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需“以人为本”

2019-05-14 11:02张旋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师生关系

张旋

【摘 要】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程中无法绕开的话题,也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在日新月异、高度发展的现代科技社会,师生关系也同样被关注,且随之发展。以下将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立足点,就目前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的问题,从“以人文本”师生关系模式的互喻性、理解性两大特点进行阐发,力求探索出最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师生关系;以人为本;教育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042-01

在人类文明进程不断的推进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教育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从远古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道尊严”到现代的“以人为本”,老师和学生是连结着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而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应积极创设心理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关注“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态度,是极为重要,不容忽视的,因而我们更加倡导一种体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师生相处模式。

一、立足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对“知识本位观”下“主-客体”师生关系的思考

“知识本位”是一种知识选择的方式,在知识选择上特别重视学科本身的逻辑和结构,具有将宽泛的教学领域和多样的知识信息狭隘化的弊端,在这种“知识本位观”支配下,不断改善教学实践,对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是一个不可替代的途径。知识的获取只是为了通过考试,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的则是他们人性化的学习。也就是知识的本位。所以这种单向的知识传授使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和主导,“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控制者和评价者”[1],于是“主-客体”的关系就形成并长久、深刻影响着教育行业人士的观念。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教学效率显然无法得到很大的突破性提高,甚至会阻碍教学活动的进行。因而提出“以人为本”的互喻性、理解和谐师生关系是极为重要,也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对学生“主体性地位”给予关注的教育改革,对教学具有特殊的意义。

二、“以人为本”之于语文教学与师生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放在教育中以纠正师生关系也是同样适用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其理念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是时代的发展和改革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所阐释的师生关系的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2]。我国古代许多伟大的教育家早已对此问题有自己的关注,诸如孔子、韩愈、朱熹等都能够立足于“人本”思想,主张师生间要做到平等和民主。即便在过去,这些相似的思想未能占据主流地位,其中所体现出来的先进性真的无可争议。在现代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过程中,已然能够看到人们对于“以人为本”的师生关系模式的接受是不断寻求共识并达成共识的过程。

而在此模式下,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课文和教师这一思想感情载体的作用。在教学中,抓住契机对学生的权利和个性彰显给予尊重与关怀,而非一味地压制,将学生视作接受思想、赢取教师声誉的傀儡。这样的话,教育的意义就失去了,更别说想达成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真正效果。教师也要从学生处获得成就感和尊重,以延伸作为教师的价值。

三、“以人为本”理念下所形成的师生关系的特点

1.互喻性。

“互喻”是指两代人都有自身的优势,形成一种相互学习的关系。这里借用“互喻”这一概念提出建立“互喻型”师生关系,旨在表明师生双方作为独立的人格实在,是对等的主体,他们共同享有生命的尊严,也承担尊重对方的责任[3]。这一特点是从学生群体的角度提出的对教师传统权威的挑战。韩愈在《师说》中有言:“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这一特点在语文课堂上,或者课后反馈中都是需要教师去做好以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语文教学如可以有效地通过语言本身的意义和多媒体题材的采用,带领学生走进原作者的情感意境,可以较好地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看待世界的方式,从而更加使得师生关系走向和谐,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2.理解性。

理解性则从需要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角度出发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一些学生因为与老师一点情感交流也没有,那么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他们是无法激发自己的求知欲的,甚至会出现厌学情绪和逃课行为。这样的话,即便老师总是将知识点在他们耳边重复,或者把他们留下来给他们补课,教学效率也会非常低。《学记》云:“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要开启学生情感之门的钥匙,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多点关注学生的内心,成为学生的信赖的朋友,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心,很大可能会给予教师真情的回报。如在教学《我最好的老师》一课中,讲到怀特森老师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他用出人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判断和对科学的怀疑精神的时候,引导他们讲述自己认为最好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学生往往喜欢方法独特,以学生为本,对于学生的质疑可以解决的老师。这时老师对学生的期待的教育得到实施。

由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开启学生情感之门的钥匙,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多点关注学生的内心,成为学生的信赖的朋友,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心,很大可能会给予教师真情的回报,爱护老师的一片苦心,从而“爱屋及乌”,把该教师负责的学科认真学好。理解性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相互的行为关系。而教師通过认知理解学生,也可以从自己真实的教育生活中体味到学生心灵的渴望,感受到自身教育工作的神圣和尊严,从而不断地对自身提出更高要求[4]。由此,教师与学生协力完成教学活动,才能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贯彻,使教育教学质量也能提升。

四、小结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许多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因素。在教学中,只要教师细心挖掘、善加利用,就可以成功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与课堂教学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成功的教学有赖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理解、信任与配合,同时依赖于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此类成功的教学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只有师生之间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相互理解密切合作,才能在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对教师、学生的长远发展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金秀,王立永.《“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建构新型师生关系的启示》,《前沿》,2007年第10期.

[2]张仁平.《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2).

[3]杨德,广朱炜.《“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述略》,现代大学教育,2004(4).

[4]江芳,查啸虎.《理解型师生关系及其建构》[J].教师教育研究,2006(1).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师生关系
生成性教学实践中师生关系改善的几点策略
浅谈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方法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