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墓走笔

2019-05-23 03:50
时代邮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铜铃张良金山

从山东省沂源县城驱车东行至张家坡镇,然后向北逆红水河而上约5公里,右拐不远可见“张良墓”三个大字。“张良墓”并不是墓,而是一座山,此山最早因是春秋战国时齐国与鲁国的界山而闻名。传说山中有汉丞相张良之墓,于是风雨飘摇几千春秋,渐渐衍生出了许多传奇。

名叫“张良墓”的山并不高大,西去约2公里为铜铃关,东去约20公里为木铃关,两个关口是两千多年前的齐鲁两国重要的关隘,因此自古就有“铜铃不响木铃响”之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木铃大捷”就发生于此。张良墓三面陡绝,只有西面可以上去。山顶平缓,土地肥沃,若屯军于此,可西扼铜铃、东顾木铃,故乃兵家必争之地。山顶多松、石,松为针叶松,盘曲遒劲;石为砾石,多方圆,间有奇绝嶙峋者似人工而为,孤拔耸峭。

西汉初年刘邦大定天下后,张良知道刘邦的为人,必将绝杀功臣,才会高枕无忧,于是张良决定死后不葬名地,他生前遍设疑冢,却把真身悄悄葬于铜铃关、木铃关二关之间,凿山为墓,不留碑碣。张良墓的传奇故事而由此而生。

另有传说更神奇,说张良身世显赫、富甲一方,他死后在此山中埋了一座金山一座银库,张良的墓室直通大海,并有一对金鹅游于其间守护。当地民间流传张良临终前曾许下咒语,咒语里说明:黄金珠玉有朝一日会赠与忠孝之人,自古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故生十子者可启金山,勤劳持家孝敬父母之人可启银库,而非真孝者以及说谎者开库即死。为表其诫,只给后人留下了一把钥匙,那把钥匙是山上的一株荆树,谁能找到它,谁就可以打开金山、银库的门。

千百年来,冬春荏苒,前来此山寻宝的农夫走卒、官绅土匪络绎不绝,可千年岁月过去,空留下一山叹息。没有人真正通过考验,获得宝藏。

登上张良墓,更加令人叫绝的是山上那些奇巧的石头、古老的松树、坦荡的平地、惊险的绝崖。山的西侧有一神奇的风门,那是三块石头自然拱起的一扇门,天热进去顿感凉爽宜人,门内有三盘石炕自东而西排列着,躺在石炕上吹着山风听着松涛,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宠辱皆忘,劳顿全无。

山的南面有一口名叫饮马汪的清泉,相传是张良饮马之处。山的东南有石槽,相传是喂马之处。山的北端便是著名的张良泉了,泉眼以碾盘覆盖,泉水自石窟中流出。民间相传若泉眼不用碾盘盖住,海眼之水就可淹没山下的村庄。

张良墓在此肃穆了千年,而关于张良的那些神奇传说亦流传了千年。如果有机会来到张良墓,山的神奇可以看到,传说的神奇可以听到。一看一听,惊叹之余,还可以仰面躺在如毯的山顶草坪上去触摸历史的脉搏——阴雨天可以把云彩踩在脚下,艳阳天可以静听阳光洒落的声音,也许那时,关于张良的一切传说是否真实都已经不重要了。

回程时沿着张良墓蛇形而下,快到达山脚的开阔处,出现了一个游人如织的村庄,那便是张良寨了。张良寨原本只是一个十分普通的小村庄,但因为张良,因为紧靠着张良墓这样一座山,它正日渐繁华起来。

猜你喜欢
铜铃张良金山
张良书法作品选登
张良拾鞋
铜铃山中
转山转水转文成(组诗选一)
抢险当金山
翠挂金山
211246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myasthenic crisis after thymectomy—a multivariate analysis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