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2019-05-14 23:58叶兴碧
财会学习 2019年14期
关键词:财务风险行政事业单位管理

叶兴碧

摘要:本文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概述出发,分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成因,并从思想、制度、内控、监管等方面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概述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主要包括预算管理、资金资产管理、成本管理等内容,其财务风险也是由于这些方面的管理不足所引发的。事业单位本身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因此其财务管理通常会将管理重点更多放在成本支出环节,财务管理内容也相对单一。但是随着其经营活动涉及的范围逐渐扩宽,资金往来更加频繁,管理难度在逐渐加大,风险的种类相对也更为多样化,如何有效地识别并防范单位的财务风险成为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财务意识不强,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银保监局相对其他事业单位来说,其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相对较强,但问题在于没有将风险管理与财务管理进行有效的结合,即对财务方面的风险管理意识比较薄弱。这一方面是由于单位领导在强调风险管理时将其管理重点过多地放在业务层面,即其监管对象的风险管理上,而对自身内部的财务风险缺乏重视,而且不能准确地把控好事业单位经济效益与公共效益的和谐统一。在做出一些重大的财务决策时,由于其错误的理念导向给单位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也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理论上,银保监局单位人员的财务水平相较于一般的事业单位来说占据一定的专业优势。但也使他们在进行风险管理时过于相信自身的业务能力,在财务风险的管控上没有积极地进行学习和提升,导致其对一些新风险的识别能力不强,管理手段滞后,单位整体的风险管理水平不高。

(二)管理流程混乱,上下财务关系处理不当

一些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制定了严格的审批制度,但在整体的协调配合上却表现不佳,管理流程也相对混乱,使这项制度反而导致上下级财务关系紧张,对互相工作的效率都有了一定的牵制作用。如在专项资金的审批流程上,由于事业单位层级结构相对垂直化,在进行审批时需要层层上报,工作效率较为低下,一旦出现问题,责任又归咎于下级上报不及时或者管理措施不灵活。这种不明晰的财务关系以及管理者在关系上错误的处理方式容易导致上下级的对立和不理解,不利于单位内部的团结与协作,容易导致整体财务管理效率的降低和单位人才的流失。

(三)内部控制不力,风险防范与管理不到位

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在应对财务风险时处理办法相对固化,手段比较单一,无论是事前对财务风险的调查和分析上,还是事中对其的管理控制上,或者事后的反馈评价上都未充分结合本单位的财务管理特点,而是照搬事业单位传统的财务管理办法。有些员工甚至认为只要将财务风险上报到上级有关部门后,后续的风险防范就与自己无关,无需再对风险进行过多关注,若上级未能及时接受风险信息,或上级领导事务繁杂未能及时进行风险防范,就可能延误最佳的风险控制时机,给单位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而且一些领导在风险发生后也只是对涉事员工进行简单的口头批评和书面检讨,没有形成良好的责任追究机制,进一步弱化了财务风险内控的管理力度,使内部管理成效不佳。事业单位事前的风险内控一般是采取预算管理的手段,但目前由于其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各部门预算编制标准不统一、项目经费管理分散、预算执行不力等诸多原因,导致内部资金管理混乱,容易引发财务支出违规风险。事业单位的风险防控一般包括风险的识别、评价、预警、控制、监管等环节,各个环节是联动的,要想能够最大程度上发挥这种联动性,必须要求单位内部各部门、各岗位之间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单位内部的信息与沟通机制不健全,业务与财务部门没有实现较好地融合,各自为政,使财务人员在应对财务风险时管理的范围有限,无法从单位整体的角度出发解决财务风险问题,使单位内部财务风险管理缺乏系统性。

(四)缺乏过程监管,各有关部门权责不明确

目前,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风险管理的环境相对弱化,内部财务监管体系也不够完善,尤其是在对单位一把手的监管控制上缺乏严格的权力制衡机制,在处理财务问题时过于受领导主观因素影响,对重大财务支出缺少集体决策审批流程,容易产生贪污腐败现象。传统观念上来说,财务风险应该由财务部门进行管理控制,与其他部门关系不是很紧密。这直接带来的影响就是一些部门在协助财务部门进行风险管控时互相推诿扯皮,在权利和责任上都没有做出明确的界定,或者出现多头管理以及管理真空,使财务部门的风控活动难以有效开展,甚至引发新的财务风险危机。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

(一)重视财务管理,加快队伍建设

首先要在思想上引起重视,才能在行动上加以指导,为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要从领导认识、组织结构、人员组成等多方面进行完善。领导者要提高自身的财务风险理论及管理实践水平,从财务风险管理的角度上统筹安排单位的各项工作内容,并且通过引进先进的财务风险管理人才优化内部的人才结构。同时组织内部人员定期開展财务风险管理培训活动,除了学习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外,还要普及一些常见的财务风险防范技巧及措施,形成严格的奖惩机制。通过内部竞争的方式激发人员的风险管理积极性,从而全面的提升人员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二)完善管理制度,转变管理方式

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制度包括风险内控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流程监督制度等,通过形成健全的制度体系,为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提供规范的行为依据。在进行制度设计时要保障制度的全面性,即制度要覆盖单位全部的管理流程,要鼓励全员参与,进行全方位监管。要保证制度的强制性,即制度要能督促相关风险管理行为的严格执行,制度不受单位领导者主观意愿而随意改变,对执行不力的部门或人员做出严厉的惩罚规定。另外,还需转变管理方式,采取多元化的风险管理手段,如在进行预算管理时可采取滚动预算与全面预算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管理的灵活性和相关性。在进行成本控制时统筹资源,协调人员,降低资金周转风险。以银保监局单位为例,在进行财务管理时考虑到其监管对象保险与银行在理念、规则等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对资源及监管人员要求类似。因此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合理调配人员,发挥协同作用,提升单位的工作效率,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另一方面,保险机构与银行毕竟属于不同的两种机构,因此还需要内设不同的管理部门及人员。此时就要考虑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合理的加强监管协调,建立部门与部门之间有效的协调机制,统筹共性与差异性。在避免重复工作和管理空白的同时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降低单位成本损耗,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加强内部控制,构建风险体系

事业单位的风险防控一般包括风险的识别、评价、预警、控制、监管等环节,各个环节是联动的,要想能够最大程度上发挥这种联动性,必须要求单位内部各部门、各岗位之间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要求财务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要全面协调和配合财务部门的风险管控工作,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管理权责。通过实现业财融合构建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通过在风险高发环节设置关键控制点,有的放矢地进行风险防范。

(四)优化组织结构,提高监管质量

单位首先要加强过程监管和权力监管,严格控制预算支出,全面了解国家各项财政政策,依据政策规定结合单位自身情况进行预算的编制与审批。各部门要有明确的风险内控目标,对目标的执行情况要定期检查,及时发现目标偏差,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其次,设计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加强横向的监管控制,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岗位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效率,提高监管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玲.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 (13):66-67.

[2]沈淑芬.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 (12):97-98.

猜你喜欢
财务风险行政事业单位管理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综述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