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发展人工种草对策研究

2019-05-24 06:00贺淼山东省东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257091张文娟山东省东营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山东畜牧兽医 2019年5期
关键词:东营市种草苜蓿

贺淼 (山东省东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257091) 张文娟 (山东省东营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东营市发展人工种草对策研究

贺淼 (山东省东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257091) 张文娟 (山东省东营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面对土地资源丰富,有效利用率低,草场资源丰富、优质饲草供应不足,油气开发污染及石油资源日渐枯竭等资源环境现状,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和粮改饲政策,大力发展人工种草绿色经济是应对以上资源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东营市借力“粮改饲”政策,大力发展牧草种植,有效促进了农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起到了改土肥田、涵养水土等功效。柳枝稷、甜高粱等多种能源草的落地生根和工业化生产技术的成功研发,使全市有条件在荒碱地上发展“地面石油”,同时能源草具有修复油气开发污染的功能,大力发展种植耐盐碱能源草,将环境修复与清洁能源生产相结合,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兼顾的绿色经济之路成为全市经济转型发展的上佳选择。

人工种草是指通过人工播种、移植、喷播、飞播等措施建立人工草场,或者为改良天然草地所采取的一种增加草地牧草量,提供优良牧草的生产方式,是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组成部分,具有提高空气湿度、提升地力、蓄水保土、涵养水源、改良土壤、生态修复、绿化环境、提供清洁能源等多种功能。

1 东营市人工种草基本情况

1.1 牧草品种筛选 近年来,工商资本的介入为本市草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康益、达沃、日升、米笑等8家农业公司,专业从事牧草种植、加工及销售,并且与多个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建立了牧草试验基地,参与牧草品种筛选与培育工作。通过与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和省畜牧总站等多个大院所合作,全市累计开展了52个苜蓿品种、8个小黑麦品种、350个杂交组合甜高粱及6个品种、17个青贮玉米品种和14个燕麦品种的对比试验,筛选出中海威、贝勒二代燕麦草等10个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1.2 种植模式探索 开展了苜蓿套种小黑麦、苜蓿套种小麦、苜蓿套种青贮玉米、苜蓿套种甜高粱等套作模式以及小黑麦/青贮玉米、小黑麦/高丹草、小黑麦/谷子、燕麦草/水稻、燕麦草/青贮玉米等间作模式。其中,为解决土地粘质苜蓿出苗难问题,利津红星畜牧种植合作社采取苜蓿与小麦套种,于2015年9月底同时播种苜蓿和冬小麦,2016年6月中旬每亩收获小麦250kg,二三茬苜蓿继续正常利用,收获苜蓿干草350kg,每亩共计收入1040元,较新种苜蓿单作模式每亩增加收入340元;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日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土地4000亩,于2018年3月利用水稻冬闲田种植燕麦草,6月初收获燕麦干草后,开展水稻插秧,目前,水稻长势良好。利用水稻冬闲田种一季燕麦草每亩增加收入300元。

1.3 种草养畜典型模式 (1)苜蓿模式:自 2012年,全市大地乳业集团等种养企业集中连片流转土地种植紫花苜蓿。2016年,大地乳业集团开展了本地苜蓿饲喂奶牛试验,结果表明,每头牛每天可节省饲料成本2元,每头牛年收益增加700元左右。(2)小黑麦模式:河口澳亚牧场及垦利区多家奶牛场流转集中连片土地种植小黑麦。实践证明,小黑麦替代羊草和部分燕麦草后饲喂效果明显,每头牛每年提升效益600元左右。(3)甜高粱模式:全市澳亚四个万头牧场利用周边集中连片粪污消纳地种植甜高粱,粪污处理产生的15万m3沼液和12万m3沼渣可通过还田管道一体化输送到田间地头,为甜高粱的生长提供充足肥料,形成了“牛-沼-肥-草”的种养结合有机循环模式。澳亚牧场每年甜高粱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走出了一条以生态养殖为源头,以种养结合为基础的新型农业循环发展模式,这不仅通过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达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目的,更推动了种养业低碳可持续健康发展。

1.4 牧草种类及面积 东营市紧紧抓住“粮改饲”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实施“引草入田”战略,重点推进种草养畜、草畜肉乳一体化发展,全市奶牛、肉牛和肉羊的草畜配套比分别达到了100%、86%和58%。2017年,全市一年生牧草种植面积近30万亩,其中,青贮玉米23.2万亩,甜高粱1.6万亩,小黑麦1.3万亩。2018年,成功引种燕麦草230亩,为大面积发展种植燕麦草打下了坚实基础。多年生豆科牧草苜蓿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2万亩左右,因其喜水不耐涝,受2018年“温比亚”等台风降水影响,受灾严重,90%面积绝产或严重减产。

2013-2016年东营市青贮饲料数量稳定在70万t以上,草食家畜和青贮饲料配套比达到100%,并且全株青贮比例不断提升。2017年,受关闭搬迁政策影响,草食家畜养殖有所下降,青贮饲料总量降至53.5万t。

