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古街复兴计划:一条老街的分寸拿捏

2019-05-14 08:30郭钰婷
海峡旅游 2019年3期
关键词:惠安县古街商贸

郭钰婷

在数百年的城市变迁中,洛阳桥一步步失去自己身为交通要道的不可替代性,连带着,洛阳古街也渐渐失声。直到2018年,在泉州台商投资区的牵头下,来自台湾的打开联合团队、来自泉州本土的汉华实业集团以及各方力量聚集于此,开始了一场漫长而又谨慎的古街保护利用行动。

公交一路颠簸出泉州城区,只剩说着闽南语的老人,和大包小包塞满车厢的杂乱物什。要是车再长得落魄一点,便是印象中小镇赶集的模样。此行的终点在泉州城东、洛阳江口,一座洛阳桥跨海连江,曾是出入惠安县城的必经之路,而位于桥北的洛阳古街也因此商贸繁华。想必若是在数十年前,他们也不必风尘仆仆跑到几公里外,这洛阳古街上已是一应俱全。

然而,一条因桥诞生的商贸街的必然命运,便是在新桥落定时无可避免地走向落寞。在数百年的城市变迁中,洛阳桥一步步失去自己身为交通要道的不可替代性,连带着,洛阳古街也渐渐失声。直到2018年,这条古街被写入“洛阳古桥共生文化艺术特区”的规划中,众人开始了一场漫长而又谨慎的古街保护利用行动。

一条千年商贸街的历史退位

对住在洛阳镇的人而言,洛阳古街的繁华热闹并非遥不可寻。“我家在洛阳桥南,古街在桥北。那时洛阳街上什么都有,我们兄弟俩都抢着去。”泉州麒麒商店的吉利犹记得,近三十年前,这条古街都还是周遭地区的商贸中心,就连住在这里的人也区别于桥南的渔民,大多“以商人为主,不少人把生意做到东南亚,颇有商业头脑”。

吉利记忆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洛阳古街,大抵也是它繁华落幕前的最后尾声。在泉州台商区教育文体旅游局副局长陈阳秋看来,古街的落败是几十年的历史原因积累。从时间脉络上看,洛阳古街曾发生三次比较明显的变化:1933年,洛阳桥是整个惠安县最主要的交通道路,人们过桥后行经三里古街,从古渡口就能抵达现在的惠安县城;1952年后,前往惠安县城的路转为从洛阳桥到蔡襄路再到如今的324国道,人们的往来路线开始向外迁移;1974年被当地人称作“新桥”的洛阳江大桥建成,从此车辆走新桥到324国道再抵达惠安县城,洛阳古街再一次退位。几次交通动线的变化中,洛阳古街的商贸功能也随之逐渐弱化。

从空间布局上看,洛阳古街支撑着南北的商贸交易,而分散在桥头、海尾及吴厝祠堂埕脚的三个码头,则承担着南北货物的集散需求,二者水土相依、各司其职,使古街能够在数十年间繁荣昌盛。但上世纪七十年代人为的填江造田,直接破坏了这样的功能布局,古渡口的消失也成为古街商贸功能衰败的原因之一。

因此,古街的保护利用绝不只是要“恢复一条商贸街”,而是更为庞大的系统工程。在相关规划中,洛阳古街的陆路与水路被视为“两条主轴”,如同人体的任督二脉,任脉造血、督脉行气,在古街保护利用中力求气血并进;相较之下,由打开联合团队选取的五大节点区域则像是人体的不同穴位,他们试图通过对这些节点的示范性改造来盘活全局。

古街自有成长密度

2017年底,泉州台商投资区教育文体旅游局、洛阳镇政府、汉华实业集团三方共同找到打开联合团队,希望这支拥有20多年相关经验的台湾团队参与其中,成为项目的顾问。“当时泉州政府已经确立‘三留一活的保护核心,即留人、留形、留魂,并且业态要活。”打开联合在洛阳古街驻地的执行团队认为,“这是非常高水平的定义,使整個项目更具挑战性。”

与嵩口模式相似,洛阳古街同样希望务实地面对现实,重整资源改造故乡,但与前者相比,这里拥有更加充沛的能量。“洛阳古街就像是一个大块头,一旦动起来就很可能是碾压性的后果,所以在这里难的不是能不能修房子,而是房子要怎么样才算修得好。”打开联合团队认为,“这里就像是嵩口模式的进阶版,它不光是要恢复原景,更要在历史的风头浪尖做出正确选择。把洛阳古街修成假古董太容易了,但没有人会因此满意。我们面对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拿捏分寸。”

