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标点别有洞天

2019-05-31 03:50游增良
小学生优秀作文(中年级) 2019年6期
关键词:感叹号盘古逗号

●游增良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在沦陷区搞“强化治安”,在墙上写了一条标语:有粮食不卖给八路军吃!晚上,机智的群众悄悄地给标语加上一个逗号,变成了:有粮食不卖,给八路军吃!一个逗号让句子的意思完全改变,敌人气得暴跳如雷,而人民群众拍手称快、奔走相告。

在写作文的时候,标点符号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标点符号是“标号”和“点号”的合称,简称标点。它分为两类:一类是点号,如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一类是标号,如引号、括号、书名号、省略号、破折号。郭沫若认为:标点好像一个人的五官,一个标点符号用得恰到好处,不仅可以使语言记录更加准确、生动,耐人寻味,还可以画龙点睛。

一、写出事情的跌宕起伏

“八点醒来,眼睛都无法睁开,我懒得起床,躺在床上舒服极了,妈妈跑进房间喊了好几次,我都当作耳边风,直到妈妈大发雷霆,我才不情愿地爬起来。”

这段话除最后用句号外,都是逗号,一“逗”到底,显得索然无味,平淡无奇。那么如果我们修改一下标点,效果会怎么样呢?

“八点醒来,眼睛都无法睁开——我懒得起床!躺在床上舒服极了。妈妈跑进房间喊了好几次,我都当作耳边风。直到妈妈大发雷霆,我才不情愿地爬起来……”

虽然只改动了几个标点,却让事情生动具体,人物跃然纸上,好像描写的就是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让人身临其境,会心一笑。

二、写出人物的丰富情感

国共两党在南京谈判时,国民党的代表强词夺理。周恩来抓住对方漏洞,把国民党代表驳得恼羞成怒。他们气急败坏,恶语伤人,对周恩来说:“对牛弹琴!”他们想讥讽、侮辱周恩来。周恩来灵机一动,微笑着反驳:“对,牛弹琴!”一个逗号,周恩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国民党代表无言以对,无地自容。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的话连用三个感叹号,突出了对周恩来有如此抱负和胸怀的惊喜和赞叹!试想一想,如果感叹号改为句号,还能有这种效果吗?

有些时候,人内心的情感充沛而又复杂。巧妙地运用标点,能淋漓尽致地表达这种波澜起伏的心理活动,让读者触摸到作者的内心世界,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儿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穷人》)

这是描写桑娜抱回西蒙两个孩子后的心理活动,四个问号有担心、有怀疑、有害怕;三个感叹号有释怀、有肯定、有担当。省略号把这些复杂交织的感情连在一起,读来让人动容,体现了标点的无穷魅力。

同学们经常会写这样的内容:一个人走夜路,独自待在家里,忘记带作业,老师发试卷……这时候同学们的情绪多半是不稳定的。如果能仿照这一段灵活使用标点,作文就会有血有肉。

三、写出想象的多姿多彩

“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盘古开天地》)

盘古开天地的五个分号,写出了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原来宇宙的每一部分都与盘古的身体息息相关,让读者惊叹作者的奇思妙想,产生美的享受。一个省略号,又让读者产生天马行空的想象:盘古的头发会变成什么?鼻子会变成什么?嘴巴会变成什么?指甲会变成什么?……

在写事、写人、写想象作文中,大家要认真灵活地使用标点;在写物、拟作文题目、文章结尾时,也要有标点符号的点缀。只有这样,文章才能回味无穷。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引号中的诗句写出了20世纪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

《心中的“红绿灯”》《可爱的“油”老师》题目用上标点,新颖别致、醒目夺人,让读者眼前一亮,有阅读的冲动。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的结尾用上省略号,给人余音绕梁的感觉。

王尔德说:“我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去掉一个逗号,到了下午的时候我又把它放了回去。”可见,写作文的时候,同学们不仅要灵活运用丰富的语言,而且要对标点仔细斟酌。

猜你喜欢
感叹号盘古逗号
逗号
盘古开天辟地
盘古
盘古
感叹号
逗号里的奥秘
自傲的逗号
感叹号大王(上)
感叹号不可随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