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漂漂亮亮的中国字 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2019-05-23 14:55陈之秀
食品界 2019年5期
关键词:硬笔书法钢笔中华

陈之秀

“庞中华”三个字,很早以前记者就听说过,那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的硬笔书法大潮席卷中华大地。记得,还在上小学时,老师便给我们学生推荐了一本《庞中华钢笔字帖》。事隔30年后,记者有机会到他家中与他进行了面对面的畅谈。他兴奋地讲起了他与硬笔书法的结缘,但他强调,“书法是自己一生的事业,书法是我们祖先聪明才智的体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我要尽我所能,把它推向世界。”在言谈中,庞中华不但对中国书法艺术肩负着传承责任,而且对青少年人格健康成长寄予了厚望。

十年寒窗无人问 一举成名天下知

1945年10月,庞中华出生在四川达州一个闭塞的小山村。五岁时,他进了村子里的一个破庙,和村子里的同龄孩子一起在庙里跟着教书先生念书,放学回家后,就帮着父母干农活、做家务。8岁那年,在重庆市政府工作的伯父见庞中华聪明伶俐,担心闭塞的山村耽误了他前程,便把他带到了重庆。庞中华也是在伯父那里得到了一生中第一支钢笔。一次语文课上,老师不仅夸奖了庞中华写的作文,而且夸他“字迹秀丽”,给了庞中华很大的鼓舞,但他并没想过要以书法名世。

中学时代,庞中华爱上了航模运动,还玩出了专业水准,并成为国家二级航模运动员。他梦想以后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来当个科学家。

可惜在上世纪60年代,普通人没有选择职业的自由。庞中华说:“让你到哪个学校,你就得到哪个学校,去哪里都是祖国的需要。那时候的口号是,知识青年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他这块砖被搬到了重庆建材专科学校。

在重庆建材专科学校,庞中华喜爱玩的航模不能玩了,此刻,他迷上了写诗,梦想以后当个诗人。每天,除了完成作业,他将所有的业余时间用在了读书、写诗上。第一首处女作诗《华蓥山寄语》当年就发表在《重庆日报》上。

庞中华还在为他处女作的发表感到兴奋时,却得知艾青、流沙河、刘绍棠因为写诗、写小说被批。他突然意识到写诗作文不保险,会犯错误,这个理想很快就被扼杀了。作为有理想的庞中华,他觉得人的一生不能虚度,一定要有自己的理想,思来想去,他想找个不犯错误的事来干。什么事可以使自己“不犯错”呢?他想到了最为简单和直接的“写字”!但字怎么写?

庞中华曾去过西安碑林,那里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第一次去那里,他看王羲之、颜真卿的字迹原碑刻竖在那里,感到这辈子没戏了,因为前辈们所具有的高度现代人无法超越。自己写毛笔字是无法超越前人的,突然一个念头在庞中华脑海出现,就是用钢笔写字,要用钢笔开创硬笔书法的先河。

还在为自己梦想思索前行时,庞中华迎来了毕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华北地质勘探队,再一次回到大山怀抱。山里不但物质匮乏,生活也十分单调。他每天手握地质锤和罗盘仪,上山下山,敲敲打打,爬过一座又一座山,找到一个又一个的矿。他走遍了华蓥山、峨眉山、大青山、大别山、太行山、王屋山等一座座崇山峻岭。夜晚,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他只能在油灯下读书、拉琴、练字。他努力克服现实环境与理想之间的差距,一边认认真真地从事与书写毫无关系的地质勘探工作,一边在地质队流动帐篷里悉心读书、习字。

庞中华用钢笔来临摩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名家的毛笔字帖。他逐渐发现了钢笔字的一种独特美感,开始思考怎样用钢笔这一现代书写工具来传承中国古代传统的书法艺术。钢笔作为一种书写工具而被广泛使用已有很长的历史,一定有其独特的书写技巧和书法艺术规律。在中国,钢笔是亿万人日常使用的书写工具,但没人从书法艺术的高度来加以研究和推广。

有了这种想法后,庞中华的内心掀起了波澜,他要对书法进行创新,而创新要适合社会需要。他要写一部有关硬笔书法的字帖。1968年,庞中华带着满腔热情,将自己刚完成的书稿分别投寄给全国30多家出版社,编辑们对名不见经传的他并不感兴趣。一次次的投稿,不是收到退稿信,就是没有回音。面对一次次“失败”,他没有灰心,他用执着继续着自己的梦想。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79年这一年,为庞中华开启了一扇理想之门。他到北京登门拜访了刚刚出狱的文怀沙老先生,讲述了自己在深山里坚持自学书法的经历,然后出示了自己的书稿。文怀沙看后,大加赞赏,并把书稿推荐给了当时还在病榻上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江丰,由江丰口述、文怀沙执笔,为庞中华的书写了序,交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980年征订时,全国新华书店报上来的数字是80万册,把编辑们吓了一跳,但他们怀疑:一个地质队员写的书能卖出这么多吗?最后,只印了20万册。不料,两个月内就销售一空。庞中华的书成了畅销书,各家出版社也纷纷向他约稿,出版社这才敢放胆开印,销量超过一千万册。

