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院校体育教学应把握的原则

2019-05-14 11:02肖念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原则院校

肖念

【摘 要】国内部分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多有出现内容较单一、教法不科学,成效不明显等问题,纠正现状刻不容缓,本文初步探究了学练一致、合理负荷、循序渐进、均衡发展等院校体育教学应把握的四个原则。

【关键词】院校;体育教学;原则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140-01

教育没有体育,教育就不完全,高等教育就无法落实。无论促进学习能力,还是参加体育竞赛,体能始终是学员能力的基本载体和重要基础,体能训练作为院校教育的组成内容,目的在于通过对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和针对性训练,有效促进学员增强体能、提高特长体育专业技能和培育顽强精神,从而为提升院校整体战力服务,组织体能训练,既要按照运动生理学的一般原理,又要避免一锅煮的现象,在初步探析之后认为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一、学练一致的互补性原则

体能训练与一般意义的体育锻炼不同,是为了满足各类竞赛的需要,是以提高综合能力为根本目的,紧盯活动任务夯实学员必备体能,是院校组织体能训练的首要原则,必须最大限度向使命任务聚焦、向实际需求靠拢,按照“拉得出、赛得赢”的要求,推动体能训练从基础性向应用性转变。

一是指导思想要强调为赛而练。强化“没有体能就没有战斗力”的思想认识,树立以竟赛为导向、以活动为牵引的目标化体能训练理念,始终把能力标准、实际水平作为衡量体能训练成效的刚性准则,并贯穿体能训练的筹划指导、组织实施和检查考核全过程,切实改进训练作风,坚决消除形式主义,克服消极保安全思想。

二是训练内容要适应专业需求。专业需要什么体能,就训强练精什么体能,图绕把具体专业对学员的体能需求,细化分解为相应的体能训练内容,把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和柔韧性等体能素质练习,把竞赛活动中必备的走、跑、跳、爬、越、钻等基本能力训练,合理穿插到体能训练进程。

三是组训模式要符合实际特点。竞赛规则怎么定,体能训练就怎么练,全面推动体能训练由徒手训练向综合训练拓展,由单个人员训练向团队协同训练延伸,由单纯体能训练向体能技能融合转变,积极把游泳、田径、篮球、足球等多种技能融入体能训练进程,着力拉近体能训练与实际需要之间的差距。

二、合理负荷的科学性原则

体能训练本质是身体训练,体能训练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训练负荷的刺激强度持续时间及作用频率。负荷较小,难以有效引起机体功能变化,不能充分激发身体潜能;负荷过强,不但无益于增强体能,反而有损健康,引发训练伤病。因此,必须依据人体生理机能,遵循运动生物原理,合理安排训练负荷。

一是根据项目内容和项目对象合理安排训练负荷。不同训练时期的训练任务不同安排训练负荷应有所不同,初训阶段、巩固阶段、提高階段的训练负荷要依次加大,单个动作练习、分段练习、连贯练习的训练负荷要逐步提高。增加负荷要分步进行,先使受训者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然后再加大、再适应。由于受训者的体能素质、健康状况及性别差异,对训练负荷承受能力各不相同,安排训练负荷时一般应以大多数人承受能力为标准,但对体能训练尖于,体能较弱人员及不同性别的受训者可区别对待,相应安排不同训练负荷,以充分提高训练效益。

二是结合训练进程和训练效果持续监测训练负荷。要通过对受训者不同训练负荷下体能状态进行持续监测,以确保负荷刺激与机体反应相适应,通常采取测定心率,用最大心率法来进行训练负荷监测,根据运动生理学原理,最大心率约为220减去年龄,通常训练心率不能起过最大心率的90%,一般训练应在75-85%之间,低于70%时则训练没有效果。如:20岁学员,最大心率应为每分钟200次,则其训练时心率通常不能过180次,一般训练应在148-168次之间,低于138次则达不到训练效果。

三是综合表面数据和内部数据科学调整训练负荷。表面数据是指作用于受训者的具体运动负荷,内部数据是指负荷作用后所引起的受训者身体机能内部变化。在系统的训练过程中,随着身体机能的不断提高,同样的训练负荷所引起身体内部的机能变化会越来越小,因此不能仅从表面数据来衡量训练负荷的大小,还应关注表面数据引起的身体内部机能变化,要求组训者必须善于观察和随时掌提受训者的机体反应,并根据机能活动能力变化情况,相应对训练负荷进行科学调整。

三、循序渐进的系统性原则

体能素质强化是一个逐步发展,螺旋上升的系统过程,组织体能训练必须遵循理论认知逐步深化,人体机能逐步适应、能量机理逐步变化、动作技能逐步增强等规律,做到统筹计划,科学调控,循序渐进,分步推进。

一是系统制定训练计划。要对体能训练进行整体筹划、科学安排,将年度质量指标台理分解到各个训练阶段,把完整训练进程科学区分为若干训练周期,分别确定相应训练内容、强度等级和标准要求,防止和克服体能训练随意性、盲目性,做到前后连贯、有机衔接,通过连续递进的系统训练。使学员身体机能逐步巩固、体能素质日益增强、技能水平不断提高。

二是注重夯实体能基础。体能训练要先练“体”、再练“能”,首先必须通过基础体能的持续强化,在充分锻炼学员基本身体机能的基础上,再通过竞赛体能的有效拓展,全面提升遂行竞赛任务的必备能力。在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基础上,要把夯实体能基础作为体能训练的重中之中,防止急于求成、急然冒进。

三是逐步加大难度强度。受人体生理机能制约、条件反射形成和逻辑思维支配,体能训练中掌握动作要领需要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渐进过程。组织体能训练时,要按照“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分到合”的顺序合理安排内容,按照“学习、提高、适应、巩固、再学习、再提高、再适应、再巩固”的步骤分步组织实施。

四、均衡发展的全面性原则

体能是一个有机整体,体能训练必须立足均衡协调发展,对各个身体部位各类器官系统、各项身体素质进行综合锻炼,使学员身体形态、生理机能、技能水平、适应能力和心理品质得到全面提高。

一是多项内容合理搭配。根据各阶段训练任务、地区季节气候、场地器材不同,训练内容安排可以有所侧重,但不能一个时期或一个阶段只安排某一单项内容训练,应通过不同训练课目穿插组织,多项训练内容同步进行,促进学员各项体能素质均衡发展、整体推进,防止内容单一,简单重复。

二是多个项目有机穿插。体能训练的具体项目组合上要力求全面多样,确保学员身体各类机能均能得到充分锻炼。如组织准备活动时,既要有上肢、下肢的练习,又要有腰背、全身的练习、既要有舒张、伸展、柔韧性等活动,又要有跑、跳等动作,使身休各项机能得到充分活动,防止仅以跑步简单替代准备活动。

三是多种能力协调发展。正确处理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关系,各种身体素质全面提高,运动能力就会相应增强,同样运动能力提高,身体素质水平也会随之提高,只有二者同步进行、协调训练,才能取得体能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阮伯仁,沈剑威编著,体适能基础理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6.

[2]顾德明,缪进昌编著,运动解剖学图谱[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9.

[3]毛振钢编著.体育教学内容改革与新体育运动项目[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4.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原则院校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