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过的最远的路,就是来看你

2019-05-16 03:59付晓辉齐兆鹏
恋爱婚姻家庭 2019年14期
关键词:文龙河口连队

◎文/付晓辉 齐兆鹏

军嫂林敏茹走上岗哨,想要体验丈夫莫文龙为国守边的生活

到了,终于到了!

车还没停稳,3岁的莫书颖就跳下车,一头扑进北部战区陆军某旅清河口边防连排长莫文龙的怀里。林敏茹也紧跟着下车,她麻利地打开行李箱,拿出从家里带来的橘子、桂圆分给连队的战士们。

天上飘着雪花,中蒙边境上的这个边防连队驻地的气温降到零下18℃,但莫文龙的心里暖洋洋的,他一手抱着女儿、一手拉着妻子往家属房走,脸上全是笑容。这天是2019年1月15日,清河口边防连迎来了今年第一位来队家属。

这次相聚来之不易。4天前,林敏茹带着女儿,拉着半人高的行李箱,从广东肇庆市德庆县悦城镇荔枝村老家出发,一路乘汽车、转火车,历时4天4夜,纵穿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山西,再横穿半个内蒙古,行程4000多公里,终于来到了丈夫驻守的边防连队。

“我走过的最远的路,就是来看你”

半年前,得知丈夫莫文龙要去离连队18公里的哨所任哨长,林敏茹第一次认真回忆了两人的“恋爱结婚路线图”──初见时,两人读同一所高中,近在咫尺;恋爱时,莫文龙在合肥读军校,两人相距1400多公里;结婚时,莫文龙军校毕业回到老部队驻地内蒙古额济纳旗,两人相距约3700公里;后来,莫文龙主动申请去了最偏远、最艰苦的清河口边防连,两人相距4012公里。

机票太贵舍不得买,林敏茹决定全程坐汽车和火车硬卧。而在这次来内蒙古之前,林敏茹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广州。在丈夫的指导下,她有了具体的“路线图”:1月11日出发,荔枝村(农用车,10公里,20分钟)──悦城镇(班车,45公里,约1小时)──肇庆市(火车,C6874,1小时28分钟)──广州(火车,K600,40小时 13分钟)──呼和浩特(火车,K7911,15小时57分钟)──额济纳(汽车,300公里,4个半小时)──清河口。

就这样,1月11日一大清早,带上丈夫爱吃的桂圆和防冻伤的护肤品,装上一大袋给连队官兵准备的橘子,林敏茹领着女儿出发了。

广州开往呼和浩特的火车路上要行驶1天多,女儿没坐过那么长时间的火车,加上人来人往、一路颠簸,打小乖巧的她开始不吃不喝、哭闹不止,林敏茹抱着她在狭小的过道来回踱步。坐了40个小时的火车到达呼和浩特时,林敏茹觉得自己整个人都要散架了。

而此时探亲的旅途刚过了一大半,接下来去额济纳还要再坐16个小时火车。到了额济纳,出站后林敏茹感觉寒风凛冽,温度降到零下14℃,这里与肇庆温差达32℃。林敏茹感觉浑身无力,只能先在招待所住下,“养精蓄锐”。

1月15日清早,母女俩坐上旅里的越野车朝目的地清河口边防连出发。下了高速公路,汽车驶进磕磕绊绊的“搓板路”,林敏茹一路颠簸着透过车窗看到,名字很美的清河口,既没有河也没有水,满眼都是寸草不生的黑山头和茫茫无际的戈壁滩。当地流传着“过了贺兰山越走越心酸,来到清河口扭头就想走”的说法。这里冬天奇冷,夏天酷热,春秋天沙尘暴肆虐,4年前,最后一名牧民也搬离了清河口。

4个多小时后,越野车停在了连队门口,林敏茹一家三口终于团聚了。“我走过的最远的路,就是来看你!”看着疲惫不堪的妻女,莫文龙也心疼不已。

夜里,窗外寒风呼啸,林敏茹静静听着莫文龙讲戍边故事,讲他的连长、班长如何扎根清河口,讲烈士张良关键时刻把救命水让给战友,自己却长眠在了边关……令她诧异的是,丈夫的故事没有孤独和忧伤,只有报效祖国的热血与豪迈。末了,莫文龙说,对一名边防军人来讲,青春就是坚守。

她突然有些心疼丈夫,在这片离玉门关还有数百公里的戈壁荒漠,在这块连胡杨都很难存活的“生命禁区”,他一干就是10年。

“你要做国家的脊梁,我就做咱家的脊梁”

2009年入伍季,站在队伍里,身高刚1.7米、体重68公斤的新兵莫文龙,显得有些孱弱。人高马大的新兵班长很不情愿地把他领回班里。新兵连第一次摸底测试,莫文龙5项测试4项不及格。班里来了个“后腿兵”,班长心里十分焦虑。

