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仁县节水灌溉现状调查及分析

2019-05-22 02:13李忠彦
水利技术监督 2019年3期
关键词:古城镇桓仁县纯收入

李忠彦

(桓仁满族自治县水务局,辽宁 桓仁 117200)

我国水资源总量巨大,但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农业用水约占到水资源量的60%,加之全球变暖造成的气候变化加剧、旱涝灾害频发、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加剧,导致农业水资源严重匮乏。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普遍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水资源有效利用率极低,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进一步加剧了地方水资源匮乏程度。因此,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对我国高效现代农业具有重大意义,对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为推进节水灌溉技术和灌溉措施,保障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辽宁省自2011年开展了“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自2011年,桓仁满族自治县发展以葡萄为主的酿酒原料种植基地,以林下参、干坚果经济林、山野菜、工业原料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等新型特色农业,全面推广了滴灌、渠道防渗、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本文对桓仁县古城镇节水灌溉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其他乡镇进行了走访调查,为进一步提升该县的农业节水灌溉效率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也为类似地区农业节水增效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1 节水灌溉现状调查

为了掌握桓仁县节水灌溉实际状况,以古城镇为重点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自有关部门收集了桓仁县节水灌溉方面的相关数据。通过深入行政村,与农民面对面的调查和走访,获得了一手的现场资料,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其中回收到的有效问卷290份。

1.1 调查样本的基本信息

调查样本的基本信息有户口、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纯收入等项组成,其中户口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别分为男性受访者和女性受访者,年龄分为25岁以下、25~45岁、45~60岁及60岁以上,文化程度分为没上过学、小学、初中、高中、中(大)专、大学及以上,纯收入分为1万元以下、1万~3万元、3万~6万元及6万元以上。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由图1可知,仅有7%的非农业户口人员从事农业生产,男性的比例超过一半;年龄在25~45岁之间的劳动力最多,占总调查人员的42%,其次是45~60岁劳动力占32%,60岁以上的劳动力占比也达到20%,而25岁以下的年轻人则很少;大部分农户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初中文化程度的最多,占32%,其次为小学文化程度占28%,没上过学的占18%;大多数农户每年纯收入在1万~3万元之间,按照每户月收入计算在800~2500元之间,纯收入在3万~6万元之间的农户约占27%,一般农村家庭人口要比城市家庭多,收入相对城市来说仍然较低。

1.2 农作物种植情况

古城镇常见的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大豆、高粱、小杂粮(绿豆、荞麦等)及其他(烤烟、甜菜等)。古城镇耕地面积3520hm2,其中:水田1489hm2,旱田2031hm2。调查对象种植农作物种类如图2所示。调查对象种植面积如图3所示。

图2 调查对象农作物种类

由图2可知,调查对象中有122人种植水稻,占调查对象的42%;有72人种植玉米,占25%;有51人种植大豆,占17.5%;有25人种植高粱,占8.5%;有14人种植小杂粮,占5%;有6人种植其他农作物,占2%。调查的结果与古城镇耕地种类和各类作物种植面积基本相符。

图3 调查对象种植面积

由图3可知,调查对象中有6人种植面积少于0.2hm2,占调查对象的2%,他们基本以外出务工或做小生意为主;有94人种植面积在0.2~0.4hm2之间,占32%,多以农业为主,农闲时做小生意或零工;有166人种植面积在0.4~0.67hm2之间,占57%,他们收入基本来源于农业,种植农作物种类多,也种植烤烟、甜菜等经济作物,较为重视节水灌溉技术,提高产量,增加收入;有24人种植面积在0.67hm2以上,占9%,他们多种植经济作物,承包土地面积较大,最早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产量和收益,经济实力较强。

1.3 调查对象收入情况

调查对象的纯收入如图4所示。采用节水措施后的增收情况如图5所示。

图4 调查对象纯收入

由图4可知,调查对象中有9人纯收入少于1万元,他们种植规模小,未采取节水措施,缺乏种植技术;有198人纯收入在1万~3万元之间,占68%,多采取了节水灌溉技术,并提高了部分收入;有79人纯收入在3万~6万元之间,占27%,他们种植规模较大,种植技术成熟,根据作物生长规模合理安排种植时段和种植结构,提高耕地利用率,进而提高收入;有4人纯收入在6万元以上,占1%,他们仍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且多采取节水效果很好的滴灌方式,在提高经济作物产量的同时,也能更大程度的节约水费,进而经济效益较好。

