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生村官职业自我效能感途径的探析

2019-05-16 03:04吴蓓玲黄瑞
青年时代 2019年8期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途径

吴蓓玲 黄瑞

摘 要:大学生村官是近年来日渐兴起的职业岗位,这个群体是新农村建设的引领者,更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有力量。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心态和工作方式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而他们的工作心态和工作效率都与“职业自我效能感”有关。找到直接有效的方式来提高大学生村官的职业自我效能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职业自我效能感;途径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在1977年提出自我效能理论,用以解释在特殊情境下动机产生的原因。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自己完成某方面工作能力的主观评估,职业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职业领域的具体应用,主观评估的结果直接影响了个人主体的心理和行为。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政府出台的一个导向性政策,这项计划是站在大学生毕业就业和农村发展问题的全局,高度审时度势的一个双赢战略。自2008年以来,几十万名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逐步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社会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习总书记对青年一代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对青年委以重任,大学生村官是青年一代的重要代表,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强有力量,职业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对他们的工作状况影响尤为深远。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村官的职业自我效能感存在着高低不一的现象,提高他们的职业自我效能感能够有效改善他们的工作态度的工作效率,为农村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提供良好的保障,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大学生村官职业自我效能感提升途径的探讨。

一、自我方面

大学生村官的自身素质是职业自我效能感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建立并发展职业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内部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1)、个人价值观;(2)、个人科学文化素养;(3)、个人归因方式;(4)个人目标设置及心理素质。

(一)个人价值观

大学生村官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大学生村官作为基层干部,应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发展个人与服务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自身价值,而不应以金钱作为价值象征,以工资作为职业成就的判断标准,一味地追求物质财富,丧失了基层干部应有的素养。因此,大学生村官自身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身准则,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导下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升职业自我效能感。

(二)个人科学文化素养

良好的工作能力是大学生村官取得工作成效的前提和保障,成功的工作经历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自信度,增强职业自我效能感。

大学生村官是一个需要高文化高综合素质人才的岗位,不仅需要大学生村官在校期间拥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更需要大学生村官在职期间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逐渐掌握应对各种困难的方式方法,以“活到老,学到老”的姿态对待工作,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通过阅读的方式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养、汲取他人的有益经验,充分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三)个人归因方式

归因方式与职业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往往把工作的低绩效归于自身内部可控因素的工作者拥有较高的职业自我效能感,他们相信通过自身的努力、严密的计划、深入的研究等等方式能够取得预期的工作成效;[1]而低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工作者往往会把工作的低绩效归于自身内部不可控因素或者外界不可控因素,例如运气不佳、缺乏他人的帮助等等,导致他们认为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工作任务。因此,大学生村官需找到正确的归因方式,否则会进一步损害职业自我效能感。

(四)个人目标设置及心理素质

美国学者洛克(EdwinLocke)的目标设置理论强调设置目标的特点会影响激励水平和工作绩效,且自我效能感与目标设置高度,两者基本存在着正相关。大学生村官应设立适合自己的工作目标,过高的工作目标可能会导致因无法完成而严重挫伤积极性,过低的工作目标不具有挑战性导致大学生村官即使达到目标也无法获得成就感。此外,大学生村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工作中的成与败。

二、高校方面

大学生村官来源于各高校毕业生,高校对大学生村官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和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和作用。

(一)长期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培训

高校应设置专门的课程在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良好的职业心理指导和技能培训,加强职业自我效能感理论教育,培养正确的归因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形成良好的就业观;设置涉农课程,创新教学内容,学以致用,大学生村官的成长离不开高校的有效培养。[2]

(二)大力加强学生党政文化教育

农村基层工作需要的是有科学文化知识、有理想信念、有服务奉献精神的优秀青年干部,这离不开高校对学生的思想及党政文化教育,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在未来的村官岗位上有所作为,形成高职业自我效能感。

(三)积极组织学生活动提高综合能力

高校可以通过社团、校组织等各种平台开展活动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为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高校应为学生寻找和提供优质的实习的岗位,积累经验,增长阅历,利于学生在就业岗位上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工作。

三、政府方面

政府在大学生村官的整个工作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从大学生村官的招聘,到大学生村官任职后的考核,政府都要把握好每一个关节。

(一)大学生村官招聘制度規范化

政府应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各乡村所需设置相关招聘岗位,使大学生村官在任职后真正符合当地的需要,为农村发展做出贡献,实现自身价值。在招聘大学生村官时,务必严格按照要求,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通过严格选拔程序,选择各方面能力都比较优异的大学生入职村官的工作。[3]

(二)大学生村官培训、考核制度具体化

政府应建立完善的大学生村官培训机制,安排大学生村官进行就职培训,对于具有多年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村官,也应该进行定期工作培训,可以进行专家指导、团体辅导等专业培训以提升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能力,也可进行成功经验分享会等通过同类人的成功经验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自信心,并同时进行严密的考核,从而激励和帮助大学生村官增强职业自我效能感。

(三)完善大学生村官待遇保障制度

大学生村官的待遇状况是影响他们职业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待遇状况体现着个体的自身价值,提高大学生的工资待遇,有利于激励大学生村官加强工作动力,引导大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去提高工作绩效,实现工作目标,有效提高职业自我效能感。

四、社会方面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的缺乏与个人的社会惰性、焦虑、担忧等有显著的负相关。[4]因此,社会各界应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广泛的关注,给予必要的社会支持。[5]

首先,政府一方面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逐步使大学生村官的权利与义务合法化,解除其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要把重视对大学生村官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加强对其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其次,当地的党建基层老干部应主动关心与支持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给予必要的指引和帮助。最后,媒体要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人文关怀,积极宣传大学生村官的先进事迹和精神,让大学生村官这一职业成为一种光荣的职业,使大学生村官获得更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参考文献:

[1]岳三猛,项绍禹.《基于自我效能感理论对大学生村官心理状况的实证研究》.

[2]郑素娟,刘思阳.《高校培养大学生村官就业心理机制的探索》,10.3969/j.issn.1006-723X.2012.09.013.

[3]刘娟.《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大学生村官问题研究》,2010-05-01.

[4]张歆柳,李喆,刘洁云.《大学生村官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1004-1869(2015)01-0108-04.

[5]钱建国,宋昭阳.《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综述》[N].中国百年教育,2006-04-08.

猜你喜欢
大学生村官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医保基金“可持续”的三条途径
管理教育视阈下的大学生村官培养探究
分级诊疗有三个可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