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钢创新:一直向前走 不忘回头看

2019-05-24 12:11巩聪聪通讯员周传勇
山东国资 2019年7期
关键词:科创研究院体系

□ 本刊记者 巩聪聪/通讯员 周传勇

现代企业靠什么立足?靠什么树立比较优势?靠什么提升持续健康发展水平?

“靠科技创新!”近日,在与知名大学的技术交流会上,对于这三个发人深思而又在企业群体中存在普遍共性的问题,山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军给出了响亮的“山钢答案”,“通过持续创新,不断提升山钢集团的核心竞争力,这条路只能向前走,没有退路。同时,在创新征程中,要树立并强化反思意识,及时总结梳理再提升。”

记者实地探访山钢集团科技创新部门了解到,近年来,围绕创新能力建设,山钢集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特别是自2017年底组建山钢研究院(科技创新部)以来,山钢集团逐步走出了一条持续“向前走”而又不忘“回头看”的科创体系完善之路。

向前走:重塑科创体系

“去年3月26日,第一批竞岗产生的部门正职人员到位,标志着山钢研究院正式开始运转。”作为山钢研究院牵头组建负责人之一,山钢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院长马光亭通过几个重要节点,对山钢集团科创体系重塑之路进行了简单介绍,“在此之前,围绕科创体系建设,集团已经做了一些工作,包括下发指导方案、成立山钢科技创新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制定发布科创规划等等。研究院组建以后,我们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初步搭建起重塑科创体系的基本框架。”

据悉,加强科创体系建设,是山钢集团的重大战略决策。早在2017年10月,《山钢集团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案》下发,确定了力争到2020年科技创新活动产生的营业收入占比达到30%以上等目标,并设立“山钢科学技术奖”,将重点科技创新指标纳入产业公司综合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价的重要依据。

山钢研究院组建以后,秉持“小机构、大研发,开放共享,聚力攻坚”的宗旨,致力于“把科研做成产业、把技术做成产品”,大力实施“人才驱动、协同创新、智赢市场”的科技创新战略,设计完善岗位制、契约型和产业化三种研发模式,在集团、省内、国内、国际四个层面上进行创新平台建设,搭建起“三纵四横”全方位立体化科技创新体系架构。

“最大的感受是集团公司对创新工作的战略引领性有了明显提升。”山钢研究院综合管理室主任徐继山告诉记者。

“这是研究院组建以来,我们对山钢集团科技创新工作最直观的感受。”山钢研究院综合管理室业务主管肖海莲表示赞同并补充说。

“对一系列相关科创资源的统筹整合,正是山钢集团重塑科创体系的一大初衷。”山钢研究院资源协同室主任马兴云介绍,“山钢集团下属单位很多,以前各单位的科研力量各自为战,存在着低效分散甚至重复研发的情况。由于在集团层面缺少科技创新的统筹规划、战略引领和技术协同,一直没有形成系统有效的科技合力。”

针对这个问题,在集团内部层面,山钢集团以研究院为核心,着力推进“一院多中心”两级研发体系建设,相继完成了对日照公司研发中心等13家分中心的授牌工作;在集团外部层面,山钢集团通过研究院这个专业平台,积极与以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科院金属所、中国钢研集团、阿里云计算、潍柴动力等为代表的高校、科研单位、IT企业、战略用户等强强联合,全力开发竞争力强、附加值高、市场需求旺盛的新产品。

山钢研究院刘成宝博士与王毅博士在做试验

基于此,包括“高端装备制造用稀土轴承等特殊钢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增材制造(3D打印)专用金属粉末研发与应用”等在内的一批由山钢集团主导的重大科研项目相继取得实质性进展。

回头看:强化反思意识

“在经历了组建及初步发展之后,山钢研究院需要通过进一步的优化完善,深化重塑改革,在提升服务集团科创工作的同时,自身也要尽快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马光亭说,“‘两年跟跑、四年并跑、六年专项领跑’是我们确立的第一阶段发展目标。如何把山钢研究院建设成为中国钢铁企业研究院中的‘211’,需要我们用实际行动给出答案。同时,我们也需要回头看看走过的路,举一反三,通过反思进一步提升。”

2019年是山钢集团新旧动能转换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优化提升,进中求优”的工作总基调对山钢研究院提出了新的要求。

“‘回头看’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定位下一步的工作目标。”马兴云说,“‘回头看’其实就是一个梳理总结的过程,看看有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还未解决,已经解决的哪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未解决的尽快提上日程加快解决。”

他以山钢集团研发投入管控为例说:“目前,山钢集团已经在理顺关系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研发投入提升机制。通过‘回头看’,我们又确立了关注有效研发投入的深度改革目标。”

研发费用和研发投入水平,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企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视程度。由于历史原因,山钢集团与国内先进企业相比,在研发费用和研发投入方面存在着明显差距,这一度成为制约山钢集团科创能力提升的一大因素。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自2018年8月以来,科技创新部在集团内组织开展了研发费用和研发投入专项管理提升活动,组织专业人员到莱芜、日照等各生产厂区进行实地调研,并到首钢、河钢、宝钢等单位进行对标学习。在借鉴同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山钢集团重点强化科研投入协调运行机制,加强对专项管理提升活动的动态监测、评估和督查,确保相关工作及时部署、信息及时沟通、问题及时解决、任务及时完成。

据介绍,2018年,山钢集团研发投入共14.3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17%,其中研发费用完成7.16亿元,同比增加4.49亿元。

“通过梳理相关数据和案例,我们发现单纯提高研发费用并不能很好地解决研发能力提升问题,还需要在研发投入的有效性上进行一些深度探索。”马兴云说,“下一步,借力大数据等信息化工具,我们将在项目投入后评价体系建设方面做一些改进。”

山钢集团重要合作伙伴、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王国栋也非常赞同“回头看”的创新发展理念:“山钢集团与东北大学的合作过程中,也要‘回头看’,看已经取得成效的项目能不能更好,看有哪些新的合作领域值得期待。”

“‘回头看’的作用不容小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促使我们科创体系建设工作从量变到质变的一种‘催化剂’。” 马光亭说。

猜你喜欢
科创研究院体系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不是我!是他捣乱!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