发布业绩的韩国三星电子等8家主要厂商的2018年第四季度净利润合计环比下滑约三成。

2019年美国页岩油产量放缓有助支撑油价

2月13日,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报告,上调2020年美国原油产出预期至1320万桶/日,此前料为1286万桶/日。这意味着美国的原油产量将在明年首度突破1300万桶/日。

日美可能在5月份展开贸易谈判

2月20日,《日经新闻》报道称,日本和美国考虑在春季举行部长级贸易谈判。报道称,日美双方正在安排让贸易谈判在特朗普访问日本前的4月及5月在美国举行。

吸引中东石油资金应成为中国的战略

222日,沙特阿拉伯与中国签署价值28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在北京与中国举行了官方会晤。这位王储说,沙特支持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愿将沙方‘2030愿景同‘一带一路倡议对接”。

猜你喜欢
里海土库曼斯坦公约
图书借阅公约
里海适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吗?(答读者问)
教育部发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
土库曼斯坦输气管道爆炸
里海虎
同一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