目前,打开联合的工作主要围绕五大节点区域展开,其中包括北桥头区域、巨石群民宿区域(也称“星宿艺术区”)、尼庵巷乡愁节点、山海间主题广场以及桥东文创园区。这些区域都具有一定公共性,在已经瓦解的聚落社会中,它们都曾担任如同“胶水”的历史角色,使人与人、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紧密联结。而打开联合要做的,是将保护和利用同时进行,用尽可能小的干预达到尽可能大的成效。

以巨石群民宿区域为例,依托当地“七星坠地”的传说,打开联合计划将分散的七座巨石以七种形式呈现,并在巨石之间植入一套动线系统,通过栈道使环绕巨石群的民宅相连,让原本零散分布的空房成为动线上一个个能够被再次使用的空间,未来这里也许是民宿或者艺术展厅,人们将因此再次注意到这个曾经傲视洛阳桥的地理制高点。

打开联合团队坦言:“现在我们还处于‘打样阶段,预计用两年时间摸索与各方合作的最佳方式,就像是在交学费磨练自己;下一个阶段就是让各方达成正面共识,建立新的习惯,这可能需要二到四年的时间;而第三个阶段是没有终点的,它更趋近于一种健康的、开放的想象,我们希望能做一些突破性的研发规划。”在他们看来,活化是一个模糊的过程,每条古街都有自己内在的时间线,它不是具体而固定的数字,而是一种成长的密度、发育的密度,一个效率的平衡点,与之相比,纯粹追求“慢”显得毫无意义。

三方分工,过去与未来遥遥相对

一年里,三里古街完成步行化改造,铺上了古旧清幽的青石板;占地6600平方米的停车场建设完毕,足以承载200多辆外来观光游车;汉华实业已租下古街上百幢商铺,示范段修缮如火如荼;北桥头示范区诸多项目完工,使之具备行政服务功能;尼庵巷百姓书屋落成,星宿艺术区通道拆迁,七星坠地景观整治,民宿区域建设拉开帷幕……

这是洛阳古街保护利用行动启动的开局之年,虽步伐谨慎,但幕后的组织工作却显得紧密而稳定。在政府层面,泉州台商投资区成立“古街办”,由陈阳秋兼任负责人,洛阳镇成立工作营,由镇人大主席庄平担纲,万安村、洛安村、洛阳村各自设有工作站,由三个行政村主干为主推动。政府负责满足基础设施、社会公共配套等硬件需求,古街的业态合作、运营、包装等软件则尊重市场规律,引进本土汉华实业集团进行合作,而设计规划则由打开联合团队作为顾问,并加入国外及当地的优秀设计院,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支持。政府引导、市场运营、专业指导,三方分工明确,环环相连,为整个计划提供可持续的推动力。

对于百年古街复兴计划而言,古街人亦是不可或缺的主角。一方面,洛阳古街上零散分布的宗祠,暗示这里仍是传统的熟人社会,但另一方面,这些曾在上世纪就拥有敏锐商业触觉的老人们,如今虽已两鬓斑白,却仍拥有令人叹服的远见卓识。当拥有这两种特质的人面对故乡转型时,最理想的结果或许已被亲眼目睹——就在打开联合驻地工作站的会议桌上,几位乡贤成立了古街复兴促进会,并自发推举出一位会长,此后这个由村民组成的促进会充当干群的桥梁纽带,发挥着沟通联络作用。

一条古街的改造利用,是多方长期合作的漫长过程。正如1924年洛阳古街上发起的“洛阳古街骑楼改造运动”,当时由行政管理者牵头、商会出面协调、匠师规划,造就了如今华美的骑楼街。九十余年后,洛阳古街上曾短暂凝固的时光再次流淌,虽步调平缓,但步履不停。

猜你喜欢
惠安县古街商贸
气候变化对惠安县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影响
西津渡古街忆旧
古街新韵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惠安县开展祭扫崇武港墘“八六”反“围剿”革命烈士纪念碑活动
首届“古街杯”网络楹联大赛
古街杯网络楹联大赛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