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文化对日传播与翻译的思考

2019-05-16 12:55韩思远段笑晔
现代交际 2019年7期
关键词:继承与发展翻译

韩思远 段笑晔

摘要:陕西省自古以来与日本就有着悠久的友好往来的历史,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陕西文化在日本的影响力及感召力已与隋唐时期不可同日而语。在我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响应“一带一路”伟大倡议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进行对外宣传,提高陕西省的影响力与文化软实力,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翻译作为信息的载体不只是相互间语言的转换,同时促进了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精神交往,在对外文化传播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应认真选取翻译文本,贴近日本受众群体的思维习惯,细分翻译内容,全方位加强陕西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以期提高陕西文化在日本乃至亚洲、全世界的影响力,推动陕西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陕西文化 文化对外宣传 翻译 继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7-0084-03

一、前言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年来,中日关系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既有累累硕果,也有风雨曲折。根据中日两国共同进行的舆论调查,中国人对日本及日本人的好感度日趋升高,而日本对中国以及中国人的好高度增幅有限,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其原因就在于我国对外传播的影响力不足以及文化软实力的低下。

如何才能提高我国对日本影响、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从文化的对外传播与翻译入手,推动文化外译,继而推动文化对外传播,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话语权,为推动亚洲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贡献。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正式引入了“文化翻译”这一概念。在那以前,翻译与文化传播均被当作独立的個体分别对待。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日益意识到文化传播、跨文化传播与翻译是不可分割的。

王秉钦(2007)在《文化翻译学》一书中,运用“沟通”理论,将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传通,置于人类文化交流的宏大背景和综合关系网络之中,对文化系统进行哲学分析,提出以“观念论”“行为论”和“影响论”,并三论涵盖文化学的三个子系统(物质文化、制度习俗文化、精神文化)的中心内容,建构了文化翻译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罗选民(2008)在《文化传播与翻译研究》中明确指出,翻译与跨文化传播是相互包容和并存的关系,认为其共同点体现在语言和符号的特征、鲜明的意图性、场依存性和互动性这四个方面,高屋建瓴地对翻译和文化传播进行了纲领性的总结,使人们可以从超出语言的文化层面的高度进行跨学科的翻译研究。

刘明东,陈圣白(2012)在《翻译与文化软实力初探》中提及中国古籍外译时表示,经典的翻译实践的成功也就充分体现了我国在翻译实践领域的文化软实力。

松田武(2014)在《战后美国在日本的软实力》一书中介绍,美国政府为了对抗苏联在日本的宣传活动,在翻译领域全力展开“真理运动”。美国政府于1953年的财政年度给翻译项目提供了三万美金的拨款,翻译项目成为美国驻日大使馆新闻处的“最优先课题”之一。

韩思远(2018)在《中国软实力在日本的提升与翻译初探》中指出,只有在国与国的文化传播中,才能实现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只有软实力的提升,才有可能进行跨文化传播。当自身的文化以及国家品牌的经营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增强自身的影响力与吸引力。同时,跨文化传播的力度和方式也决定了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因此可以说,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跨文化传播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关于文化对外传播与翻译,翻译与软实力提升之间的交互关系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每年关于文化传播、文化外译以及翻译的论文著作不断涌现,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至今却鲜有学者就如何提升某一个省份、某一个地区的文化软实力,如何就加强某一个省份某一个地区的文化外译进行具体的研究和提议。

二、背景

2018年5月,李克强总理对日本进行了访问,这是中国国务院总理时隔7年又一次访问日本。双方签署了《关于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备忘录》。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来华访问,中日两国在相继策划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并互派大学生访问团,极大程度上推动了两国年轻人之间的交流。

然而,两国间高层的互访似乎对于双方的相互认知没有起到根本性的改变作用。根据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与日本民间非盈利团体“言论NPO”的共同调查,对于日本持有良好印象的中国人与去年相比增加了10.7个百分点,达到了42.2%。而对于中国持有不良印象的日本人在86%以上。提升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提高国际形象与感召力、影响力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近现代以来,日本人对于中国的认知越来越局限,对于陕西省的了解更几乎无从谈起。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对外软实力也相应得到了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话语权也日益提高。然而,作为中日两国友好交往源头的陕西省,在日本的形象依然十分模糊,定位不清晰,影响力没有得到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

我们应该讲好中国故事,讲好陕西故事,全面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高陕西省的影响力,以期能够更好地将陕西文化发扬光大。

