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杜泊羊育肥效果和屠宰性能的研究

2019-05-27 03:00刘永斌张子军魏彩虹董鹏飞张道江
中国畜牧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小尾寒羊黄淮公羊

权 凯,刘永斌,张子军,魏彩虹,牛 晖,董鹏飞,张道江,李 君*

(1.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2.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3.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4.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 100193;5. 舞阳县畜牧局,河南舞阳 462400;6.浚县鑫林牧业有限公司,河南浚县 456282)

黄淮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地处平原,灌溉条件便利,一直是国家重要的产粮大区。黄淮平原秸秆资源丰富,可供草食动物利用的秸秆年产量超过5 000 万t,其中玉米秸秆年产量为2 394.82 万t,花生秸、豆秸年产量合计超过1 000 万t,但目前超过43%的秸秆未被利用[1],甚至被焚烧,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导致污染环境。

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区草牧业发展,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相继出台了《全国肉羊遗传改良计划(2015—2025)》和《全国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将培育繁殖性能高、生长发育快的专门化肉羊新品种作为重点任务,加快推进联合育种,支持和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联合组织[2-3]。因此,结合黄淮平原气候环境条件和秸秆资源优势,发展黄淮平原地区的肉羊养殖是必然趋势。

黄淮杜泊羊是由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牵头,采用传统育种与分子育种相结合的手段,以小尾寒羊为母本、杜泊羊为父本,经过杂交创新阶段、横交固定阶段和群体扩繁3 个阶段,培育出适应黄淮平原地区的专门化肉用品种。本试验通过对黄淮杜泊羊与杜湖F1、杜寒F1和小尾寒羊的舍饲育肥效果和屠宰性能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研究,为黄淮杜泊羊生产性能评定、新品种的培育及肉羊育肥模式的建立等提供参考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羔羊育肥试验分别于2017 年9—12 月在河南绿源肉羊发展有限公司、2018 年9—12 月在浚县鑫林牧业有限公司2 个黄淮杜泊羊核心育种场进行;屠宰试验分别于2017 年12 月和2018 年12 月在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屠宰实验室进行。

1.2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随机选择45 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断奶黄淮杜泊羊(♂:n=26;♀:n=26)、 杜 寒F1( ♂:n=24; ♀:n=23)、 杜 湖F1(♂:n=28;♀:n=25)和小尾寒羊(♂:n=21;♀:n=20),分别称重后于同一畜舍内按品种、公母分栏饲养,饲养管理均相同,均为自由采食,自由饮水;育肥前防疫程序参照权凯等[4]的羔羊防疫程序执行:第1阶段为断奶到3 月龄前(46~90 d);第2 阶段为3 月龄到出栏(91~180 d),试验期共135 d,全程采用全价颗粒饲料每天3 次定量饲喂,自由饮水。

全价日粮颗粒饲料由河南北方五谷饲料有限公司代工生产,全价颗粒饲料配方及主要营养成分见表1。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3.1 生长性能 饲养试验分别于羊只45、90、135、180 日龄时对所有羊只进行空腹称重,以试验结束时180 日龄的体重为末重,每天记录每组羊的给料量及剩料量,计算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及耗料增重比。

表1 育肥羊全价颗粒饲料组成和主要营养成分

1.3.2 屠宰性能 试验对180 日龄黄淮杜泊羊(♂:n=6;♀:n=6)、杜湖F1(♂:n=6)和小尾寒羊(♂:n=6)进行屠宰,屠宰前禁食24 h、禁水12 h,按常规屠宰法进行屠宰。参照赵有璋[5]的测定方法测定屠宰率、净肉率、胴体质量、骨肉比和眼肌面积等指标。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ANOVA)和多重比较(Duncan's),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以 P<0.05 表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黄淮杜泊羊与其他品种及杂交后代增重效果分析 由表2 可见,黄淮杜泊羊初生重与小尾寒羊、杜寒F1、杜湖F1差异不显著;黄淮杜泊羊45 日龄断奶重显著高于小尾寒羊、杜湖F1母羊(P<0.05);黄淮杜泊羊90 日龄体重显著高于小尾寒羊母羊(P<0.05);黄淮杜泊羊135 日龄体重显著高于杜寒F1母羊、杜湖F1母羊和小尾寒羊(P<0.05);黄淮杜泊羊180 日龄体重公、母间差异显著,且均显著高于杜寒F1、杜湖F1和小尾寒羊母羊(P<0.05)。黄淮杜泊羊公羊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小尾寒羊、杜寒F1、杜湖F1(P<0.05)。

表2 不同品种及杂交后代羊的增重效果分析

表3 不同品种及杂交后代育肥羊各个阶段平均耗料增重比

表4 不同品种及杂交后代羊6 月龄屠宰性能分析

2.2 黄淮杜泊羊与其他品种及杂交后代饲料转化水平分析 由表3 可见,黄淮杜泊羊公母羊在试验期的平均耗料增重比分别为3.49 和4.05,公羊的饲料转化率高于母羊,且均高于杜寒F1、杜湖F1和小尾寒羊。

