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梭梭林大沙鼠危害风险分析

2019-05-27 07:19李琳胡晨阳彭磊李琦达来夫刘静
中国森林病虫 2019年6期
关键词:鼠害梭梭鼠疫

李琳,胡晨阳,彭磊,李琦,达来夫,刘静

(1.阿拉善左旗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内蒙古 阿拉善左旗 750306; 2.阿拉善左旗公益林管理站,内蒙古 阿拉善左旗 750306)

鼠害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世界性灾害。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已把大沙鼠列为我国主要森林害鼠之一[1]。大沙鼠Rhombomysopimus属啮齿目Rodentia仓鼠科Circetidae沙鼠亚科Gerbillinae大沙鼠属Rhombomys,是古北界荒漠、半荒漠地带的典型鼠种,主要危害梭梭Haloxylonammodendron、白刺Nitrariatangutorum、盐爪爪Kalidiumfoliatum、柽柳Tamarixchinensis等多种灌木和草本植物[2]。

梭梭,是藜科Chenopodiaceae梭梭属HaloxylonBunge植物,属国家二级、内蒙古自治区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荒漠、半荒漠地区,是当地主要防风固沙建群树种。其根部寄生的肉苁蓉Cistanchedeserticola是我国名贵中药材之一,其当年枝条富含营养,是优良的植物饲料,因此,梭梭又是主要经济树种。梭梭材质坚硬、热值高,有“沙漠活煤”之称[3]。由于长期的粗放经营,以及气候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鼠害发生面积居高不下,年均发生面积超过3.33万hm2,占当地梭梭林面积的18%,造成梭梭林严重退化,荒漠生态系统失调,肉苁蓉产量锐减,给农牧民经济带来很大损失。

为掌握大沙鼠在阿拉善左旗地区的危害程度,本文根据大沙鼠的分布范围、潜在经济危害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和危险性管理难度等进行风险分析[4],为防治阿拉善左旗大沙鼠危害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将2016—2018年阿拉善左旗鼠害危害情况调查结果和国内对大沙鼠传播鼠疫的相关报道,作为大沙鼠风险分析的基础数据[5]。

1.2 鼠密度调查 采用对角线取样和堵洞掘洞调查法,在鼠害发生区首先进行踏查,在此基础上设置3个标准地和1个对照地。每个标准地大小为100 m×100 m,间隔200 m。

对角线取样调查法是在标准地内选择一条最长的对角线,观测一定宽度,调查林木的被害株率。堵洞掘洞法是将标准地内的有效洞口用沙土填埋,48 h后调查被大沙鼠掘开的洞口,调查有效洞口数,计算有效洞口减退率。

1.3 风险分析 将收集到的基础数据归类整理,根据国内林业有害生物评估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对指标进行量化,对大沙鼠危害进行风险性评估。

2 定性分析

2.1 大沙鼠的分布状况(P1) 大沙鼠目前在世界上分布于阿富汗、中国、伊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1]。中国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宁夏等地[1,6]。内蒙古地区大沙鼠主要分布在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的磴口、杭锦后旗、乌拉特后旗、乌拉特中旗,包头市的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乌兰察布市的四子王旗,锡林郭勒盟的苏尼特右旗、苏尼特左旗,二连浩特市北部的中蒙边境地区[1]。据调查,在阿拉善盟主要分布于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旗。

2.2 传播扩散的可能性(P2)

2.2.1 大沙鼠的适宜生境 周立志 等将大沙鼠的生境归纳为梭梭沙漠,盐爪爪盐漠,梭梭和红砂壤漠,梭梭砾漠,沙拐枣沙漠,荒漠盐生草甸、柽柳灌丛,柽柳沙漠,红砂砾漠,禾草、杂草类盐生草甸等9大类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以梭梭和盐爪爪为建群植物的前4类为最适生境[6]。一般认为,植被空间分布决定着动物空间的分布格局[7]。2016年阿拉善左旗大沙鼠危害情况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2016年阿拉善左旗大沙鼠鼠密度调查Tab.1 The density research of Rhombomys opimus in 2016

2.2.2 鼠疫的传播扩散 鼠疫Plague是由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pestis引起的烈性传染病。潜伏期1 h至1周。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和肺部炎症等,病死率较高,鼠蚤是其主要传播媒介。鼠蚤既能自然感染鼠疫菌,使鼠疫菌在不同宿主间进行转移,又能叮人吸血,将鼠疫菌传播给人[8]。尹小平 等2008年对新疆阿拉山口岸地区鼠害疫情进行监测,采集蚤类6科12属17种6 050只,结果显示染蚤率为74.8%;采集蜱类238只,螨类23只,发现臀突客蚤Xenopsyllaminax为优势蚤种。从入境交通工具中查到夹带鼠疫菌的啮齿动物4批、犬类尸体1批、蜱类3批共338只,预示大沙鼠鼠间疫情没有停息,入境交通工具夹带媒介生物种类多,存在传疫风险[8]。陈文亮 等采用生态学、动物昆虫学、血清学方法进行鼠疫流行病学调查也证实了上述结果[9]。

我国鼠疫疫源有:大沙鼠、旱獭Marmotamarmota、黄鼠CitellusdauricusBrandt、田鼠Microtuspennsylvanicus、家鼠Musmusculus5种类型鼠疫疫源鼠种。在四川、西藏、广西、贵州、云南、青海、甘肃、内蒙古、宁夏等地流行。相关资料显示,中国鼠疫和世界鼠疫疫情呈上升趋势[10]。

