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足球特色幼儿园

2019-05-23 04:37
时代邮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李达踢球教练

中国足球迈入了全新的一步——2019年3月,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足球特色幼儿园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推荐“足球特色幼儿园”。

官方统一推动足球活动下沉到幼儿园阶段,这在中国足球历史上还是首次,这也让不少人好奇,在幼儿园,足球“特色”究竟要如何表现?

记者实地走访了上海开展足球特色活动的幼儿园。在这里,足球与其说是一项运动技能,不如说更接近“游戏”。相比受到学业压力影响的中小学足球活动,幼儿园足球要显得纯粹许多。

相比技能,培养兴趣更重要

李达,曾在上海体校接受过专业足球训练,7年前开启了自己的青少年足球教练生涯。如今他是上海幼儿园足球教练中的一员。事实上,李达和同事们承担了许多学校的校园足球教学工作,而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云台幼儿园云海部就是其中之一。

每周二和周五上午,他和团队会来到幼儿园,带领孩子们进行大约40分钟的足球课程。虽然园里操场空间不大,他们依然设计出了许多种不同的练习方式。在他看来,这样的足球活动与其说是训练,更像是“玩耍”。“(相比其他年龄段的足球活动)最大的不同就是,幼儿园足球是以兴趣为主,不过多进行技能方面的练习。”李达告诉记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操场上,园里的小朋友热热闹闹地踢着球,但跟一板一眼的足球技术训练相去甚远。教练们似乎也早已完全习惯这种有些嘈杂的玩闹。

类似的场景,也在上海普陀区的真光幼儿园上演。在真光幼儿园,每周四会有固定一个小时的足球活动,全园所有孩子都会参加,其他的零碎时间加起来,每个孩子每周都能保证至少两个小时的足球活动时间。这些时间里,为了保持孩子们的兴趣,同样是以游戏为主的方式来进行。

园里的体育专项教师卢佳超也认同,寓教于乐才是幼儿园足球的关键:“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去设计编排,把一些经典的足球游戏改编成适合3到6岁小朋友的形式,而不是专项的技术练习,否则太枯燥了。”

无论是教练、园方还是家长,对幼儿园群体的足球活动“重游戏轻教学”原则,目前基本有了共识,对于小朋友们来说,这样的方式也的确产生了效果。“我觉得足球很好玩,很快乐。”在真光幼儿园念书的小女生朱星瑶说,平时在自己家里,她也会跟爸爸一起玩足球。

家长顾虑少了,幼儿园积极性高了

提到园里开展的足球活动,真光幼儿园园长张海燕用的词语是“玩足球”,而不是人们习惯的“踢足球”。

一字之差背后,恰恰也是因材施教的不同。2016年,他们刚刚开始尝试搞足球特色活动时,也曾走入“教技术”的误区,但很快找到了更好的方式。“一开始我们误以为足球是给为了孩子一个技能,只开了两个足球班,20到40个孩子,园里唯一一个男教师帮他们上课。”张海燕说。

“起先我们没有足球游戏,就是单纯地上一节足球课,后来觉得还是太枯燥,才逐步开始以游戏的方式来主导,我们后来一共设计了52个足球游戏,三个年龄段的都有。”如今,开展足球活动三年了,真光幼儿园内学生的家长,对于足球活动的开展效果都比较满意。

而家长的支持,也给开展足球活动的幼儿园极大的鼓励。以往家长因为孩子在运动过程中受伤而怪责学校的新闻屡见不鲜,很多学校也因此对开展体育活动持消极态度,但随着更年轻一代家长的出现,观念正逐渐发生变化。

“我觉得摔一下,磕磕碰碰很正常,如果孩子平常各方面都很顺心,遇到挫折就会有问题。踢球遇到摔倒、疼痛,对于培养好的意志品质也有帮助,也是一种锻炼。”云台幼儿园云海部的家长于雷说。除了在园里的足球活动课外,因为孩子喜欢足球,他还带孩子在外面参加足球俱乐部的课程。“现在家长送小孩去踢球的有很多。小孩子快乐,所以家长也很支持,觉得氛围比较好,对于小孩的身心健康也有帮助。”

