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短视频赋予新闻宣传新视角

2019-05-14 11:00李戈李文志
声屏世界 2019年2期
关键词:新闻短视频

李戈 李文志

摘要:随着短视频应用在新媒体市场的异军突起,新闻报道与短视频的结合无疑成为传统媒体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的一个良好切入点。传统媒体以短视频为突破口,充分利用新媒体短视频传播特点,发挥传统媒体固有的专业优势,把短视频生产融入日常新闻宣传中。电视新闻短视频化,短视频生产新闻化,以新媒体方式发布传播,从而扩展了电视新闻传统采集方式,拓宽了对原创视频内容的再次开发利用,扩大了传统电视节目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关键词:短视频 新闻 融合媒体

当前的媒体融合大潮中,“移动优先,短视频优先”无疑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理念。而搭建传统媒体的新型主流平台,新媒体多种新手段的学习、运用成为开展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传统媒体要实现内容和传播方式上的创新,实现媒体融合真正产生发展的内生动力,抢占新的舆论市场新高地,短视频创作可以成为传统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借力的新媒介手段。把短视频生产融入日常新闻宣传中,电视新闻短视频化,短视频生产新闻化,将传统媒体的宣传报道形式与新媒体的短视频制作手段相结合,毫无疑问成了新闻宣传转变新型报道方式的风向标。

短视频新闻的优势

短视频的固有特点和新闻宣传的传播特色相吻合。当前媒体生态下的短视频,一般是指新媒体上传播的时长在5分钟以内甚至更短的视频传播内容。时长短、轻量化是短视频的突出特点,而这也正好符合消息“短、平、快”的新闻属性。正因为如此,将社会资讯以短视频的形式加以新闻化呈现,能够极大地契合新媒体时代大众的信息接受习惯。同时,在传统电视新闻生产过程中,从主播到记者再到后期编辑,这些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流程,被新媒体短视频这一新兴传播形式彻底颠覆。短视频生产可以简化流程,可以在新闻现场随即生成,可以利用手机软件自由拼接,可以在掌上即时发布,受众更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接收。这些都为传统电视媒体新闻类短视频迅速抢占流量资源和独家发布提供了条件。

短视频天然的社交属性增加了新闻的互动能力。现在的短视频产品,一般都依托于某个移动端发布平台。不管是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产品,还是央视新闻、新华社、腾讯新闻、手机江西台等新闻类客户端App,都基本拥有即发即评、转发留言、分享、点赞等便利的互动功能,增加了受众的用户体验与参与程度。这一互联网业态下的网络社交功能,使得新闻化后的短视频产品可以承载更多的信息量。移动短视频新闻的新媒体化传播,极大地满足了网络条件下的新型新闻传播社交表达需求。

5G时代的到来给短视频新闻提供了未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近两年,我国4G网络飞速发展,短视频这种便捷的碎片式观看体验迅速崛起。而即将到来的5G时代,在网速、流量及智能手机发展的支撑下,移动短视频必将迎来更加快速的发展机遇,原本不完整、低画质的短视频正朝着视觉效果更佳方向转变,移动短视频新闻可能拥有更大的用户市场。三五分钟,甚至只需要几十秒钟的短视频新闻,不用保持长时间、持续的注意力,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和随时随地的接受场景,再加上短视频新闻主题鲜明、开门见山、直入主题的叙事结构,使得一向高大上的电视新闻真正接了地气,入脑又入心。

短视频新闻能够得到受众快速认可的根本原因就是便捷的接收方式让新闻报道快速传播,迅速完成覆盖,而这种传播的到达率和收视率正是传统视频新闻一直致力追求的目标。

短视频新闻化的阶段性历史演变过程及现状概括

复旦大学李良荣教授认为,2016年以来,短视频的快速发展,已然作为了一种新生的媒介形态正在走向主流舆论市场。短视频新闻化演变的过程至少经历了非主流全民化娱乐的启蒙,轻质量抢流量的野蛮发展,短视频事件化故事化这三个阶段。

非主流全民化娱乐的启蒙阶段。上世纪90年代初互联网初步普及的时候,网络视频就紧随互联网发展不断扩大其社会影响力。2005年前后,土豆、优酷、酷6网等视频网站出现,网络视频渐成规模。受当时网络带宽制约,视频内容为非主流市场,以娱乐化节目为主。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10年前。

轻质量抢流量的野蛮发展阶段。到2007年,中国视频分享网站超过200家;到2010年前后,为破解盈利难题,各大型网站开始从UGC模式(用户原创内容)逐渐转移到“Hulu+UGC”模式(正版内容免费看),专业或者半专业的视频制作团队进入网站视频市场,抢夺流量的时代到来。智能手机、4G的普及,敲响了短视频的大门。2013年类似Papi酱这样的“网红”出现,将3分钟短视频的价值,推到了互联网的另一个极端,大大激发了网络视频向短视频、轻量化的无序发展。小影、微视、秒拍、美拍、小咖秀、快手、抖音等工具和社交软件相续推出,为用户提供滤镜、配乐、海报等多种视频剪辑素材,短视频的春天真正到来。

