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题生”的成因及转化

2019-05-14 23:53罗萍
教师·下 2019年3期
关键词:问题生成因策略

罗萍

摘 要:“问题生”转化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把握原因是前提,关心爱护是基础,全程管理是保证。“问题生”往往心灵紧闭 ,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心、亲近、呵护和帮助。相关经验表明,摸清“问题生”形成的原因并找到转化的方法,用爱心温暖他们,用发展的观点激励他们,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定能取得“问题生”转化工作的胜利。

关键词:问题生;成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1-18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09-0016-02

一、摸清学生的特点,找准“问题生”形成的原因

俗话说:“手指伸出有长短。”一个班级中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好动、贪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低下、纪律松散、态度消极的“问题生”。受家庭与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偏差影响,“问题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长期的,我们要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接触,深入调查,弄清“问题”之所在,触及学生内心深处,真诚地与其谈心、交流,摸清其犯错误的原因和动机。

一是“问题生”自身的问题。由于个性行为习惯上的差异,有的学生好动、贪玩,过多地依赖他人;有的学生难以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有的学生学习效率低,缺乏自信心,没有责任心;有的学生扰乱课堂纪律,不在乎成绩好坏。这些不良行为长时间得不到矫正,会造成其纪律松散、学习被动,成绩每况愈下,因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形成了消极心态,丧失了学习的上进心,时间一长就逐渐沦为“问题生”。

二是得不到家长的积极配合。目前留守儿童现状非常普遍,学生监护人大部分年纪较大,自身文化素质低。有的家庭对孩子过分溺爱,放任自流,娇宠和放纵孩子,导致孩子为所欲为;有的家长对学生行为不能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离异家庭、家庭变故、处于恶劣的家庭环境或父母有不良嗜好家庭中的“问题生”,更容易产生自卑和逃避心理。如果一味用暴力方式来惩罚犯错的孩子,将加快孩子成为问题学生的速读。

三是学校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管束式”“保姆式”等落后的教育方法。有的教师存在偏见,认为可造之才总是成绩较好的几个尖子生,而对那些成绩平常的学生只能是“广种薄收”,不愿多看几眼,至于屡教不改、成绩低下的“问题生”更被视为“朽木不可雕也”。有的教师看到成绩优秀的学生犯了错,只是睁只眼闭只眼,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几句无关痛痒的话。而当问题生犯错误时则严厉训斥,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这种带偏见的陈旧理念,不但影响工作效率,而且会给“问题生”的成长带来很大的伤害,甚至会导致师生关系的破裂和学生的逆反心理。

四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社会环境恶劣,不良风气无所不在,时刻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社会向学生传递的信息鱼目混珠,夹杂着大量对学生有毒害作用的消极因素和丑恶社会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如染各种颜色的头发、抽烟、玩游戏、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称兄道弟等不良社会现象。为了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防止不良社会风气及丑恶社会现象侵蚀和影响学生,学校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种活动,鼓励“问题生”积极参与,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社会知识,帮助他们认识各种不良因素的本质,提高其分辨能力,增强其免疫能力。

二、利用现代的教育理念转化“问题生”

作为班主任,最头疼的就是“问题生”。通过对“问题生”形成原因的分析,笔者认为,“问题生”并非是无药可救。我们只要正确利用期望的积极效应,发现其闪光点,用爱的力量,用真情温暖,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并形成良好的品格,一定会使“问题生”得到转化。

(一)积极与家长沟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转化效果

对“问题生”的转化是教师、家庭都要正视的问题。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对学生身心影响巨大。恶劣的社会环境容易让学生产生懈怠情绪,制约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对“问题生”的研究中发现,留守儿童特别多,其监护人文化程度偏低。父母为谋求生计而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一旦发现自己的子女学业荒废或行为出现偏差,就采取粗暴的方式一味打骂,一时半刻没有成效便对其丧失信心。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社会公德知识讲座普及法制教育和社会环境积极的一面,帮助他们认识各种社会因素的正能量,提高其分辨能力,避免不良社会风气、丑恶社会现象对其产生消极影响。学校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采用多种方法对家长进行指导,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为防止“问题生”的产生和“问题生”转化创造有利条件。

