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你的“甜蜜区”

2019-05-23 08:52张凤珍
财经国家周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泰德威廉斯全垒打

张凤珍

英国统计学家E.H.辛普森在1951年提出过一种理论,叫做“辛普森悖论”,即在分组比较中都占优势的一方,在总评中反而失势。简单说就是,虽然你赢的次数很多,从整体上看,反而是输了。举个例子,喜欢打麻将的人其实都明白这个规律,一场牌打下来,和多次小牌的人,往往不如和一次大牌的人赢的钱多。

其实在其他领域也存在这样的规律,那些做得最好的人,往往不是做得最多的,而是那些做的次数少,而单次价值很高的人。真正的高手都具备一种深思熟虑后做选择的战略能力——做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

现如今是一个机会更多、选择更多的时代,很多人都认为既然有这么多机会可选择,那做得越多,赢的概率就一定越大,其实不尽然,因为机会越多,意味着概率越小,越是有多种可能性,越是需要专注于核心竞争力。

就拿投资这件事来说,以前经常听到这样一种理财观,叫作“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原理相信大家都懂,对于普通大众而言,这是一种财务上的避险策略,但对于那些投资界的高手来说,他们的做法刚好相反。

在股神巴菲特的办公室里,贴着一张美国棒球手的海报,这是对巴菲特投资理念影响极大的一个人——波士顿红袜队的击球手泰德·威廉斯。

1960年4月18日,波士顿红袜队的泰德·威廉斯在比赛中。

泰德被称为“史上最佳击球手”,在美国《体育新闻》杂志评选的史上百位最佳运动员中,排在第八位。其在棒球界的位置,一点儿都不比巴菲特在金融圈的声望低。

在棒球运动员中,有两类击球手。一类是什么球都打,每次击球都全力以赴,力求全垒打,但这需要耗费很多体力。另一类则是聪明的击打者,他们并不强求全垒打,而是只打高概率的球。世界排名前十的击球手,都是后面这类人,而泰德·威廉斯就是这类人中的高手。

泰德在其影响深远的教科书《击打的科学》中,提出一个观点:高击打率的秘诀是,不要每个球都打,而是只打那些处在“甜蜜区”的球。

他把击打区划分为77个小区域,每个区域只有一个棒球大小,只有当球进入理想区域时,才挥棒击打,这样才能保持最高的击打率。此种策略听起来简单,但在实际比赛中却难以操作,特别是在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

几万名观众绷紧了神经,用期待的眼睛看着你,当球飞过来的时候,如果不打,就将迎来全场的嘘声。这时,坚持“只打高价值的球”就需要有强大的定力和冷静的内心。

受威廉斯影响,巴菲特把这种策略应用到了投资领域,纪录片《成为沃伦·巴菲特》中,巴菲特曾说,“我能看见1000多家公司,但我没有必要每个都看,甚至50个都没必要。我们就是坐在那儿看着一次又一次的球飞来,等待那个最佳的球出现在你的击球区。人们会喊‘打呀。别理他们。”

看上去巴菲特和泰德采用的都是最稳妥、动作最少的打法,但他们却是最强的进攻者。只是因为他们找到了高价值区,在战略上专注,并用最有把握的方式取胜。

这种战略,可以称之为“高手战略”。首先,找到自己最擅长的,并且能产生高价值领域的“甜蜜区”;然后,只打“甜蜜区”里的球,战略性忽略低价值的事;之后,便是等待机会,持续迭代,在高價值领域,用最不取巧的方式做事。

人的时间、经历、智商相差不多,无论何种行业,高手之所以比普通人做得更好,便是拥有“专注力”,或者拥有一种敢于舍弃的能力,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往往是反本能的。

麻省理工学院前教授丹·艾瑞里,在《怪诞行为学:可预测的非理性》一书中说,人们在面对多个选择时,即使明知其中一项可以获得最大成功,他们也不愿意轻易放弃其他选择。

所以,能够获得巨大成功的人少之又少,因为他们能克服这种心理上的本能。

猜你喜欢
泰德威廉斯全垒打
破案“神速”
泰德的拖拉机
别让鸽子开巴士
妈妈的红沙发
好奇的乔治
下岗后如何构筑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