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语文,要下功夫背诵

2019-05-22 01:49黄玉峰
家教世界 2019年14期
关键词:三点水写文章记忆力

文/黄玉峰

黄玉峰,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

总的来说,我还是认可背诵的。该背的就得背,小时候你不背,难道等长大了记忆力衰退了再背吗?

学语文本身是要下点功夫,尤其年纪小的时候,要下功夫记点东西,背点东西,学点东西。

特别是诗歌、好的文章等等,更应该从小就背起来,因为节奏感在里面呀。文章写得好的人,懂得什么样的语言读起来舒服,怎样写可以把其中的音乐感、节奏感把控好,同时,道理也能够讲清楚。

平时大量的阅读、大量的记忆非常重要,许多读到的内容,借过来借过去,就活了呀,东西越多越活,当你写文章用词的时候,这些东西自己就会跳出来了,苏东坡讲“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你腹中没有东西,临时去想词怎么能想得出来呢?

现在很多人诟病语文教学的“死记硬背”,而推崇互动的“启发式”教学。其实上课的时候老师讲很多很多,不断地提问,搞出很多活动,看上去气氛很热烈,可其实可能只是提了一些没有意义的,甚至幼稚的问题,比如:“这里换个词可不可以啊?”“这句话没有可不可以啊?”有什么不可以啊?你如果问作者本人,他的回答也可能和老师的答案不一样。

好老师的点拨不是“话多”,而是在根本问题上进行点拨

现在语文最大的问题就在这里:你会背书就说你是“死记硬背”,大家群起反对。这样的人根本不懂得怎么样学语文。我们古人都是这样基本上不讲解,然后你读到会了,自己体会,老师稍微点拨一下。

所以,该背的书,还是要背的。

背什么书呢?“知识点”学习是语文学习中一个很大的问题,许多强加进来的一定要考的知识点,对语文没用处。这不是说不注重考试的成绩,但千万不要因为在这些所谓的“标准答案”上浪费过多时间,而错过了阅读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好的篇章、好的词语、好的节奏的东西。

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导致大家不重视背诵了,认为背诵需要花时间,而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又这么多,于是学习就“浮在表面”了。

大脑开发是记忆力先开发,先记很多种东西,记忆力自然就开发好了。孩子小的时候就是要把基础打牢,看起来花了很多时间,节奏比较慢,其实这个“慢”才是真的“快”。

小孩子有许多功课要做,其实有些功课不做不要紧,不学也不要紧。数学家苏步青就跟我讲过“小学里面不需要学数学”,他就反对现在数学学得太早、太深、太怪。苏老说:“小孩子不背书不读书,做刁钻古怪的数学题,搞来搞去都搞不清楚,多浪费时间呀,其实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很容易就搞清楚了呀。”

有些人认为过分强调记忆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其实记忆力和创造性是没有矛盾的,创造性是怎么来的呢?因为看得多了、做得多了,以后才会有创造。

写文章也是“创造”,本来没有这篇文章,现在创造出来,你怎么创造出来?因为看得多,记得多,词语掌握多了才写得出来,谁创造得好就是因为他积累得多。所以文学就是这么回事——首先,是积累、吸收;然后,在自己脑子里编程;最后,才是吐出来表达。

就像生孩子一样,你没有怀孕怎么生孩子?一定要先接受东西,才有可能生出来东西。

你学一篇文章先记住它就是了,干嘛要去分析“这篇文章哪句词语好不好”呢?干嘛要成天考虑“我记得多了到底对不对”呢?

学古典文化,从识字开始追根溯源

现在的教材里,文言文的篇幅提高了许多,可是很多家长反映学生学起来难度比较大。

中国字是有活力的,所以它的生命力特别强。每个字都有它的源头,在识字的时候如果知道这个简化字是怎么来的,文言文就容易看懂了。

知道了它的发展脉络,就如同从一个人一出生就认识他一样,不管他打扮成什么样子,我们都能认出他来。

那么,不论这个字出现在古文中还是现代文中,我们都会很容易识别出它的意思来。比如:

“正大光明”的“正”字,下面就是一个“止”(迈步走的意思),上面一横,这样拼在一起,表示对着正确的方向走,不偏不倚就是正,也是走路走得很直的意思。

再比如说“原”,“原野”的“原”没有三点水,三点水是“源头”的“源”,但是在古文里面根本就不出现三点水的“源”,这个“原”本来就是“源头”的意思,因为“原”字在造字的时候,它的本意就是一个山崖下边的泉水,他何必要三点呢?后来由于被“原野”这样的词借用了,所以它就要再造一个带三点水的字出来。

