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姆肯特之歌

2019-05-16 08:24袁莲李达吴玉麟
石油知识 2019年2期
关键词:哈萨克斯坦业主装置

■ 袁莲 李达 吴玉麟

奇姆肯特炼油厂远景

在距离北京3000多公里的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中国石油人用5年时间,完成了一座30多年老炼油厂的现代化改造,一曲石油精神的赞歌,一曲中哈油气合作的凯歌,在曾经的古丝绸之路重镇唱响。

“PK”质疑,赢得信赖

2月25日,PKOP项目“三个一”工程成果展示暨首发式在北京举行

参建员工喜欢把他们承建的奇姆肯特炼油厂现代化改造项目直呼为“PK项目”,仿佛这样最顺口,也最能表达他们参与项目建设的荣耀和自豪——要知道,这可是中哈两国元首亲自推动的项目,是“一带一路”重点工程!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面对项目建设伊始来自各方的质疑,他们从心里不服气,想要和质疑“PK”,比一比输赢高低!

建成于20世纪80年代的奇姆肯特炼油厂,隶属于哈萨克斯坦石油油品有限公司(PKOP)。2014年1月30日,一期工程合同正式签署;一年后,一期配套工程及二期工程合同签署,总合同额约16亿美元。彼时,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由哈萨克斯坦发端,以星火燎原之势传向世界。

对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CPECC)而言,这是一个颇为特殊的国际化项目。多语言、多标准,以及文化、理念差异,加上哈方业主对中国炼化设计、建设水平缺乏认识,更相信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能力等因素,导致项目建设一度举步维艰。

“2016年6月底,一期及配套工程、二期工程进度均滞后13%左右,设计、采购进度滞后更多。”PK项目计划控制部总监程晓辉说。

哈方一位业主给CPECC领导写来一封措辞严厉的邮件,称:我方将提出是否启动罚款措施,进而单方面解除合同,以便更换更专业的总承包商。

项目建设如同一场气势恢宏的交响乐,有其特有的节奏。但是现在,不但节奏乱了,项目执行能力也受到了质疑,参建将士既委屈又着急。

创新求变,两步棋打破僵局。

——升级项目管理。CPECC总部成立PK项目推进工作组,直接参与项目管理。有着多年海外工作经验的CPECC副总经理穆华东临危受命,担任项目推进组组长。

随后,项目执行策略发生重大改变——由施工现场为主转为“两段法”:第一阶段以设计为主,总承包商管理团队、业主、设计单位和当地图纸转化院等集中办公,“把问题解决在电脑前”,推动设计关闭;第二阶段以施工现场为主,设计工程师集中奔赴现场,共同推进施工。

——开辟“绿色通道”。在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简称“哈石油”)高级副总裁吉野索夫等的直接推动下,哈石油、奇姆肯特炼油厂中哈方业主、CPECC领导每月召开协调会,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

业主简化并加速对MR(设备采购技术协议)文件的审查,大大提高了设计、采购之间的交互效率;CPECC内部建立起采购项目协调人制度,以及强大的催交、催运队伍,形成“下面千条线、上面一根针”的工作局面。

行胜于言。2017年6月30日,一期工程成功投产,油品质量由改造前的欧Ⅱ标准直接升级至欧Ⅳ、欧Ⅴ标准,在哈萨克斯坦三大炼油厂中率先进入绿色环保行列。82岁的美国专利商UOP现场技术顾问汤姆先生激动地说:“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装置布局,达到世界一流装置的水平”。

“从这以后,业主和专利商的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项目建设也由战略防御转入全面战略进攻阶段”,穆华东说。

项目建设进入“加速度”时间

对急需完成炼油厂升级改造的业主来说,进度是最重要的。

让CPECC采购中心王宇翔记忆犹新的是从台湾发运的3台加热设备,单台尺寸为13×3.5×4.3米,总重约250吨,“属于偏尺设备,一辆车要占两个车道才能通行”。2017年6月底设备出厂,先后要经过高雄港、上海港、霍尔果斯口岸。为了让这批设备快些、再快些通关,王宇翔天天去海关蹲点,一个流程一个流程地追着问。海运、汽运,台风、暴雨,磨坏60多条轮胎,穿越千山万水,8月底,3台设备顺利抵达现场。

PK项目约13426台(套)设备、12万吨材料,光是汽运就达6880车次。加上海运、空运和铁路运输,可以想象,多少采购人奔波在严寒酷暑、风里雨里,把一批又一批物资运往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

施工现场的难题也常出乎意料。当地土质属湿陷性黄土,遇水立即下陷,临时道路经常变成一个个烂泥潭。PK项目工程管理部经理刘超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将全厂道路改成混凝土层和沥青层,前期先完成混凝土浇筑,满足施工需要,后期再铺上沥青,“设计不明朗的区域宁可多埋一根套管,总比后期破路下管强”。经过4个月的奋战,地下管线完成安装,主干道路全部贯通,不仅实现了无土化绿色施工,也为装置顺利投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顶风冒雪,追赶失去的工期