清河口官兵日复一日的生活,就是在祖国北疆的边防线上执勤巡逻

然而,班长渐渐发现这个兵有点不一般。仰卧起坐、俯卧撑、引体向上……别人做100个,他咬着牙做200个;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绕着营区跑;中午不睡觉,他还在跑;晚上熄灯后,他继续跑……等到新兵下连考核,莫文龙成绩全部是“优秀”,让班长大呼“想不到”。

更令人想不到的还在后头。为了练好枪法,莫文龙更是下了苦功夫——头发丝穿针、筷子夹玻璃球……为了练眼力,莫文龙有一回在同一粒米上穿了6个孔。

凭着刻苦训练的劲头,莫文龙夺得了全连第一、全团第一。后来,他参加内蒙古军区侦察兵比武,夺取400米障碍和射击项目两个第一,荣立二等功,并顺利提干。

2014年盛夏,额济纳地表温度几近爆表,拼命训练的莫文龙中暑晕倒。那时还是他女朋友的林敏茹,从视频中看到醒来后的莫文龙两手全是血泡。深受触动的林敏茹也许就是从那天起下定决心:莫文龙要做国家的脊梁,那我就做他家的脊梁!

结婚后,公公、婆婆身体不太好,孩子还小,林敏茹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样:早上6点开始,她一天的“战斗”就打响了,买菜做饭、送女儿去幼儿园、陪公公婆婆去医院、去单位上班、下班回到家继续忙碌……

2017年8月,莫文龙正全力备战上级组织的比武,这时父亲却突然病倒,为了让莫文龙安心比武,林敏茹思来想去,咬牙从工作了四五年的灯饰厂辞职,回家专心照顾老人。经过20天的精心照料,老人病情逐渐稳定。莫文龙也在比武中夺得总分第一,再次荣立三等功。

后来,为补贴家用,每天安顿好老人和孩子后,林敏茹就赶去夜市摆摊,卖些衣服和鞋子。运气好的话,一天能有百八十元收入。

家里有林敏茹这样的脊梁,莫文龙这个当年的“落伍者”也早已成为“领跑者”。一次,中蒙联合组织边境演练,莫文龙带队进行打击非法越境、持枪狩猎等课目演示,全程处置得当、动作利落,引得蒙方大为赞赏,专门给他颁发了荣誉勋章,莫文龙也成了远近有名的“边防通”。

“我爱这里的界碑,那上面镌刻着使命和庄严”

当初结婚时,力劝林敏茹三思的闺蜜后来曾问她:“做边防军人的妻子幸福吗?”林敏茹说:“幸福。”她喜欢石头,每次边防巡逻,看到漂亮的小石头,莫文龙都会捡起来,有的还被他串成精美的手串、项链。如今,黑的、白的、红的、黄的……五十多枚各式各样的石头摆满了林敏茹的梳妆台。

当然,林敏茹尝过军婚的甜蜜,也领教过它的残酷。2018年5月底,林敏茹父亲突发中风,女儿也发烧感冒,一老一小同时住进同一家医院,这可忙坏了她。“楼上楼下跑,看着这个,又惦记着那个,恨不得有三头六臂。我当时想,要是莫文龙在身边,能搭把手该多好!”林敏茹回忆道。

有一次,和战友聊到家里,甘心在“生命禁区”喝苦水、斗风沙、受煎熬的莫文龙眼圈红了。他说,自己最亏欠的人是妻子,相恋4年,结婚4年,他们团聚9次累计不过180天……

来队第三天,林敏茹听到一个关于相思树的故事。千里边防线上的三角山哨所,老连长李相恩带队巡逻,途中遇到山洪,紧要关头他拼尽全力推开战友,自己却被湍急的河水卷走,长眠在哈拉哈河。妻子郭凤荣闻讯赶来,她抱着两岁的儿子,瘫坐在哈拉哈河畔,彻夜长哭。离别前,郭凤荣在哨所栽下一棵树。

“这树就像母亲在那儿站着,守望父亲归来!”一晃26年过去,2010年9月,未曾再嫁的郭凤荣病逝,按照遗愿,儿子将她的骨灰撒入哈拉哈河。

这个边防军人的凄美爱情故事被改编成了音乐剧《相思树》,来队10天时间,林敏茹已经在电脑上看了三遍。

随着年关将近,这两天清河口边防连又迎来两位军嫂。1月28日上午,连队官兵去野营拉练,3名军嫂围在一起聊了起来。谈及以后,林敏茹说:“我一个女人在家,上有老下有小的,有时是真不容易,可莫文龙喜欢部队啊,自己苦点累点也得支持他,谁让咱嫁给了边防军人!”

北疆冷月寒,边关风雪大,但炽热的爱会把所有的坚冰融化。正如那部音乐剧《相思树》中唱的一样:“我爱这高高的哨塔国旗迎风展,我爱这里的士兵兄弟朴实又乐观,我爱这里的界碑,那上面镌刻着使命和庄严……”

猜你喜欢
文龙河口连队
郭文龙
远行
胜利就在明天
好的设计应该是有气氛、有故事感的——专访天比高空间设计谢文龙
连队文化创新对连队管理创新的影响探索
他们为什么选择河口
河口,我们的家
特殊的河口水
河口
关于发展连队经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