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以输出为驱动”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9-05-24 07:36区高洁
求知导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英语教学教学模式

摘 要:“以输出为驱动”的教学模式是我国近年来研究型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但是应用型高校的英语专业教学中运用“以输出为驱动”的教学模式仍处于探索之中。文章以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教学为例,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以输出为驱动”的教学模式在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以输出为驱动;英语教学;英语演讲与辩论;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06-0084-02

英语演讲与辩论是我国《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规定高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计划中举足轻重。毋庸置疑,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思辨能力。但是,在应用型高校中,不少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演讲与辩论有畏难情绪,并且认为英语演讲与辩论的技能仅仅是在演讲比赛和辩论赛中用得到。对于大多数不参加相关比赛的学生来说,他们认为英语演讲与辩论技能在他们将来的就业中很难用得上。于是,在应用型高校中,能够从英语演讲与辩论课中获益的,最终还是那些少数英语基础扎实、有想法、敢说敢表达的学生。那么,如何使绝大多数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热爱英语演讲与辩论课,如何使绝大多数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从该门课程中受益,是该门课程的难点之一。

本文从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长期一线的教学实践,探讨“以输出为驱动”教学模式在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外关于输出假设的理论研究主要是关于语言输出的功能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影响。Izumi(2002)從心理语言学视角对输出功能逐一进行了分析。她认为提高流利度仅是输出的一个功能,其实输出者在提高流利度的同时可以通过内部监控系统注意到自我语言形式中的缺失,这种对语言缺失的自我注意就是语言发展的潜在动力。Suzuki和Itagaki(2007)研究了元语言、任务类型和学习者水平之间的交互关系。Kuiken,Vedder(2005,2007)研究了不同模式(口头和书面)的输出对受试二语表达的任务复杂性、语言复杂性和精确性的影响。Stacey(2009)探讨了输入和输出对篇章分析的作用,并提出输入和输出活动能有效帮助学生进行和连接一系列不同文本的分析。Smith(2009)反思了输入和输出实验中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身份,由此提出了teacher-researcher的新概念。Maren(2012)的研究显示输出对学习者后来在输入中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注意产生影响。

国外关于输出假设的研究成果引起了中国研究型大学英语教师的关注。最早将这一理论应用于教学的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文秋芳,她(2008)建议用说、写、译这三个手段来促进听和读。她认为,输出既是目标也是手段,是促进输入吸收的手段;输出驱动既能促进产出能力的提高,又能提高吸收输入的效率。基于此,她重新审视英语专业的教学,建议重新定位英语专业技能课程设置:设置语言技能与知识模块,阅读技能、听力技能应该与其他技能相结合,并提出读—说能力,读—写—说能力,读—说—写能力以及读—译能力的综合培养模式。其他教师也纷纷在口语、写作或翻译教学中应用输出假设理论。戴炜栋(2010)分析探讨了二语习得的过程模式及其主要的认知心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我国外语教学效果的措施。学者们结合口语输出与频率的概念,开始研究重复口语输出的作用。田朝霞(2013)研究了以输出为驱动的高校英语口语课堂听、说、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戈国梁(2015)认为输出假设理论可以对我国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国内不少专家、学者已经开始重视英语输出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与输出假设相关的实证研究和行动研究并不多;基于输出假设的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并没有建立。因此,对输出理论的消化和吸收还需要进一步开展,进行结合实际的应用研究。

二、“以输出为驱动”教学模式在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二语习得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特点,探索重视输出作用的本土化教学模式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卢仁顺,2002)相比研究型高校,应用型高校更强调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实用性,学生的就业方向与研究型高校学生也有很大不同。因此,应用型高校不能照搬研究型高校的教学模式。在应用型高校运用“以输出为驱动”的教学模式,应结合学生实际,强调教学内容应贴合学生的就业方向,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被动式”的教学真正转换成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学。