2.3 潜在经济危害性(P3) 阿拉善左旗属中温带干旱区的草原荒漠化地带,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少雨,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为120 mm,年蒸发量为2 866.9 mm。腾格里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横贯其中,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阿拉善左旗现有林地面积243.3万hm2,占全旗国土面积的30.26%,森林覆盖率12.5%,其中灌木林地96.8万hm2,灌木林中梭梭林38.8万hm2,接种肉苁蓉面积2.74万hm2。2018年,全旗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5.58万hm2,其中鼠害发生3.56万hm2,占发生面积的63.8%。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和飞机播种造林树种单一,如遇干旱年份,大沙鼠将会猖獗危害,对阿拉善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损失。

2.4 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P4) 大沙鼠危害梭梭、白刺、盐爪爪、柽柳、红砂、珍珠、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等40多种植物,其中对梭梭危害面积最大。由于大沙鼠的长期危害,导致大面积梭梭林枝梢被啃断,树皮被啃食破裂,根系被害,造成结实率下降,落种及幼树更新困难,成林难以更新复壮。部分梭梭林被害枯死,梭梭林寄生植物肉苁蓉产量锐减[11],按产肉苁蓉60 kg/hm2,20元/kg计算,将对2.74万hm2肉苁蓉造成3 288万元的巨大损失。梭梭林的退化导致荒漠生态系统失调,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林业鼠害不仅危害林木,还破坏草场、农田,已严重影响阿拉善左旗生态建设的成果。

2.5 风险管理难度(P5) 大沙鼠在梭梭、白刺等灌丛下打洞、筑巢,洞群交错复杂,呈“岛状”分布,巢穴深度在1.5~2 m之间,除采食外,大部分时间在洞内生活。大沙鼠听觉和视觉非常敏锐,当遇到危险时,发出警报并迅速逃离回洞。徐峰 等对大沙鼠的警戒行为与采食及其它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观察得到大沙鼠每60 min平均警戒行为累积时间为118.6 s,最高可达575 s。表明大沙鼠警戒行为与采食、储食、地表活动以及其它行为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警戒时间越长,大沙鼠分配在其它行为上的时间会相应缩短。此外大沙鼠警戒行为频次还与其活跃程度有关,地表活动越频繁,伴随的警戒行为也越多[12]。大沙鼠生命力极强,冬季依靠夏秋贮粮越冬,不喝水,完全依赖食物中的水分维持生命。大沙鼠每年繁殖期在4—9月,1年产仔2~3胎,胎仔数多为5~6只,寿命可达3~4 a。大沙鼠的这些生物学特性,导致防治难度极大。

3 风险定量分析

3.1 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指标体系的建立 按照林业有害生物的分布、扩散的可能性、潜在危害性、受害寄主经济重要性、防治难易程度,结合阿拉善左旗森林资源、生产经济状况等,建立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给指标赋分。

根据定性分析和各评判标准,按3、2、1、0四个等级对大沙鼠危险性打分(表2)[4]。

表2 大沙鼠风险分析Tab.2 Risk analysis of Rhombomys opimus

3.2 危险性综合评价值的计算 按照有害生物危害性定量分析计算公式,对大沙鼠风险性R值计算。

P1为表2内赋分值,P1=1.00

P3=0.4×P31+0.4× P32+0.2 ×P33=1.88

P4=Max(P41,P42,P43)=2.80

P5=(P51+ P52+ P53)/3=1.83

大沙鼠在阿拉善左旗的风险性R值:

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的危险程度一般分为4级:2.5≤R<3.0 为特别危险,2.0≤R<2.5为高度危险,1.5≤R<2.0为中度危险,1.0≤R<1.5为低度危险[13]。大沙鼠危害的风险值R为1.73,表明在该地区大沙鼠属中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对阿拉善左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沙产业和农林经济有较大危险。大沙鼠在该地有明显扩散蔓延趋势,对我国荒漠化植物构成极大的潜在威胁,须采用有效措施控制该害鼠的危害和扩散。

4 防治对策

采用生态控制措施,通过加强以营林为基础的综合治理措施,破坏鼠类适宜的生活和环境条件,控制害鼠种群数量的增长,增强森林的自控能力,打造可持续控制的生态林业。

采用物理防治措施,人工布设“鼠夹”和“人工施放一氧化碳烟包”等物理防治措施,开展群众性人工灭鼠。

采用生物防治措施,使用20.02%地芬·硫酸钡生物灭鼠剂[14],促使害鼠肠道梗阻而死亡;或使用新贝奥生物雄性不育剂(0.25 mg/kg雷公藤甲素颗粒剂),该产品微毒,具有很好的短期杀灭和中长期抗生育双重作用,从根本上降低鼠类数量和密度,达到长久的灭鼠效果。采用天敌控制,根据自然界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在人烟稀少发生面积大的防治区,设置招引架和砌石堆招引鼠类天敌,控制害鼠数量增长,降低鼠口密度。

猜你喜欢
鼠害梭梭鼠疫
梭梭的建筑课
草原鼠害的发生及其防控措施
与生命赛跑的“沙漠植被之王”——梭梭
《鼠疫》:即使生活是一场灾难,也要用爱去抗争
鼠疫并非无药可治
草原鼠害综合防治技术分析
重新认识鼠疫
沙漠梭梭的守望者
林地鼠害防治对策探析
——以湟源县为例
浅谈草原鼠害主要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