(二)通过正能量的期望效应,促进“问题生”转化

积极的期望并不意味着高期望,它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同时,要求教师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得比现在更好。能得到教师的关心、帮助、热爱,学生就会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常会不知不觉让期望产生负效应。“问题生”如果受到教师的批评、忽视和否定,容易造成自卑、自暴自弃、敏感等消极心理,产生抵触情绪,而这样的教育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作为班主任,应正确认识期望效应,为“问题生”建立积极向上的期望,利用期望正效应来转化“问题生”,以真正做到让所有的学生共同进步。

(三)赏识“问题生”的闪光点,激励“问题生”不断进步

闪光点也就是优点,人人都有优点,“问题生”也不例外。他们也需要教师的赞赏,或者说更需要教师的夸奖来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面对“问题生”,教师要以鼓励表扬为主,即使是点滴进步,也应及时给予充分肯定,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展他们的积极因素,可使教育效果形成良性循环。

闪光点是学生的潜能,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和向上的源泉。一句简单的表扬,足以让“问题生”得到满足,从而转变自己的态度,放弃与教师的对抗,这对转化“问题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这一点入手,发現他们的潜能优势,找到他们的闪光点,树立他们的自尊,建立他们的自信,激起他们学习的斗志,鼓足他们前进的勇气,可达到转化“问题生”的目的。可见,从学生闪光点出发去转化“问题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用爱影响,用心感染,温暖“问题生”

爱是教育的源动力,是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只有给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受到温暖,才能帮他们分清是非,走出心理误区,点燃追求上进的希望之火。

因为“问题生”缺点较多、思想脆弱,易和教师形成对立,在转化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去观察、发现和引导,在学生的心灵世界里耕耘、播种和培育。有些学生由于父母离异等原因,心理上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无心上学,有的作业马虎,有的鲁莽闯祸,有的惹是生非……如果教师只是采取简单粗暴、以势压人的方法,或只是一味地嫌弃、斥责、批评、挖苦或变相体罚,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引发他们的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影响教育转化的效果。教师真诚的爱,会如春日里的一缕缕阳光暖人心怀,会如细雨滋润人的心田。我们要抓住契机,尊重他们的人格,让真爱撒向问题学生。

(五)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育人方法

家长在对“问题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常常存在一些误区。有些家长“重智轻德”,忽略了非智力培养;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子女,凡事听之任之;有些家长不顾子女的自尊,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这些都不利于孩子发展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师要引导家长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念,纠正陈旧、错误的教育观点,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1)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时疏导消极情绪,培养良好的品格。“问题生”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到冷落、歧视,所以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事物既敏感又排斥。虽然外表有一层带刺的壳,但内心深处却渴望能得到同学和老师的理解、信任和帮助。对“问题生”来说,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坚强的意志、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转化教育的重要因素。教师在转化“问题生”时,要尽可能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达到自我实现。同时,要为自尊心受过伤害、做事遇过挫折的学生提供及时的疏导,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一些疏导消极情绪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或减少挫折感的产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格。

(2)多鼓励少批评,树立向上的信心,唤醒“问题生”的主体意识。 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赏识,“问题生”也不例外。然而,绝大部分家长与教师对“问题生”不是鼓励支持,而是猜疑、训斥和批评,这让他们受伤的心灵雪上加霜。“问题生”一直让许多教师感到头疼,他们反复无常,时好时坏。我们要认识到“问题生”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它是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做好“问题生”的转化工作,同样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耐心细致地对待“问题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对“问题生”要多一份关心,多一分信任,多一点正面引导,多一丝情感沟通;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培养他们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的勇气,促进“问题生”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帮助他们重拾信心。相信经过不懈努力,“问题生”也一定能亮起来。

三、结语

“问题生”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携手,保持教育一致性。对于“问题生”的转化,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问题的根源所在,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同时要用耐心、责任心去关心、引导他们,鼓励他们不断进步,把他们从失散的队伍中拉回到温暖的大集体。在实施过程中,要视学生情况变化而改变策略,及时调整方法和态度,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杜志强.中小学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几个误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3):14-16.

[2]代 翔.浅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6):226.

[3]劉克玲.浅谈如何转化学困生[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106-107.

猜你喜欢
问题生成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德育之花让“问题生”转变为“希望生”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Passage Four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