三、文化对外传播与翻译

美国人类文化学者爱德华·霍尔(1995)在《无声的语言》中首次使用了“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传播)一词。所谓跨文化传播,是指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人际交往与信息传播活动,也涉及各种文化要素在全球社会中的迁移、扩散变动的过程,及其对不同群体、文化、国家乃至人类共同体的影响。跨文化传播既是古老的,也是现代的。它主要具有认知要素、言语语言与非言语语言三大要素,具有日常生活和人类文化交往这两个层面。此外,它也是世界各国文化繁荣发展的主要推手,传播效果和影响力的构建需要传播者的专业能力、传播内容的吸引力和传播媒介有效性的共同参与。

文化的对外传播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迅速提升,大数据以及云存储等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进一步促进了文化间的交互传递及嬗变。在文化交互中占据主导地位、掌握话语主动权、扩大影响力是加强文化的对外传播、将本国文化传递到海外、提升感召力、提升国家形象、推动我国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运用认知要素通过言语语言和非言语语言传达信息,加深不同文化群体间的关联和纽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翻译可以称为信息的载体,搭载了各种各样的信息,依据对等原则、目的原则、顺应原则等理论,通过归化、异化、直译、意译等种种翻译手段,将其传达给对象国家的人民。翻译是跨文化传播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翻译,可以有效地向海外各国讲述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软实力,也可以体现和展示我国的文化感召力和影响力。

自古以来,对翻译的认知大多局限于语言与语言之间的转换。然而纵观历史就会发现,历史上每一次改朝换代,每一次民族大融合都伴随着文化的交互冲击,其中翻译担当了一个极其重要却又极容易被忽略的角色,不仅推动了文化的交融与嬗变,推动了政治运动和历史变革,更推动了思想意识文化认知的变更。

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化浪潮席卷了世界各国,无论是人员往来、经济融合还是信息交互,都呈现出新的态势。世界文化也日益多元化,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翻译研究开始出现了文化传播功能转向这一新的特点。翻译早已不仅仅只是相互间语言的转换了,而应该将文化背景、文化指向、传播对象、传播目的进行全盘考虑,以便翻译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感召力和影响力的提升。

四、陕西文化对日传播与翻译

陕西省在我國历史上长久以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自然资源,陕西省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这些优势并没有完完全全体现出来。陕西省不仅要面对吸引各国走进来的问题,也要面对如何才能走出去的问题。

黄友义(2004)在《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中指出,展开外宣工作时,要注意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仲伟合(2014)在《文化对外传播路径创新及翻译专业教育》中指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纵向路径包括六个维度,分别是文化传播理念、文化传播内容、文化传播渠道、文化传播对象、文化传播反馈、文化传播环境。

在进行陕西文化外译时,亦应坚持三贴近原则,并基于这六个维度进行思考,明确翻译主题、翻译方式方法以及翻译原则,充分考虑受众群体,灵活巧妙运用翻译技巧。主要提议如下:

(一)组织结构上要注重队伍建设,团体作战

由政府组织专家学者,充分考虑各个年龄层的构成,建立一个翻译团队。积极吸纳日本留学生、日本专家,由中日双方译员共同作业,这样才能进行充分沟通,避免由于文化背景、语言表述习惯等差异而造成的误译。

(二)方式方法上要注意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

当今世界无线通讯科技发达,互联网已经延伸至世界各个角落,只需要一部手机,就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联网。

1.应充分运用互联网资源,充分进行线上宣传

(1)将翻译好的文本或文化资源通过官方以及个人的SNS进行广泛宣传。

(2)有必要灵活运用“抖音”等手机应用软件。据报导,“抖音”已经是日本年轻人中最受欢迎的视频软件,可以通过各种手机应用软件,对翻译好的文本或文化资源加强宣传。

(3)邀请各种有影响力的个人和群体来陕体验,并进行宣传。配备口译人员,对陕西美食、风景、文物古迹、历史文化等进行讲解说明,通过这些人上传到SNS的照片以及视频来扩大影响力,改变以往古板、死气沉沉的说教式讲解,通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轻松有趣的形式,来扩大陕西省文化的对外传播。