项目员工冒着风雪作业

中外专家查看取样油品

工厂化预制、模块化施工展现出现代化施工的强大优势。3万多吨钢结构、近600台静设备在青岛、洛阳、新疆以及施工现场附近的制造基地提前预制、除锈和防腐。以1.5万吨/年硫磺回收装置为例,国内预制成28个模块运到现场,14名工人像搭积木一样,7天完成组装,较常规工期节省3个月时间。受运输条件影响国内无法成模块的,到现场后,先在地面完成深度预制,然后高空组装。PK项目最大的设备——重425吨、高58米的分馏塔,分片到货,现场组焊试压,将防腐保温、劳动保护、附塔管线及照明等全部安装完,1000吨履带吊28分钟一次吊装就位,“塔起灯亮”,惊艳了哈方业主。

石油精神绽放出动人光彩

200万吨/年催化裂化是二期工程的核心装置。今年1月,奇姆肯特气温急转直下,“低于零下10°,主风机、蒸汽轮机发电机、富气压缩机三大机组蒸汽管道化学清洗便无法进行,工期将会拖延。”第七建设公司PK项目管焊队副队长陈俊生带领10名员工与恶劣天气赛跑,从准备、施工到完成,只用了不到半个月时间,“每天工作时间没有点,最晚一次到凌晨3点。工程刚干完,气温就降到了-10℃以下”。

夏季现场地表温度达到50度左右,施工作业人员及时补充水分

开工之初,项目业主和设计人员在进行基础验槽

设计、采购、施工、开工,各方人员深入研讨开车方案

100万吨/年汽油加氢装置是二期工程的又一核心装置。2018年4月,法国专利商Axens专家团队在对装置进行全面检查时提出,冷分离器内件尺寸不满足要求,必须立即更换。项目部工艺管道工程师王宝安经过测量、计算,证明内件尺寸完全符合规范要求。专家又提出,出于安全考虑,必须将一个重达1.5吨的切断阀拆除并移位。多方解释未果,设计人员不得不做出变更。王宝安仍不放弃,他从气相、液相两方面论证了专利商所担心的安全隐患并不存在。5月23日,Axens核心设计部门经过论证,给出了“无须移位”的结论——僵持了一个月的“切断阀移位”之争宣告结束。

两器(反应器、沉降器)衬里施工环境温度通常为5~35℃。夏季的奇姆肯特,白天平均气温在45℃左右,衬里材料5分钟就会凝结成块,而现场运输时间就超过5分钟。面对这个棘手的难题,第七建设公司PK项目技术质量部经理孙文强和有关人员先后做了15次配比试验,并通过调整材料配合比例、加盖遮阳网等措施,将材料凝固时间延长至30分钟。

2018年8月15日,二期工程各工艺装置投料试车一次成功。生产出合格产品的当月,哈萨克斯坦政府即宣布国内汽油实现自给自足,并着手协商向周边国家出口汽油。

年15000吨硫磺回收装置模块建造在国内整体完工

成功来之不易。为了按期实现项目投产目标,为“伟大草原之国”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参建将士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顽强的作风,夏战酷暑,冬迎风雪,平均每天工作13个小时以上,连续几年每周只休息半天,很多员工在现场一干就是16个月,连续几年春节没回家……

“就是一个字,‘韧’——赢得信赖靠它,攻坚克难靠它,常年坚守还靠它”,CPECC哈萨克斯坦分公司总经理李开达说。

韧,受外力作用,虽变形而不易折断;柔软而结实。一个“韧”字,支撑参建将士,把一张张设计蓝图变成一座座拔地而起的装置!支撑参建将士,让石油精神在异域他乡绽放出动人的光彩!

“中哈油气合作将继续向前推进”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220千伏外电线路是保证二期工程开工用电的关键工程,由当地公司负责施工。2017年8月,准备送电时,检测发现变电站相序不对。使用中的设备,相序颠倒,轻则改变运行程序,重则会发生危险。CPECC新疆设计公司肖继湘独自一人,沿着架空线路逐根电线杆检查,3天走了近60公里路,终于发现,原来是A、C两路电源线在终端电线杆处接反了。找到问题根源的肖继湘马上将视频记录发给业主,一直等待消息的业主隔着屏幕为她竖起大拇指点赞!

猜你喜欢
哈萨克斯坦业主装置
探讨业主方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
聚合物改性沥青在哈萨克斯坦的应用研究
教你辨认枪口装置
1月份哈萨克斯坦煤炭产量同比增长6.3%
哈萨克斯坦油粕产量预计达到62.5到68.5万吨
哈萨克斯坦压力容器法规标准简介
SBS装置VOCs排放控制探讨
轰趴装置指南
浅谈业主方对工程的项目管理
Evaluation of chitosan-anionic polymers based tablets for extended-release of highly watersoluble dru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