教练李达在多年的青少年足球教学中,也看到了家长群体的变化:“以前好多家长不愿小孩参与,没有意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怕孩子太累。现在很多80、90后家长,自己有运动的经历,或者觉得自己缺乏运动,于是认识到运动是一种需求。”

“而运动毕竟还是有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对抗性运动,好在现在很多家长都理解,送过来之前就清楚会有一定的危险性,他们的观念在转变,对我们的工作也会有积极的作用。但我们也不会因此放松警惕,安全问题仍然不会放松。”

小朋友也担心学业“压力”

对于开展足球活动的安全问题,很多幼儿园都会采取预防措施,比如使用草地或塑胶操场,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以及运动中教练的保护指导等。有了这些保障,很多家长也就放心孩子去感受足球,并且也体会到运动带来的好处。

首先就是身体素质的提高,家长曹宇谷提到了孩子参加足球活动后的变化:“以前冬天的时候,因为过敏性体质,孩子经常喉咙疼、咳嗽发烧。严重的时候半个月就要生两次病,去医院打吊针,有时候还半夜三更去挂急诊,但踢球之后就没出现过,甚至连感冒发烧都没有。”

家长张均德也说:“小孩玩了足球以后,知道不能一个人射门,要传球,团队精神得到了锻炼。老师也教了踢球要学会保护自己,并且运动之后她体能也比以前好,平时在花园玩,围着跑几圈都不带喘。”

正如云台幼儿园云海部负责人阮晓树所说,在园内开展足球活动,首要的目标就是给孩子们健康。与此同时,足球对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和未来的运动习惯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但即便有种种好处,一个困扰校园足球多年的因素在幼儿园小朋友群体上依然有所体现——学业压力。

“按年龄段来看,(小学)一年级参与人数能基本维持,可能从二年级开始就慢慢有人放弃,有的家长觉得太累,有的是孩子自己坚持不下去。”教练李达表示。“特别到了五年级,要考中学了,所以会以学习为主。到这个时间点,可能有的校园球队将近一半以上的人都放弃了,不过这也要看家长的想法。”

当然,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学业方面的压力还没有小学生那么大。目前上海地区幼儿园都要求不进行单纯知识教学,而注重能力的培养。不过,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会在课外送孩子去参加各种补习班,以求考入更好的小学,或者防止在未来课业竞争中“掉队”。有的孩子在中班甚至小班就开始了校外补课。“有的小朋友比我们还累,我们周末还能休息,他们休息不了。”一名幼儿园教师感叹道。

事实上,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在很多家长眼中,参加足球活动就意味着要走专业道路,就会影响学习成绩的观念,已渐渐好转。几乎所有家长还是抱着让孩子锻炼身体,磨炼精神品质的初衷,支持他们参与足球活动。

家长周子颖的孩子是名女生,但也在足球中得到了收获:“踢球之后,她会觉得体育项目不是只针对男孩子,女孩子也可以踢球,另外对于她也是一个抗挫折的锻炼。”多名家长都表示,未来如果孩子有继续接受足球训练的意愿和资质,作为父母都会给予支持,“现在读书也不是唯一的出路,从事足球相关的工作也是一条出路。”

而即便不走上专业道路,将足球作为孩子的一个兴趣爱好,也同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于孩子来说,在未来的课业学习之余能有一个运动项目排解压力、劳逸结合,或许会比闷头学习更有效率。“小孩子参与过的活动,会对他们未来的生活产生影响,不管通过什么项目,能让孩子们养成运动的爱好,就是我们最大的初衷。”李达说。

猜你喜欢
李达踢球教练
Coach,Where Are You?教练,你在哪儿?
踢球
在武汉大学拜谒李达塑像
李达与党的基础理论建设
李达:为武大建设殚精竭虑
李达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体系化阐释
学习、踢球两不误
贪玩教练
加油
两猴踢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