2.线上宣传的同时,不放松以往的线下宣传

(1)加强民间人员往来,通过发放陕西省宣传手册的方式宣传陕西。由翻译团队把关,对宣传手册进行翻译,图文并茂,寓教于乐。

(2)每年日本都有大学生和高中生访华团来访,针对这些人群,分发由翻译团队翻译的宣传手册以及旅游指南等印刷物。

(三)地理板块上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陕西省地形狭长,由南向北分为气候温和山清水秀植被丰富的陕南地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地势平坦的关中地区,以及气候干燥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2)根据地理板块的分类,突出重点进行翻译文本的选择。陕北地区选择与黄土高原和沙漠有关的翻译文本,关中地区选择与古长安有关的翻译文本,陕南地区则选择对日本人来说十分熟悉的三国演义有关的翻译文本。

(四)内容上注意以下六个方面

(1)古代诗歌翻译。历史上讴歌陕西以及与日本有关的诗作众多。譬如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等诗作在日本知识分子阶层几乎无人不知,日本高中课本收录了白居易的《长恨歌》。因此,应注重对古诗词的翻译宣传。

(2)历史文物古迹介绍、解说词翻译。陕西省历史文物古迹丰富,陕西历史博物馆、碑林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华清池等都是日本游客必到之处,应组织团队,对这些地方的观光介绍以及收藏文物介绍进行整理、翻译,杜绝错误或者不自然的表达,尽量贴近日语表达习惯。

(3)风景名胜介绍文本以及视频翻译。陕西省从南向北风景名胜众多,如陕南的秦巴山地、汉江水域,关中的渭水、华山,陕北的黄土高原、壶口瀑布。应加大“力度对这些风景名胜的介绍文本进行翻译并推广宣传。

(4)珍稀动植物宣传文本以及视频翻译。陕西省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大量的珍稀动植物,秦岭山脉被称为“生物基因库”,应对于大熊猫、朱鹮等珍稀动物的相关介绍性文本进行翻译,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推广。此外,陕西省也是药王孙思邈的故乡,可以选择有关孙思邈以及中草药的文本进行翻译。

(5)电影、电视剧、纪录片。通过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视频作品的字幕翻译,推广陕西文化。

(6)歌舞剧《长恨歌》、舞剧《朱鹮》等剧本翻译。通过对著名大型歌舞剧《长恨歌》的文本翻译,以及舞剧《朱鹮》的剧情文本翻译,促进陕西符号陕西形象的推广。

通过以上这些方式进行文化外译,可以有效地将线上线下结合,通过文本翻译、视频、影视剧字幕翻译,全方位进行陕西文化对日传播,充分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更新文化传播理念,丰富文化传播内容,拓宽文化传播渠道,聚焦文化传播对象,注重文化传播反馈,改善文化传播环境。

五、结语

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的主题,当全球化浪潮汹涌而至时,如何保持文化自信,加强文化传播,提高文化感召力,增强软实力,提升话语权,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陕西省作为与日本有着长久友好交流历史的省份,在日本的文化影响力却十分微弱,这与陕西省与日本友好交流的历史十分不匹配。建议建立中日结合的翻译队伍,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从地理板块分类以及内容方面入手,认真选取翻译文本,贴近日本受众群体的思维习惯,细分翻译内容,全方位加强陕西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以期在共同响应“一带一路”伟大倡议这一视阈下,作为“一带一路”的起点以及重要节点,提高陕西文化在日本乃至亚洲、全世界的影响力,推动陕西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麻争旗.翻译与跨文化传播[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6).

[2]王宁.翻译的文化構建和文化研究的翻译学转向[J].中国翻译,2005(6).

[3]魏耀川,陈岚.翻译的功能与文化传播[J].南方论坛,2009(8).

[4]王英鹏.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翻译功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12).

[5]韩振宇.试论翻译的社会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

[6]任肖华.我国文化翻译理论研究进展评述[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

[7]罗选民.文化传播与翻译研究[J].中国外语,2008(4).

[8]仲伟合.文化对外传播路径创新及翻译专业教育[J].中国翻译,2014(5).

[9]黄巧亮.文化态势与翻译策略选择[J].外语学刊,2016(1).

责任编辑:赵慧敏

猜你喜欢
继承与发展翻译
对民歌《龙船调》及两首《新龙船调》的音乐对比分析
中国传统服装服饰的舞台表达形式
湖北民间织绣工艺的现代产业化可能性初探
瑶族舞蹈的道具运用与形象塑造
解构主义思潮下的当代戏曲艺术研究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