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词语教学促发学生更广阔的语言实践

2019-05-14 23:53石秀芳
教师·下 2019年3期
关键词:语言实践词语教学字理

石秀芳

摘 要:中国汉字是民族文化开出的远古花朵,璀璨而艳丽。要想把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基因深深植入学生的骨髓里,离不开我们的词语教学。在语文课堂上,应增强词语教学的趣味性,提升词语教学的质量,促发丰富的语言实践,让博大精深、充满智慧的民族文化之花永开不败。

关键词:字理;词语教学;语言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06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09-0052-02

一、字理析字,让内容更饱满

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因此,字理的教学就是依循汉字规律,在科学分析和有效识记中,享受博大精深的汉字带给我们的文化积淀。

教学六年级下册12课《为人民服务》,学习“鼎”字,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这段中有今天我们要学习又特别难写的生字——“鼎”。青铜容器,三足为圆鼎,四足为方鼎。鼎是象形字,上面像鼎的左右耳和鼎腹,下面像鼎足。这是最早的鼎字,看看怎么写。(课件演示“鼎”的笔画步骤。)在书中生字表旁写两个字。(生书写。)

你们积累了哪些带鼎的成语?(大名鼎鼎、一言九鼎、鼎力相助、三国鼎立、鼎足之势、人声鼎沸、鼎铛玉石)把这些词语存到你们的词语库中。(生摘录。)

李鼎铭是谁?他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精兵简政”?(①了解时代背景。②拓展李鼎铭资料。)

毛泽东举李鼎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运用举例论证了我们党能正确对待批评。)

以“鼎”字为线,步步深入,逐渐明白毛主席通过举例子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最后引导学生以“珍惜时间”为观点,运用引用、举例等方法,写清自己的意思,这样其语言实践能力就得到了锻炼。再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日寇”一词时,我先出示这个词,带着学生正确读准字音后,出示“寇”的古文字,引导学生从字形部件理解字义:“你看,一个人手里拿着器械,闯到别人家殴打屋里的主人,这就叫‘寇。日本人侵略我们的国家,践踏我们的土地,残害我们的人民,叫作‘日寇。”这样学生就轻而易举地理解了“日寇”的含义,激发了心中对侵略者的仇恨,进而体会五壮士歼灭日寇英勇献身的壮举堪称“英雄”,更激起强烈的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聚焦字理,让情感更丰富

对一个词语的理解与字形挂钩,与词语结构相联,与具体的语言环境呼应,最能调动学生情感,达到极佳的效果。

在15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的教学中,一位名师抓“眷念”一词引领学生感悟印第安人对土地的情感,触动我们的心弦。

师:对于印第安人与这片土地的关系,文中用了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生用课文中语句回答,师用幻灯片出示句子,生齐读。)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热爱。(眷恋)

理解“眷恋”,先看看“眷”字,现在让时光倒流,(演示“眷”字的演变过程。)我们发现不管这个字怎么变,其中一部分始终没有变(目)。这眷恋與眼睛有什么关系?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一个人的眼睛可以看到人的内心。眷恋的本意就是——(幻灯出示:反复地回头看)。

在文中这双眷恋的眼睛是谁的?(西雅图)这是西雅图的眼睛,也是印第安人的眼睛。伴乐讲述印第安人在漫天飞雪中迁移的情景。

同学们,再回头读读课文1至3自然段,思考,透过一双双眷恋的眼神你看见了什么?他们又望见了什么 ?(生依图想象画面,描述画面。)

当这所有的一切都永远成为记忆了,他们再也看不到了。假如此时你们都是即将离开故土的印第安人,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难过、伤心、依依不舍……)

这些所有的情感都汇聚成他们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板书:眷恋)指导写好“眷”字。(生书写生词,摘抄文段。)

在六上课文《穷人》中“我们总能熬过去。”一句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上半部“敖”是声旁,下半部“灬”表义,故“熬”其义用火“灬”煎干或煮烂,引申为勉强支撑、强为忍受。再引导学生由“四点底”的火“灬”联想熊熊大火在锅底燃烧,火舌舔舐着锅底,食物在锅中慢慢煎熬的情形,由这想到渔夫一家的生活是怎样的艰难,从而感受到穷人美好的品质。又如《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课,抓题眼“神圣 ”一词的字理,深化主题,激发阅读欲望,为后面的教学奠定情感基调。

三、字理想象,让画面更明晰

因学生缺乏相关的生活阅历和知识储备,因此,将识字析词、阅读理解、说话训练融为一体,能更好凸显语文的本色,散发语言的芬芳,凸显母语的本质。

在《观潮》一课,我在教学词语时作了如下处理:

出示三组词语:

