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危险,也拒绝了活力

2019-05-22 01:49武志红
家教世界 2019年14期
关键词:消毒水兰兰小猫

文/武志红

上周我带孩子到早教中心去上课,碰到一位奶奶。那个月的课程主题是火车,一上课,老师在所有小朋友的惊呼声中,请出了当天课程的主角——长得很像小火车的千足虫。

简单介绍后,老师邀请小朋友都围过去,摸摸千足虫的身体是硬的还是软的,是温的还是凉的,是干燥的还是湿润的。小朋友们都很兴奋,一个个迫不及待的样子。

轮到我们时,坐在后面的奶奶立即拉住了旁边的小男孩说:“多脏啊,有细菌的,我们不摸,我们就看看。”看孩子还是忍不住伸出了手,奶奶又神色凝重地加了个码:“摸了会生病的,到时候就要去医院打针。”孩子默默缩回了手。

到动手操作环节,看老师把大桶的颜料搬出来,挤到盘子里分发给小朋友,奶奶再次坐不住了:“你小心一点啊,千万别弄到衣服上。”“算了算了,你把东西放下,奶奶帮你画,奶奶给你画个最漂亮的。”

画完画,老师领着小朋友们排队去洗手,只有他们家不需要。洗完手回来是分享展示环节,所有小朋友捧着自己歪歪扭扭的画,一本正经地给大家介绍。只有那个小男孩,拿着一张整洁漂亮的画,怯生生地站在那里,下面坐着一脸自豪的奶奶。

看到那个小男孩,我总想起小时候住在同一个大院里的兰兰。她的妈妈是医生,也许是职业习惯的缘故,总在家里乐此不疲地给小孩的东西消毒。他们家永远有一股消毒水的味道。

那时,我家养了一对猫,生了一窝小猫崽,本来说好送给院子里的小伙伴,一人一只。所有人都欢欢喜喜地把小猫领回了家,只有她领的小猫当天就被妈妈送了回来。

直到今天,我还记得她当时的样子——拽着妈妈的衣角,想争取又不敢说话,一边听着妈妈说“很脏的,有寄生虫啊,这怎么能给你养”,一边眼巴巴地看着原本属于自己的那只小花猫。

平常大家聚在一起聊小孩,她的妈妈总是很骄傲:“我们家兰兰啊,别的不提,爱干净那是没得说的,白裙子穿三天都不用换。”旁边的大人就开始附和:“对啊对啊,满院子的小孩就你闺女最省心了。”兰兰渐渐地习惯了,大家一起玩时,只有她一个人在旁边看着,后来干脆不再出门。可惜事与愿违,她并没有如同妈妈期待的那样成为一个健康壮实的小孩,反而常常生病,过敏严重,也慢慢变成了一个乖乖的又有些呆呆的女孩,就像一个干净漂亮的布娃娃。

我总觉得,她身上的活力,好像连同那些细菌一起,全被她妈妈杀死了。只是对后者,妈妈用的是消毒水;对前者,妈妈用的是强制和恐吓。

家长的“不要,那个脏”,传递给孩子的是什么?是危险,还有麻烦——世界是不安全的,到处充满了危险。而你想要去探索,想要去尝试,想要去触摸,这些统统都是错误的,因为它们会带来麻烦,带来不好的结果。所以,很多人会选择直接用强制的方式,给孩子划出无数个禁区,告诉他们不要去、不要动、不要想。

同样面对脏,你担心的是麻烦,害怕的是危险,孩子们想的却是好不好玩,有没有意思。大人想去把他们彻底束缚,只能采用打压、强制、恐吓这样激烈的手段,才会有效果。

只是当你拒绝了未知,也就拒绝了惊喜,拒绝了危险,也就拒绝了活力。

猜你喜欢
消毒水兰兰小猫
On the green aurora emission of Ar 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
居家消毒那些事儿:外出回家要消毒吗
儿歌二首
化学法去除饮用水中溴酸盐的研究进展
住院部
小猫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下)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