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碧如蓝

2019-05-19 14:23万宁
小品文选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蓝山潇湘湘江

万宁

在我生命的地理图里,总是流淌着一条河。起初是浏阳河,然后是洣水河,再就是湘江了,江水映照过美好年华,带走了很多望着它发呆的日子。那些年,湘江在我家门前窗下流过,辽阔的水面上,往来各种船只,从罗霄山脉放下来的竹排、木排,大大咧咧地招摇而过,在某个季节,白帆船点缀在碧水之间,湘江的妖娆,会在刹那间,美痛我的眼睛,于是,从屋里跑到江边,铆足了劲,摇手呼喊。湘江是听不见的,急急地往前奔流,一年四季,由南往北,洞庭湖是湘江之尾,那里有妥贴的怀抱,偶尔往南回望,想它来自哪里?

如此惦念,一晃便是几十年。

在这个秋天,我来到蓝山县,为湘江源头而来。“蓝山”二字,在我的小说里,出现过N次,以为只是個虚构的地名,到了这,我惊讶蓝山真实地存在着,在九嶷山东麓,存在了一千多年。唐朝天宝元年,城内“山岭重叠,荟蔚苍萃,浮空如蓝”而得名“蓝山”,因地处湖南南部边陲,有“楚尾粤头”之称。

清晨,坐着大巴,来到紫良瑶族乡竹林村,绵绵秋雨中,九嶷山三分石下的野狗岭,湿雾沉沉。沿野狗岭南麓,一群人走在新修的木质栈道上,疾促的脚步,正是雨点的节奏。雨呈瓢泼之势,挟裹着秋风寒雾,从山间,四面袭来,在潇水源头,见识风雨潇潇,再听溪水跌宕,随水声溯洄,胸腔里激荡感怀,早该来了。登上最高处,看源头之水垂崖倾注,如白练悬空,从山顶倾落,在峡谷间,所向披靡,水流激石,惊浪雷奔,群山用苍翠宠爱,溪水用深情回眸,跌跌荡荡,蜿蜒曲折,把碧绿深清揽入怀中,对着群山大声呼喊,俺就是潇水,潇者,深清也。如果是个晴好的日子,我会带上茶具,用源头之水,沏一壶茶,茶叶最好是九嶷山百叠岭上正月十五开采的春芽,袅袅茶香在山间漫散,杯中深清沸翠绿,杯外潇水泡青山,杯中杯外,苍碧如蓝。

两岸树木葱茏,水流清澈幽深,致使潇水纵情任性,一路逛奔,途中娶妻纳妾,大小支流共纳入三百零八条,经江华、江永、宁远、道县、双牌,在永州城绕了个大弯,无声无息,落入湘水之口,至于是怎么落进去的,估计难以明了,但既然落进去了,便是顺从,于是与湘水一道,以湘江的名字在湖南境内,浩浩荡荡,向北逶迤。

我站在这个叫萍岛的地方,莫名地想凭吊潇水,潇水源远流长,走到这里,名份竟然就消失了。潇湘大地,代表湖南,但独立的“湘”,不是代表,就是湖南,其喧兵夺主之嫌,是不争的事实。其实,潇水的河长、流域面积、径流量、比降,都大于湘水,潇水是湘江上游的干流,湘水是支流。潇水古称深水、营水,相传舜帝南巡,某一天的中午时分,他和侍从们在峰顶上野餐,没怎么喝,就醉了,酒壶也遗忘在那,一只大鹏恰巧飞过,见有好酒,便俯冲下来,用尖钩嘴一啄,酒壶顿时分成三块,成了三峰石,那剩下的玉液,化成了长流不息的泉水,也就是潇水之源,俗称“父江”,西流至九嶷山下。

潇水经过九湾十八滩,从南而来,湘水从西,在萍岛交汇,岛居湘口江心,据说是两水合流处泥沙淤积而成,徐霞客游此地时说:“萍洲在湘口之中,潇湘潆洄,恰如龙口之含珠。”如此,便可理解潇水、湘水都落到了湘江口中,于是在萍岛下游,仅半里之遥,就有一个叫湘口地方,是古永州的官方码头,也称湘口馆,亦称湘口驿,其遗址,在潇水与湘水合流处,潇水东岸,与古城同处一侧,此处诗意盎然,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的诗句,腑首即是。李频有诗《湘口送友人》,戴叔伦有诗《泊湘口》,沈辽有诗《泛舟上湘口馆》,范成大有诗《湘口夜泊》,最最不能忽略的是柳宗元,他有诗《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九疑浚倾奔,临源委萦回。”再现了唐朝萍岛的样子。

那天,从柳子庙出来,踩着柳子街的青石板,穿过街尾涵洞,在黄叶古渡坐船登岛,拾阶而上,进萍洲书院。山门掩映在古树下,“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是山门两侧的楹联,出自南朝柳恽的《江南曲》。站在这里,望着滔滔江水,想真正意义上的湘江,是从这里出发的,楹联从历史典故与眼前的开旷,放出了辽阔,与千古的浪漫,潇湘在江之头,洞庭在江之尾,隔着奔腾不息的湘江,彼此遥望彼此神往。

形状如橄榄的萍岛,堤岸边古意浓浓,绿水映芭蕉,翠竹拂江风,环岛漫步,一棵又一棵的原生态古树扑面而来,注目仰望,这些香樟、朴树、枫树,摇曳过的岁月上百近千,以至树干弯曲,藤蔓缠绕,青苔满布,青苔上还生长着若干蕨类植物,但不管姿容怎么老态,却仍旧枝繁叶茂。说到古树,岛上的桂花树,那是不能不提的,进中门后,形态各异的十八株古桂,覆盖了整个院落,气场十足,回头看中门匾额,才明白“金桂天香”是在写实,宋之问的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已然正好。

在古树间,见到“潇湘夜雨”石碑,空气里立马跑动着诸多想象,当然再多的想象,也跑不出宋代画家宋迪作的《潇湘夜雨图》,这图倾倒了无数文人墨客。在萍岛,能遇上蒙蒙细雨,再住上一夜,听雨打芭蕉,枕翠竹风声,观潇湘交会,此番意境,世上无二。绕古树往左,便到了故人亭的旧址,“故人”还是山门楹联上的故人,因为在这里,只要看见潇湘二水汇合的景象,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去追溯舜帝与二妃的爱情故事。屈原的《楚辞·九歌》也不例外,他的湘君与湘夫人,常常出入九嶷山、潇湘、洞庭,甚至在《九歌·湘夫人》里,写湘妃出入潇湘之浦,登白萍洲,望九嶷山。

自古言萍洲必言潇湘,言潇湘必溯源九嶷山,原来是从这里而来。潇水穿梭其间,从蓝山野狗岭,奔腾至萍洲,会湘水,合潇湘,出落成湘江,再逶迤北上,而这一路潺潺溶溶的波光上,始终有舜帝,有湘妃,于是苍碧如蓝,即便在我家乡的湘江里,亦是如此。

选自《湖南日报》

猜你喜欢
蓝山潇湘湘江
湘江魂
论《蓝山》中的魔幻现实主义
人间最美是潇湘
湘江渡
长泰·十里蓝山
美丽岳麓,我的家
小小潇湘上学记
不到潇湘岂有情
湘江等
试谈“潇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