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峰亭赏雨

2019-05-15 02:11
西江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白云山雨雾西江

王 炬

被世人誉为山之城、水之都的梧州,依山傍水、景色秀丽。绿树繁茂、花开四季的白云山,犹如硕大无朋的绚烂屏障,巍然屹立于江之滨、城之畔。众多外地人慕名而来,乐于涉足登临顶峰,居高临下放眼展望,领略梧州全城别致的芳姿风韵。

初夏的一天清晨,我陪同几位远道而来的宾客游览白云山。在山下,我们品尝了别有风味的本地特产“琼浆玉液”——冰泉豆浆,以及多款点心美食,随即乘车缓缓爬坡迂回上山,朝高达380多米的主峰进发。行车途中一路芬芳,姹紫嫣红的似锦繁花不时映入眼帘,随处可见一早便叩醒大山、晨运健身的游人。

在临近主峰的一处平地下车后,我们兴致勃勃地朝山巅走去,原本略为阴沉的天空霎时风云突变,山雨欲来。我们在浓阴覆盖、弯弯曲曲的崎岖小径上行走,不由得加快脚步。

雨,说来就来。我刚踏进白云山至高点的云峰亭,长长舒了一口气,还来不及“指点”客人俯瞰享有“西江明珠”盛名的山城水都景致,那夹着丝丝凉意的雨便飘飘洒洒,纷纷坠落。

委实记不清我曾多少次在云峰亭纵情观景留连,而巧遇下雨却是头一回。横竖“走投”已“无路”,唯有泰然处之,索性趁此难逢的机缘静心伫立亭中,观赏雨景。

只见一条条斜射而下的银白色雨线,在猎猎横吹的阵风中织成宽阔无边的珠帘水网,将漫山遍野笼罩得渺渺茫茫。顷刻,山被雨淋湿了,雨被山染绿了。身临这般充满诗情画韵的意境,一种被默化润泽却又难以言表的愉悦和激动油然而生。

雨,越下越大;风,愈刮愈紧。风助雨势,雨借风威,倾盆滂沱,哗哗作响。眼底近处一枝枝、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艳丽花儿,一改风和日丽下的柔弱,任凭风吹雨打,顽强地前俯后仰,忽左忽右,宛如在浴雨中醉了。婆娑的树叶,缠绵的藤蔓,纤秀的蓬草,纵情忘形,舞姿曼妙,似乎在欢欣、无羁、淋漓地恣意宣泄。

携云伴雾而来的山中雨,一番瓢泼狂泻之后,竟奇迹般骤现温柔,风也随之减弱。“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雨依着雾,雾裹着雨,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似是情缘,注定彼此眷恋,难舍难分。

挺拔的劲松,如盖的榕树,妩媚的垂柳,修长的翠竹……披雾沐雨,去尽纤尘,生气盎然,尤显旺盛。亭前亭后陡坡路旁那茁壮横生、相互挤拥的茂盛杂树,薄雾轻绕的一层层一簇簇碧枝绿叶,淌满晶莹剔透的水珠,频频传来淅淅沥沥、滴滴答答的声响,不是奏乐胜似奏乐,更似“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动听,惬心悦耳。

凭栏远眺,俯首近瞧,连绵起伏高低错落的山峦,风姿绰约傲视苍空的宝塔,鳞次栉比美轮美奂的楼宇,绿树掩映车流滚滚的大街,百舸争流浩浩东去的西江,飘忽如带波平如镜的桂江,气势不凡美若彩虹的桥梁,沿江逶迤宛如蛟龙的防洪长堤……全都被淹没在蒙蒙的雨雾中,依稀缥缈,若隐若现,扑朔迷离,恰似浅抹素雅、妙不可言的巨幅水彩画卷。

梧州建城至今经受了2200多个春秋的风雨洗礼,饱尝忧患有过苍凉,历尽沧桑有过辉煌。梧州凭借邻近粤港澳、水运交通发达的优势,20世纪初已成为内地罕有的对外开放的商埠口岸。眼前教人陶醉的绮丽佳境,令我不禁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发思古之雅兴。我随即同身旁的客人谈起,汉代司马迁的不朽名著《史记》有载,上古的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今梧州),葬于九疑(即白云山),现今在此山中尚存神鹿台、光华亭、锦鸡岩等舜帝遗迹,常有海内外华夏子孙前来寻根问祖、怀古凭吊,可见古城梧州无疑是中华文明的一处发祥地。

随后,我挥手指向山下雨中朦胧浩淼的江流,讲述北宋文豪苏东坡畅游梧州的逸事。900多年前,苏东坡被贬海南,获赦北归途经并逗留梧州,适逢中秋佳节。是日天高云淡,风平浪静,澄澈的桂江、浑黄的西江数百米宽的交汇处清浊异常分明,那景象仿佛柔水有意殷殷情长,相互依偎默默厮守。苏东坡在江中悠然泛舟,凝眸这独特的奇观。于是乎,“鸳鸯江”的美名在民间盛传,尔后由此引申而来的“鸳江春泛”被列为梧州八景之首。客人听罢,不胜感慨。

说话间,雨已慢慢收敛,逐渐稀疏以至于无,雾也随之散去。

天空变得明朗,山间复归恬静。飘柔如绢的雪白云缕,随风袅娜浮游而去,轻轻吻着远处巍巍嵯峨的青峰。咫尺之遥的草丛中树梢间,时有色彩斑斓的蝴蝶翩翩飞舞,啾啾鸣唱的小鸟展翅掠过。习习轻拂的微风,新鲜清爽的空气,飘溢着沁人心脾的温馨和甜润。经受一场豪雨的洗濯,湿漉漉的山林倍添葱郁苍翠,绿波荡漾满目生机。

赏了这山这雨,阅了此情此景,结伴同游的客人神采奕奕,满脸兴奋,连声称赞不虚此行。远离闹市喧嚣的我,置身于这清幽的山野,在秀色可餐、悦目丽景的环抱中,悠然享受雨后的宁静,顿时感悟这何尝不是难得的乐趣、莫大的满足。

肌肤脑海经雨雾的浸润,劳顿浮躁经雨雾的洗礼,身心恍若渐渐融进了花草树木隐秘的律动,似醉非醉,似梦非梦,何其怡神舒畅。

妙哉,白云山夏日的雨!

猜你喜欢
白云山雨雾西江
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
航拍貴州西江千戶苗寨
小城故事
非遗视野下道教音乐的保护与传承
雨雾中登天柱山
夏天来了
江苏不同强度降雨对能见度影响分析
广州·白云山
陌上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