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联4》“霸幕”里的积极信号

2019-05-14 05:04
综艺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复联极客好莱坞

五·一前一周上映的《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以下简称《复联4》),不出意外地称霸了中国市场6万多块银幕。有评论认为这很可怕,对这种一边倒的情况也很担忧——这种声音在过去几年里其实一直存在,比如《速度与激情》系列横扫市场的时候,或是《阿凡达》狂风暴雨般席卷市场的时候,但国产电影并未节节败退,在持续的竞争压力之下始终向前、不断攀高。

当然,对《复联4》的狂欢保持冷静和忧思是必要的,但对事物的看法,并非是只有足够的悲观才能促进进步,有时候积极的信号也能催人奋进。

就在《复联4》上映前两周,《权力的游戏》最终季千呼万唤始出来。同为系列的收官之作,《权力的游戏》最终季在播出前也是聚合了巨大的关注度。系列剧集因为故事体量较之于系列电影更大,其季与季之间的间隔也较之于系列电影单片之间更短,因此往往会令观众留下更加深刻的记忆,对观众通常也会有更大的黏性。但这次《权力的游戏》最终季与《复联4》的同期“对撞”,后者在观众关注度和票房直接反映的消费者数量上显然远远胜于前者,从某种程度上也可视为大银幕对小屏幕的一次胜利。

包括好莱坞在内,以电视和流媒体为代表的小屏幕已成为观众更加青睐的内容载体,同时由于小屏幕几乎可以贴身于观众因此又更加适合剧集类内容的生产——从好莱坞越来越多一线电影导演和一线电影演员投身小屏幕剧集,即可看出流媒体这一显著的优势。中国市场亦如是,流媒体的发行窗口正在不断前压院线窗口,此消彼长之间正是后者吸引力减弱、市场龙头地位消减的清楚显示。对于电影人来说,这还是相当令人忧伤的。

回过头来说,《复联4》为什么能在一周内创造出几千万人次的观影热潮,除了故事本身在11年的长线叙事下的黏性,其对大银幕视听技术的最大化利用是其吸引力的关键所在。《复联4》乃至整个从《钢铁侠》开始的“漫威宇宙”均是在以当时最大可能的视效技术去展现大银幕的魅力,这点也代表了好莱坞对电影的某种价值观——好莱坞众多导演都对前沿制作技术很有追逐热情和挑战欲望,不管是罗素兄弟、温子仁、诺兰、阿方索,还是卡梅隆、彼得·杰克逊,或是饱受诟病的迈克尔·贝,他们都是技术痴迷者,他们都像是电影世界的“极客”。

这也是为什么即便今天《复联4》所获得的堪称赢家通吃的市场“统治力”,对于中国电影人而言仍有显著的积极意义——与《流浪地球》在春节档杀出重围的成功有着某种相似的“兴奋点”。

中国电影也在迎来“极客”一代,郭帆、乌尔善、韩延、许诚毅、韩寒……不同于过去中国导演普遍对成为“大师”的向往,这些年轻的“极客”导演更有工匠精神,对技术、工艺的兴趣乃至信仰更甚于众多前辈对作品里熔铸知识分子智慧的迷恋。这可能是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之后最为显著的对创作者的改变。

过去中国导演深受欧洲电影价值观的洗礼,不论是“作者电影”还是大师崇拜,都成为中国电影很长一段时间的底色。正在变化的年轻一代导演以及很多技术岗位上的创作者,正在给中国电影注入新的可能。特别是在工业化升级的进程里,他们正在形成的集体性力量和因此获得的观众追捧,是中国电影在整个全球電影面临剧变和挑战的时候,仍然葆有生命力和创新力的原因所在。

当然,对于什么是电影、什么更适合大银幕的价值观,答案并非止于一种;但对于6万块银幕所依托的电影产业来说,更多追逐视听技术、银幕奇观的创作者,更有可能让中国电影产业在未来有更多的《流浪地球》《动物世界》《捉妖记》,甚至可期某种中国文化“宇宙”的宏大系列电影。

猜你喜欢
复联极客好莱坞
好莱坞灵异跑车之谜
当我们谈论《复联》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CRAZY RICH ASIANS
《复联3》带来漫威宇宙最大悬念下一部才是真正结局
我比较期望能扮演一个真实的人
当极客成为潮流
怎样打造好莱坞大片
每个极客都是极品
让人惊叹的极客好点子
极客们的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