短视频事件化故事化阶段。短视频的新闻化和故事化有几个相对印象深刻的节点。2014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中,央视首创用短视频分享“两会”新闻,记者通过秒拍、微视向公众发布现场视频短新闻,网民将自己对“两会”的心愿通过秒拍、微视等制作成短视频,央视财经频道全国“两会”特别节目《小丫跑两会》的结尾对这些短视频进行了播出。新颖的播报方式刷新了全国观众眼球,“原来电视新闻还可以这样做!”很快,网易新闻、搜狐新闻、今日头条等网络媒体大咖纷纷以新闻客户端的形式,杀入短视频新闻领域。根据相关媒体机构发布数据,今日头条从2015年5月进入短视频市场,每天有10亿次的播放频次,视频成为今日头条最大的内容载体,其中三分之二的视频长度在5分钟以內。梨视频、我们视频(新京报与腾讯合作)、辣焦视频(浙江日报社推出)等新媒体视频产品也布局短视频新闻资讯领域。2016年11月上线的梨视频每日发布的500条短视频,资讯类占了相当大比例。

2017年后,国内以新华社和《人民日报》为主的央媒,以及部分省级主流媒体,还有少数的市县级传统媒体,纷纷展开了一场以“重构新闻流程、多元生产内容、统一发布平台”为理念的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探索之路,新华社“现场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湖北“长江云”、贵州“七彩云”、江西日报社“赣鄱云”、江西广播电视台“赣云”、江西宜春广播电视台的“赣西媒体云”等一大批融媒体平台应运而生,新闻短视频在传统专业主流媒体的业务工作中得到了长足发展。大量的短视频在传统专业视频制作队伍中被赋予了新闻属性,大批的新闻短视频作品逐步占据了新媒体市场,并逐渐成为传统媒体抢占新媒体市场舆论高地的主要手段。

优质的内容是未来短视频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而新闻短视频将是未来传统媒体抢占舆论新高地的重要法宝。这既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阶段的必然,更是传统媒体响应中央关于新时期新形势下媒体发展相关精神的具体实践。

新闻短视频生产策略实践初探

如何生产既吸引眼球又能传播正能量,讲述地方好声音,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电视传媒机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从“硬新闻”的细节抓传播的“软切口”。我们常把国际新闻、国内要闻、民生监督、突发新闻、主题宣传等五类新闻看作是 “硬新闻”,特别一些时政报道给人的感觉就是官方、高冷、不接地气,这些新闻的表述严谨而权威。而用短视频方式去表达硬新闻,既可以较好地“辅助阅读”新闻价值,还能通过抓住某个事件或人物的细节来引出受众的互动性话题。2016年,“央视新闻”新媒体推出时政独家短视频《央视记录: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天》,直观再现9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15小时出席G20杭州峰会19场活动的快节奏的一天。这是央视首次将电视端未播出的时政画面精确投放移动端。视频推出后形成“现象级”传播,在“央视新闻”新媒体平台上总阅读量超784万,点赞量是日常新闻的十余倍。当天的微博话题“习近平的一天”也占据了微博社会类排行榜的第二位。这就是从“硬新闻”的细节抓住了新闻“软切口”生动体现。

2018年11月,南昌举行国际马拉松比赛,各大媒体按照传统硬新闻的做法先后发布了常规赛事报道。然而,新华云另辟蹊径,从细节入手,抓住赛事中一位父亲在终点跪地失声痛哭的情景。现场记者挖掘事件背后的感人故事,迅速形成一篇题为“儿子,我陪你跑半马”的新媒体短视频报道,把父亲完成早逝儿子遗愿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瞬间,这一感动时刻在全网发酵,各路媒体疯狂转载,让人们再一次感受体育精神的温度。这为我们在宏大叙事面前,在硬新闻领域再一次找到了突破口提供了范例。那就是让硬新闻生动、立体、丰富起来的方法仍然是关注人物故事,善于运用和尝试新的传播手段和新的传播方式、方法。当然,硬新闻的软突破也要注意新闻娱乐化问题,也不能随意将硬新闻改成软新闻。硬新闻自身具有的特质不能变,软突破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内容更加丰富,更加深刻。

二、和传统媒体深度报道相依相存互为补充。短视频的技术特性决定了其具体、琐碎、细节化的表达方式,尽管短视频新闻可以突破新闻机构以往在社交平台上主要以文字和图片作为信息载体的方式,使之更具动态感,更能捕捉冲突瞬间,更利于呈现事实真相。由于短视频受时长所限,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较传统长视频新闻及报纸长篇幅版面来说有着先天的不足,在媒介融合过程中,短视频新闻跟传统新闻报道可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通过“中央厨房”方式真正达到一次采集、多角度生成、多元发布的目标,形成更强大的舆论影响力,成为传统媒体掌握话语权的新“武器”。