图5 节水灌溉增收情况

由图5可知,调查对象中有93人增产少于1000元,占32%,他们多位于山区、丘陵区,种植规模小,采取地膜节水效果较差;有118人增产在1000~2000元之间,占41%,部分人采取了滴灌和渠道防渗节水技术,取得了增产增收的效果;有69人增产在2000~3000元之间,占24%,他们种植规模较大,且全部采取滴灌和渠道防渗等节水技术,增收效果较显著;有11人增产在3000元以上,占4%,他们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种植技术成熟,根据作物生长规模合理安排种植时段和种植结构,提高耕地利用率,且采取滴灌、渠道防渗、地膜等多种节水技术,并积极寻求技术指导,进而增收效果显著。

1.4 调查对象所采取的节水措施及其获取途径

对调查对象采取的节水技术措施及获取该节水措施的途径展示调查,结果如图6—7所示。

图6 节水技术措施种类

由图6可知,调查对象中有43人采用滴灌技术,占15%,耕地多位于平原区,应用滴灌技术较为便捷且效果较好,计划下一步在水田中推广应用;有76人采用渠道防渗技术,占26%,这项技术是比较传统常规的节水技术,节水效果有限,投入较高,主要防止水在渠道输送过程中渗漏;有160人采用地膜节水,占55%,耕地多位于山区、丘陵区,不易修建渠道和采用滴灌等措施,故采用地膜,但节水效果较差;有11人采用其他节水技术如温室、喷灌等,占4%,温室可以在冬季提供新鲜蔬菜,起到的节水作用与地膜相似;喷灌能较好地节水,但设备投入和维护成本均较高,且节水效果不如滴灌。

图7 节水技术措施获取途径

由图7可知,调查对象中有31%是通过乡镇农技推广部门了解和学习了节水灌溉技术,主要通过参加农技部门举办的培训班,收听和学习其制作的农技广播和农业手册等形式,这是最主要的获取途径;有25%是通过科技示范户和邻居了解和学习了节水灌溉技术,科技示范户在农村往往是有一定知识和经济能力的人,在村民中有一定的威信,也更容易被村民效仿和学习,此外,在农村邻里关系较近,田地又相邻,一家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很容易被周围邻居学习,这也是节水灌溉技术重要的获取途径;有15%是通过电视或互联网学习到节水灌溉技术,在当前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电视和互联网覆盖了大部分乡村,农民通过电视和互联网学习了节水技术在内的很多农业生产技术;有15%是通过培训班学习到节水灌溉技术,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有一定的学习意识,有通过学习农业生产技术提高收入的想法并付诸实施;有11%是通过农业书刊学习到节水技术,可以发现农民对于农业知识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应在村里设立专门的图书室,为村民提供包括农业知识在内的各种书籍,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有3%是通过农业科研院所获得节水技术,表明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很少直接应用到实际中,大多数农户从未接触过,只有重视技术、种植规模大、经济条件好的个别农业大户才会与农业科研院所合作。

2 结论

对桓仁县以古城镇为重点进行节水灌溉实际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古城镇从事农业生产的调查对象以中老年为主,年龄多在30~60岁之间,且受教育程度多在初中及以下,户均年纯收入1万~3万元最多,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的最多,采用节水技术大部分能增产1000~2000元及以上,山区、丘陵区仍采用地膜节水技术,平原区多采用滴灌和渠道防渗等节水技术,大部门农户通过乡镇农技推广部门、科技示范户和邻居等途径获取节水灌溉知识和技术。由以上调查结果可知,在桓仁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大力推广节水增效工程,对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古城镇桓仁县纯收入
本溪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本溪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本溪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基于消费文化的旅游古城镇酒吧现象分析
中西部古城镇旅游开发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中东部地区历史文化古城镇色彩的表现特征
◆201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超14600元
从旅游本质角度分析“复古游”现象
农民增收实现“十连快”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4年下降
四川农民收入增速 连续四年高于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