素质教育结硕果 中华传统大发扬

庞中华成名后,开始到全国各地讲课,忙得不亦乐乎。后来,中央电视台制作了《庞中华钢笔书法讲座》教学片,共分10讲,播出后影响更大了。1985年,庞中华索性辞去了公职,自己开办培训班,成立“中华钢笔书法函授中心”。1993年,庞中华出任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并提出了“写漂漂亮亮的中国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的响亮口号。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本世纪以来,庞中华不断应邀到全国办书法教学基地,1998年山东省阳谷县开办的教学基地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起初,县教委主任刘登华派人8次到北京,光自己就亲自来了3次,邀请庞中华去讲课。庞中华有些猶豫,怕像很多地方一样,去了只讲一堂课,接着便是喝酒、合影、题字的形式主义,但刘主任提出,他们要以硬笔书法教育为切入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针,使庞中华深受感动,终于亲赴武松打虎的故乡,办了两期培训班。令人惊奇的是:阳谷县推广了庞中华的硬笔书法教学两年以后,该县学生的高考成绩由原来的地区八个县市倒数第一,飞跃为正数第二。而据山东省公安厅调查显示,该县中小学生的犯罪率也降到了历史最低点。此后,阳谷县的经验被推广到聊城地区和孔子的故乡——曲阜市,各地教育部门也纷纷聘请庞中华前去培训学生,使硬笔书法教育走进了校园。

2006年,庞中华到湖北省孝感市参加书法活动时,和市委领导谈起多年与朋友们议论的“中国写字节”的想法,得到当地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从2007年起,孝感市将当地的“孝文化”与“写字”结合起来,举办了四届“中国孝文化写字节”,每届都有上万人参加,而且越办越好。

文化产业创品牌音乐伴书联五洲

1987年,庞中华到日本硬笔书法研究会演讲,场面十分热烈,可当他准备拿出钢笔给日本方面题字留念时,却出现了尴尬的一幕:他在国内特意挑选的一只金笔竟然不出水,而日本友人拿来的笔每只都好写。从此,庞中华决心,要借鉴国外生产的各种硬笔,生产出中国制造的硬笔来。

中国制笔协会的领导对庞中华锐意创新的精神热情支持,特邀庞中华出席国内外制笔厂家参加的制笔大會,推荐国内有实力、有信誉、有成就的制笔企业和庞中华合作,生产以庞中华的名字命名的硬笔书法工具。

庞中华说:“对中国人的教学比较容易,教外国人就比较难了。在外国人眼里,书法是抽象的线条。而中国的汉字文化,与音乐相通,音乐是世界的语言,应融入书法艺术。”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庞中华利用“通感”的原理,自创了“快乐立体教学法”。以左手拉手风琴,右手写字,口中讲述或唱歌,针对不同人群,选取不同乐曲,比如给孩子们讲课时选用《小儿郎》,给青年人讲课时选用《青春圆舞曲》,给老年朋友讲课时选用《夕阳红》,给战士讲课时选用《解放军进行曲》,给外国人讲课选用《欢乐颂》等,使听众通过音乐加深了对硬笔书法的了解。

庞中华的妻子王昌芝是位女高音歌唱家,庞中华每次讲课时都带上她,让她为听众唱歌。从此,王昌芝的演唱就成了庞中华演讲的“压轴戏”。

庞中华不仅能写“中国字”,还注意研究“外国字”的特点,用硬笔写“朝鲜字”和“日本字”,在介绍“中国字”的同时,也拉近了与外国友人的距离。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他年轻时酷爱的文学著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如今,30多年过去,席卷中华大地的学习硬笔书法的大潮,逐渐形成平稳、舒缓、从容向前流淌的涓涓河流,与传统书法同行在中国书法的历史长河中,庞中华则始终作为这条河流的一个疏浚者与推波助澜者。

荣誉也从这条河流向他涌来。他从甲骨文、金文、石鼓文中,从历代碑帖中吸取营养,又从传统中走出来,创造了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的硬笔“庞体”——于方正端庄中见优雅圆润,于骨力遒劲中见大气洒脱。

时至今日,庞中华已出版了400多种书,专著发行总数超过三亿册,可谓“著作等身”。他研制的书写板、握笔器、书写器、书写笔、习字册等等,成为青少年快速练好字的有力工具。庞中华不仅仅是一个书法家,同时还是教育家、行业带头人、社会活动家和诗人。

然而,在名利双收下,庞中华始终称自己是文人,而不是商人。他的梦想和理想是,将中国书法推向世界。庞中华说:“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献给世界的最美妙、最动人的无声的音乐。它是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猜你喜欢
硬笔书法钢笔中华
三支钢笔
安秀扬硬笔书法
我的钢笔
结缘硬笔书法 耕于方寸之间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老钢笔
练习硬笔书法可先从结构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