对于民生监督类稿件,过去的模式一般是:发现问题——介入调查——公布调查结果——问题方表态。在新媒体时代,短视频新闻打破了这种程式,“伴随式”的采访方式“先直播后浓缩”,跟随执法者一起去执法,放平视角,眼见为实。例如,梨视频作品《黑心!实拍拼多多热卖纸尿裤工厂》,揭露了拼多多平台价格低廉背后,售卖的实际是没有质量保障的三无纸尿裤。视频在全网发布后,引起大众强烈关注,而后拼多多平台宣布,下架全部散装纸尿裤。

突发类新闻更是适合短视频呈现的一类新闻。以前突发类新闻大量一手资料来源于记者采访,而现在当突发事件来临,信息肯定先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出现。突发新闻的短视频处理,记者可以从社交平台上获取,在记者逐一核实后,便可作为新闻资料报道或者发布出去。

三、着力打通UGC(非专业用户生产)和PGC(专业用户生产)合作的生产通道。UGC指的是用户原创内容,入门门槛低,生产的视频内容涉及面较广,专业性较弱;PGC专业技术好,视频质量高,但制作成本更高。在短视频新闻需求日趋增强的情况下,海量的社会视频生产会使得现场素材产生,传统媒体记者队伍的覆盖面毕竟有限,与之相对的是,伴随着智能手持设备运用、网民互动意识增强,新闻事件发生时很多在现场的目击者都会利用手中的设备拍摄现场影像并发布到网络中。因此,依托社交网络来构建拍客网络,发掘新闻线索,充实新闻资源,利用专业电视台PGC内进行深入开发就变得非常重要。传统媒体可以尝试搭建UGC用户通道,吸引大众主动发布丰富的视频素材,媒体从海量的大众素材中挖掘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这样一来,通过对UGC的吸收,引入受众参与,可以有效网罗、聚集大量素材资源,极大拓展媒体新闻采集的渠道。传统媒体可以对碎片化内容进行深加工,将UGG内容以更加专业的方式呈现出来,为受众提供更优质的资讯服务。

2018年11月,江西宜春某商城发生火灾,退伍消防员范刚胜见状立即冲上前救火,在消防员赶到前控制住火情,并疏散了被困人员。儿子目睹了爸爸灭火的过程后特地写了篇日记:“我的爸爸是不是好厉害,真是像美国队长!”日记通过孩子老师在朋友圈视频曝光后,迅速传播开,通过宜春广播电视台专业视频团队发力重新制作后在官方新媒体重新发布,又迅速形成了正能量的舆论导向,引发网友好评如潮。可以说,社交网络为UGC通道的打通不仅提供了入口,还贡献了流量,为新闻宣传提供了大量碎片化的素材,也节省去找新闻线索的时间成本。

对新闻宣传来说,UGC解决了新闻线索渠道多元化的问题,对于内容的真实性和导向性还是需要专业的媒体机构进行把关。因此,专业新闻机构建立短视频素材筛选、求证、编辑、审核、签发的内容核心团队更为重要,从选题筛选到生产编辑再到审核发布,专业媒体人组成的团队也形成了短视频新闻发布的实际“把关人”。

四、新闻短视频要强化团队主题报道的新闻策划和创新创意能力。短视频要在短时间内包含更多的信息内容和关注点,有一定难度。因此,短视频新闻更加需要事前的策划,事中的取舍,不仅能节省大量制作时间和人力成本,还能让每一帧画面都有可能负载更多的有效信息。短视频新闻策划应该和传统新闻主题报道一样,成为一项完整的、系统的工程,涉及到的多部门、多领域的合作应该更加精细化。制片人或者是编导更要依据新闻资源的不断发展变化,对策划的主题、内容、形式、进度、规模和强度,进行全盘考量,及时对符合客观事实的实际报道作出调整,使新闻策划与报道对象、采访环境的客观实际始终相吻合,达到最大的播出效果。

《人民日報》公众号首次策划推出的一分钟系列短视频,就是不仅在形式上创新,内容上精心地安排的好范例,推出后不仅叫好还叫座。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讲,没有策划的新闻短视频就不能有好的精品推出。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无视频,不真相”。短视频新闻因为其“眼见为实”的受众认可,呈送给新媒体受众的新闻更加贴近现实,短视频的“第一现场影像素材所带来的视听感官刺激”,将与传统电视新闻一起,给新闻受众带来了更多更可能的一种新视角和新感受。

(作者单位:宜春广播电视台)

栏目责编:乐 禾

参考文献:

1.刘 倩:《传统媒体短视频新闻发展探析》,《视听》,2017(3)。

2.宋菁菁:《硬新闻的短视频探索》,Aumedia千县智库,2017/10/13。

3.王晓红,包圆圆,吕 强:《移动短视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观察》,《中国编辑》,2015(3)。

4.腾讯传媒:“微信公众号:全媒派(ID:quanmeipai)”。

猜你喜欢
新闻短视频
“去阅读”时代短视频自媒体发展现状及其文化解读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人物采访技巧在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的应用
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保证新闻真实的重要性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