所以识字其实很重要,推荐可以看看《说文解字》,一个字一个字追根溯源地学,看起来很慢,其实对字的来源弄清楚后,你看再多的典籍、文章都相对容易得多,错别字也不会来了,将来写东西也会很有底气。

写好作文,要独立思考也要积累感情

如果让孩子按照套路写作文,他长大后就肯定不会写文章了。因为他的思维被放进了框里,被锁链锁住了。记忆是一个基础,但又不能所有的事情都只依靠记忆力,我们要吸收记忆的是经典和值得记忆的东西,而不是记忆一些条条框框套路性的东西。

创造力是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关键是我们不可以阻碍、压抑孩子的思考?写好文章,下面的四点很重要:

独立思考很重要

好文章要有一种突破的思想,怎样突破呢?

别人的思想你看得多了可以比较:孔子讲得好,孟子讲得有点矛盾,庄子讲得有点道理,后来一看三者都有道理,在不同的层面上理解都有道理。

那么,你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看世界的观点就是你的创新。

看文章的时候,思考一下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

用笔划一下司马迁的《屈原列传》的“事实”和“观点”,三分之二是“观点”,“事实”只有三分之一都不到,并且这点事实还都值得推敲,那么我就知道司马迁写这篇文章是带着情绪的,他要发牢骚,他需要借助屈原来发自己的牢骚。因此,他写的很多“事实”也不见得是“事实”,不能因为司马迁了不起就觉得他说得什么都是对的。

这种东西看多了以后,就懂得如何把“事实”与“观点”分开。自己在表达时也会考虑——哪里该写事实,哪里该描写,如何来摆事实讲道理。

积累很重要

你积累得越多,你知道的越多,你的语言越丰富,你的表达就越好。

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多读书,看多了才能提升出鉴别能力。孩子没读几篇文章我们就给他一个题目,要他创造,即便是创造出来,也是很浮在表面的东西。

不要怕孩子犯错

孩子的思考能力是一点点建立起来的,快不得。

我在二十几年前,曾经发表过一篇《小小孩子不益作文》。就是说,写文章要生活化,可是小孩子肚子里没有东西,你一定要他去表达,他就只能说假话,这就不是真正的写作。

在以前的年代,写文章是要有“开笔礼”的,用一个仪式来告诉孩子:你现在读书读得很多了,你可以写文章了。而且是先从小对联写起:三个字一对,两个字一对的写。

我们一方面要让孩子具备这种大量吸收的能力,另一方面不能阻拦孩子的独立思考,不要动不动就说孩子错了,特别是语文、文学方面没有简单的对与错。

要将吸收记忆与独立思考两者融合起来,孩子自然就会慢慢创造自己的文字了。

学会观察,学会感动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读得多了,路走得多了,见多自然识广。但是旅行也要讲求点方法,要让孩子学会观察,尤其是学会感动非常重要。

我们培养孩子除了知识方面的积累,还有感情方面的积累。因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他的感情是丰富的,一个没受过教育的人,感情往往单薄。

那么,我们要让人的感情丰富起来,就要在生活、旅行中积累起来。

我带学生们到河姆渡去,看到一些赤膊男女在太阳底下劳作,他们的平均寿命不过是二十几岁,他们辛辛苦苦就是为了活下来,然后传宗接代。

你就可以想象到——如果没有这些人一代代的艰苦,哪会有我们今天的生活?你对他们就有一种崇敬感。而不是简单地一看了之,甚至还在心里嘲笑:他们古代人怎么这样,连裤子也不穿……

你要培养孩子注意观察,同时还要感谢别人:你到了一个非常干净的地方,就马上要想到感谢打扫的人。不要感情很淡薄,觉得我反正是付了钱的,这是我应得的享受。

这么多年的高考阅卷可以看出,如果你想靠语文分数拉开差距,那是非常难的,我想做都做不到。可其实,语文的差别,不在分数上,在做人上啊,它是人与人的差别!

扎扎实实地积累,真真切切地体悟,开开心心地面对,舒舒展展地表达。

其实,我们今天大谈的创新,不是凭空想象,不论多么先进多么花哨的教育方式都不可能教你去建造空中楼阁,因此,扎实地积累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扎实的积累也在任何地点任何教育环境下都可以自己想办法进行。

接受了教育不等于有教养,学习了文化也不等于懂得讲文明,教育孩子们要注重经典的积累与情感的积累,其实就是教会我们如何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做到修心!

看起来不开心呀!

猜你喜欢
三点水写文章记忆力
第六讲 横折弯、三点水、人字头的写法
你的记忆力好吗
《不同的三点水》教学设计
毛泽东怎样写文章标题
离题万里
非凡的记忆力等
我是小字典
超强记忆力
司马相如,只为帝王写文章
瓶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