隆隆的响声 闷雷滚动 风号浪吼 山崩地裂

风平浪静 横贯江面 浩浩荡荡 齐头并进 漫天卷地

人山人海 昂首东望 人声鼎沸 沸腾

要求:①正确认读上述词语。②读第一组词,纠正“闷(mèn)”读音。这几个词都是描写江潮什么的?你从中感受到这是一场怎样的大潮?再读词语,启发学生读出江潮“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雄伟气势。联系课文中的相关语句,抓一个词谈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③读完第二组词,你还发现这几个词都是描写江潮什么的?重点理解“横贯”这个词,看看“贯”字的演变。仔细观察“贯”字,想想上半部分的字符像什么。(一条线穿着铜钱)现在你能猜到“贯”是什么意思吗?(串联,穿透)。你又感受到这是一场怎样的大潮?联系文中的相关语句再谈谈对这次观潮的感受。根据词语想象这幅壮观的景象。④读完第三组词语,你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联系课文内容来谈谈。想象画面,齐读词语,读出词的味道。

课例中的词组,含有丰富的语言元素,各有侧重,利用归类,调动学生的五官,想象声,想象景,想象人潮,最后,“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这种波澜壮阔的画面赫然展示在眼前。读词就应该先理解字,再理解词,然后将词语练习与课文的理解紧密联系起来,让文字描写的画面如电影般再现,开阔语言实践。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一课,也可如此教学。此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较多,教师可对描写声音小的词、描写声音大的词、拟声词进行归类教学,这样学生不仅对词语有明确的认识,还从中懂得积累的方法,一举两得。词语教学也应该这样,教师要用自己的语言将词语的意思巧妙地串联到与学生的对话中。

四、走进词语,让境界更美丽

平时的词语教学,我们一般只关注“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它可以怎么运用?”这样粗浅的层面。其实真正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应指向更深层次——“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就抵达了词语学习的更高层面——语用的密妙。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关注词语运用的意图,这样就能达到以简驭繁的效果,加深学生对词义的理解,让其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与精妙。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课,词语教学可以这样来设计:

出示第三自然段中的四个四字词语:家家户户、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个别读,读的时候注意读准生字词。

这些词语当中哪些是写花的?(重点指导“簇”字,先出示“簇”的古文字,让学生理解字义,师范写,生练写两个字。)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鲜花的词?(万紫千红、繁花似锦、争奇斗艳…… )

作者是语言大师,用词本应简洁,这么多描写鲜花的词语,他偏偏不用,却用了文中的这两个词,肯定有他的用意。那么,在这里两个写花的词语连用,是否显得有些重复,能否去掉其中一个?(花团锦簇:数量多;姹紫嫣红:颜色多)

小结:作者用词多么精妙啊!简单的两个词把花的美写到了极致,真让人折服!将这句话读出感觉。

同学们,刚才通过抓文段中的关键词语品味了作者精妙的语言。像这样精妙的语言,这段话中还有,你还找到了哪些?(由“应接不暇”联系到“山阴道上”)

是啊,花这么多、这么美,让人应接不暇,所以作者才有了如入山阴道的感觉。

其实啊,这段话中,还暗含了一个名句,一起读。(课件出示名句: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师介绍成语来历。拓展积累名人在此处留下的千古佳句。

现在,作者走在德国的大街上,居然也有了这样的美好感受。让我们带上这种感觉读。(齐读)

同学们读得很整齐,但不算有感情,真正的会读书,是把心放到字里行间,把这些文字、这些关键词转化成一幅幅优美的画面。现在,请跟随老师一同走进德国的大街。(在音乐的伴奏下,边播放图片边朗读。)

以四个词语“家家户户、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的教学贯穿始终,紧抓“簇”的特殊字形特点,理清其义,明了作者写文的用意。接着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去感受文章语言的优美,并在感受的同时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使学生学完课文后还能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最后进行语言实践,将语言训练落到实处。在这中间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家的心中解读出语用的密妙。

字理析词在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同时,還能让学生深切感悟字词中蕴含着的深厚文化积淀。我们只有带着词语走进鲜活生动的语境中,在课堂上品味推敲,感悟词语潜在的、隐含的深层的含义及作家语言的精妙之处,才会使语文课堂“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

参考文献:

[1]文邦泽.论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方法[J].南北桥,2018(23):129.

[2]杨淑玲.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有效性浅谈[J].语文课内外,2018(28):86.

猜你喜欢
语言实践词语教学字理
“字理识字”与“俗解汉字”两种教学法的有效性研究
字理,风景这边独好
高中英语课中如何指导高中生探究性学习
语言积累,和风细雨最润物
小学字理识字教学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