2.3 黄淮杜泊羊与其他品种及杂交后代屠宰性能比较分析 由表4 可见,黄淮杜泊羊公羊的6 月龄胴体重、净肉率和眼肌面积显著高于母羊(P<0.05),且公羊显著高于小尾寒羊、杜湖F1公羊(P<0.05);黄淮杜泊羊肉骨比公母羊之间差异程度不明显(P>0.05),但显著高于小尾寒羊公羊(P<0.05);黄淮杜泊羊屠宰率公母羊之间差异显著(P<0.05),公羊屠宰率显著高于小尾寒羊和杜湖F1公羊(P<0.05);黄淮杜泊羊胴体净肉率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

3 讨 论

3.1 黄淮杜泊羊与其他品种及杂交后代增重效果比较 从初生重来看,黄淮杜泊羊无论公母之间,还是与其他品种及杂交后代间差别均不显著,但与相关的报道比较相对偏低[6-8]。初生重受同胎只数的影响较大,黄淮杜泊羊具有多胎性,平均窝产羔数在1.76 个,初生重偏低属于正常;另外,考虑到妊娠后期胎儿过大会造成母羊难产,黄淮杜泊羊羊场在妊娠后期也控制了精饲料量,这也造成羔羊初生重偏低。

45 日龄断奶重主要反映母羊的哺乳水平、羔羊的遗传性能、饲喂和护理水平以及品种的适应性,黄淮杜泊羊公母羊45 日龄断奶重分别达到了17.30 、16.34 kg,侧面印证了黄淮杜泊羊的遗传稳定性和母羊的哺乳能力。杜寒F1、杜湖F1均表现了杂交优势,小尾寒羊虽然是中原农区饲养量最大的绵羊品种,但从羔羊断奶重可以看出,黄淮杜泊羊的舍饲水平与专门化肉羊品种还有一定差距[9-10];同时,90 日龄体重小尾寒羊母羊最低,这也是培育黄淮杜泊羊的原因之一。

黄淮杜泊羊135 d 体重与杜寒F1和杜湖F1母羊、小尾寒羊均差异显著;180 d 出栏体重在黄淮杜泊羊公母之间以及与其他品种和杂交后代差异均显著。说明杜寒F1在5 月龄前生长发育性能表现突出,但5 月龄后由于其受到湖羊体格小的遗传,生长发育基本成熟,后续育肥受到限制。但杜寒F1、小尾寒羊虽然在前期生长发育性能表现一般,但后续育肥还能延续[8,11-12]。

从整体的生长发育性能来看,黄淮杜泊羊无论在出栏体重还是日增重,公、母羊均高于其他品种,说明黄淮杜泊羊在生长发育性能方面达到了专门化肉羊的标准。

3.2 黄淮杜泊羊耗料增重比分析 耗料增重比是肉羊对饲草料转化利用能力的反映。本试验结果显示,黄淮杜泊羊公、母羊耗料增重比分别为3.49 和4.05,公羊饲料利用率高于母羊,且高于杜寒F1、杜湖F1和小尾寒羊。

杜寒F1在5 月龄前耗料增重比相对低,后期急剧上升;杜寒F1、小尾寒羊整体上升相对平稳。该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杜湖F1早期生长发育优势,后续育肥受到限制;杜寒F1、小尾寒羊虽然在前期生长发育性能表现一般,但后续育肥还能持续;黄淮杜泊羊180 d 育肥期后饲料转化降低,因此不适合长时间育肥。

从整体饲料报酬来看,黄淮杜泊羊饲料报酬优于国内地方品种,与杜泊羊(2.97)等世界优秀的肉用绵羊接近[13-14],说明黄淮杜泊羊饲料利用能力突出,其饲料利用能力符合专门化肉羊的特点。

3.3 黄淮杜泊羊屠宰性能分析 本试验中,黄淮杜泊羊6 月龄公羊屠宰率为56.02%,胴体重为32.94 kg,净肉重为27.01 kg,眼肌面积为24.50 cm2。黄淮杜泊羊符合且部分超过了国际、国内专门化品种肉羊的屠宰性能标准。

虽然鲁西黑头羊屠宰率(56.63%)高于黄淮杜泊羊,但黄淮杜泊羊胴体重较鲁西黑头羊偏高,从综合经济效益方面考虑,胴体重才是效益的最终体现[6,15]。与小尾寒羊、巴美肉羊相比,黄淮杜泊羊眼肌面积整体偏高[16],眼肌面积也是评价高端羊肉的主要指标,说明黄淮杜泊羊在羊肉品质方面也较为突出。

4 结 论

黄淮杜泊羊在6 月龄公母羊体重分别为60.32、53.37 kg,日增重分别为318.67、274.30 g,耗料增重比分别为3.49 和4.05;6 月龄公羊屠宰率56.02%,胴体重32.94 kg,净肉重27.01 kg 和眼肌面积24.50 cm2,优于黄淮平原地区现饲养地方品种小尾寒羊和杂交后代杜寒F1和杜湖F1。说明黄淮杜泊羊在生长发育性能、饲料转化率和屠宰性能方面符合专门化肉羊品种的性能。

猜你喜欢
小尾寒羊黄淮公羊
提高种公羊繁殖力的几项措施
黄淮麦区Fhb1基因的育种应用
小尾寒羊养殖管理技术
《仰望星空》黄淮自律体新诗英译研究
黄淮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室内设计作品选登
小尾寒羊什么季节配种最好
冰岛公羊育种要“看脸”
黄淮秋白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公羊触篱
吃狼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