图2 2013-2017年东营市青贮饲料数量分析

1.5 能源草种植利用情况 目前,东营市柳枝稷、芒草、巨菌草、甜高粱等多种能源草的落地生根和工业化生产技术的成功研发,为在荒碱地上建设清洁的“地面油田”提供了可行路径。其中,东营金园农业公司等本地企业联合中国农科院、北京泰天能源公司等单位对利用甜高梁燃料乙醇工业化生产进行了研究与试验,利用固体发酵、液体发酵工艺均获得成功,试制出了乙醇汽油、乙醇柴油,经齐鲁石化检测完成达标,并申报专利,为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2014年,山东宝力生物质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种植3000亩甜高粱,完成了利用耐盐甜高粱秸秆年产10万t生物乙醇综合产业化项目。

2 东营市人工种草存在的问题

2.1 土地有效利用率低 东营市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土地总面积1236.45万亩,其中农用地639.45万亩,占总面积51.72%;建设用地208.05万亩,占总面积16.83%;未利用地25.93万公顷,占总面积31.45%,包括荒草地、盐碱地、沙地、裸土地和裸岩石砾地。

表1 东营市盐碱地分布和不同盐碱化面积 (万亩)

全市耕地总面积342.95万亩,其中盐碱耕地159.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6.48%。盐碱耕地成土年幼,淤土层薄,草甸过程短,土质疏松,盐分易上升至地表,加重盐渍化,影响作物的产量,加上土壤母质来自黄土高原被冲刷的表土,相当数量的表土养分及微量元素流入渤海,导致大多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呈现高钾低氮低磷的状况,pH普遍在8左右,土地贫瘠,不能满足作物的正常生长。

2.2 草场草地质量差 全市天然草场288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202万亩,通过围栏封育、补播改良天然草场133万亩,主要分布在滨海盐荒地和潮间地带,淡水缺乏,土壤盐渍化程度高,濒临海湾,远离村庄,交通不便,没有人畜定居条件,许多海沟纵横其中,时常受到海潮的侵袭,多属不宜垦殖地域。水利设施不配套,已初步建成的水利骨干工程,由于配套设施跟不上,缺少完整、有效的排灌体系,在草场集中的地区更无配套的水利工程,开发利用的投资巨大,从而制约了草地的开发利用。

2.3 优质牧草严重短缺 近年来,相比小麦、水稻、棉花等作物,人工种草相对效益低下,且没有种植补贴,挫伤了农民种草的积极性,导致本市草场退化,人工种植的优质牧草供不应求,90%以上的干草依赖外调,大大增加了草食畜牧业养殖成本,不利于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表2 东营市2017年食草家畜牧草使用情况 (万t/年)

3 发展人工种草的对策建议

3.1 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宜草宜能,实现高效生态发展 充分发挥土地与种草的系统效能,使整个系统生产效率最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优,最终实现高效生态发展,建议全市青贮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利用中低产田大力发展优质苜蓿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利用水稻冬闲田发展优质燕麦草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利用中度重盐碱地发展种植饲用甜高粱10万亩;利用中度重盐碱地或油气开发污染地区大力发展种植耐盐碱能源草如柳枝稷、芒草、生物质甜高粱等。

3.2 出台政策支持,促进草业大力发展 (1)出台土地流转优惠政策。积极探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效激发和释放农村土地财产权能,鼓励工商资本投资草业,开展适度规模生产。(2)出台机械购置扶持政策。放宽补贴机械范围,加大对牧草收割加工机械购置的补贴力度,提高我市草业的机械化生产效率和水平。

3.3 加强科研攻关,探索良种良法配套生产技术 围绕优质新品种选育,加强与科研院所、育种企业合作,选育一批综合性状优良、符合生产和市场需求的优质牧草和能源草新品种,推动优质新品种更新换代。综合考虑地理条件、栽培管理水平,积极引进一批适宜本区域种植的优质品种。开展优质节本增效和盐碱地种植技术集成模式攻关,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围绕优质牧草和能源草耕作栽培、田间管理、收割加工、饲喂技术、去除重金属等,开展全产业链联合攻关,形成良种良法配套的生产技术体系。

3.4 构建能源草技术评价体系和环境修复评价体系 生物质能产业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涉及农业种植、运输、工业制备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会涉及多个行业和部门。建议构建评价体系和环境修复评价体系,系统研究生物质能产业各环节的能力投入和产出过程,并对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估,确立每个过程的评价指标和权重关系,设立评价标准。

4 展望

4.1 盐碱荒地打造优质牧草基地 将草业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建设成为紫花苜蓿、燕麦草、青贮玉米等优质牧草的生产基地,将盐碱地披上绿草装,做足“草”文章,唱起“小草”歌,把“小草”做成“大产业”,打造“中国东部草都”。

4.1 开启“油洲+绿洲”建设 将“后石油时代”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但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开发石油和保护生态环境。加大力度种植能源草并发展及其相关下游产业,生产清洁能源,旗帜鲜明地将能源草产业与石油化工产业提到并重的地位,作为“后石油时代”我市经济转型的重点产业。

4.3 生态修复与清洁能源生产深度结合 将生态修复技术和生物能源产出的全过程结合起来,引领绿色经济发展,打造绿色经济模式样板。

(2019–03–05)

S812.4

B

1007-1733(2019)05-0057-03

猜你喜欢
东营市种草苜蓿
生日礼物种草合集
东营市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东营市禾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苜蓿的种植技术
节日“种草”
美容须防被“种草”
要造就一片草原
苜蓿:天马的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