1.英语演讲

实际上,英语演讲的场合非常广泛。但由于目前大量课时被削减,英语演讲的课程内容往往被浓缩成如何写好适用于演讲比赛的演讲稿,如何进行演讲比赛中的演讲。然而,对于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大多数学生来说,英语演讲比赛并不是他们的真正需求。就业是与应用型高校大多数学生切身相关的重要问题,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创设有助于学生未来顺利就业的问题情境,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进一步调动,从而有助于增强教师对课堂指导的有效性。因此,英语演讲的教学内容可创设为适合学生需求的问题情境,尤其是适合将来他们就业的。比如自我介绍的英文演讲,产品介绍的英文演讲,旅游景点介绍的英文演讲,年度学习工作计划或总结的英文演讲,招投标英文演讲等。

基于输出假设对语言习得的功能,开展以下有效演讲输出活动,提高学生演讲的技能,促进演讲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提高。课堂演讲输出活动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小组讨论、复述演讲、模拟情景演讲等。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通过共同合作和切磋讨论完成小组协作式学习任务,有利于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促进有效学习。课堂上组织学生就某一演讲主题进行演讲提纲、演讲修辞、演讲开头与结尾设置等方面的分组讨论,然后要求每组学生选派代表上台汇报讨论结果。讨论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而且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自由发展和相互碰撞继而生成课堂智慧火花。

在复述演讲中,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材料、文字材料、图片材料,甚至是听音频材料,归纳材料信息,结合分析拟定观众群的特征,重新整合演讲思路,恰当运用演讲技巧,把所看到的或者所听到的信息复述演讲出来。复述演讲不仅要求学生准确传达材料信息,更重要的是结合观众群的喜好来进行演讲,从而达到吸引观众的理想演講效果。

在模拟情景演讲中,可将课堂模拟现场招聘、模拟产品发布会、模拟导游等场景。学生置身于各种场景中,并扮演场景中所出现的角色,比如扮演招聘人员、公司经理、记者、导游、游客等,以此激发学生演讲的兴趣。在模拟情景中,学生除了进行有备演讲外,还需灵活应对“招聘人员”“记者”“游客”的提问,进一步提高即兴演讲的技能。

2.英语辩论

“以输出为驱动”,只有以学生感兴趣的输出假设才能有效驱动学生主动学习。同样,英语辩论的辩题可以紧密贴合学生关心的就业问题,或者学生感兴趣的其他话题,比如人工智能取代某些传统行业、网红经济、校园贷,大学生整容整形等话题。

目前,英国议会制辩论是高校中比较流行的英语辩论模式。在课堂组织英国议会制辩论,可将班级学生分成四个组(组员若干),每组除了派出两名辩手外,还可选派2~4名裁判共同打分。辩论结束后,每一名裁判必须对正常辩论进行口头点评。

此外,课堂上的英语辩论还可以模拟中国辩论公开赛的赛制——循环赛和积分制,同样采用英国议会制辩论模式,但分组人数不同,保证每组四人,全班若干组。在循环赛中,每组中的四名成员轮流做辩手,不担任辩手的成员可担任其他辩论赛场的裁判。比赛成绩积分根据1~4名分别积分3~0分,积分最多的组即为优胜组。笔者在长期的英语辩论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英国议会制辩论模式和模拟中国辩论公开赛的赛制,的确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辩论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度相当高。

“以输出为驱动”的教学模式运用在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教学中,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获取各种各样的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从而使学生在实践性演讲和辩论中能够做到有效地可理解性“输出”,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在反复的“输入”“输出”环节中锻炼个人的逻辑推理能力、言辞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促使学生有效地增强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戴运财,戴炜栋.从输入到输出的习得过程及其心理机制分析[J].外语界,2010(1).

[2]戈国梁.“输出驱动假设”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5(2).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应用型大学英语专业‘以输出为驱动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区高洁(1984—),女,广东台山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英语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将“课程思政”融于小学英语教学实践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教学设计——词汇教学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