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 PVB 治疗老年晚期及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疗效分析

2019-06-01 02:51魏顺英王烈宏
中成药 2019年4期
关键词:腺癌内膜化疗

魏顺英, 王烈宏

(青海红十字医院妇科, 青海 西宁 810000)

子宫内膜癌是我国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 且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发达国家发病率位居妇科恶性肿瘤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1-2]。 多数子宫内膜癌发展缓慢, 局限于内膜或宫腔内时间较长, 但是部分特殊类型的子癌(浆液性腺癌、 腺鳞癌) 和低分化腺癌发展较快, 短期内可出现转移, 常见的转移途径为直接蔓延、 淋巴结转移、 晚期可有血性转移[3-4]。 复发性子宫内膜癌一般分化病理类型较差,分期晚, 多数患者可能伴有恶病质, 一般情况较差, 预后较差; 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大多数有近处或远处转移, 一般情况较差, 无法手术治疗, 或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后仍需要辅助化疗, 但老年患者一般体质相对较差, 基础疾病较多, 大大限制了手术切除率[5-6], 目前关于晚期及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案是化疗。 本研究选取2012 年12 月至2017 年12 月就诊于青海红十字医院的晚期及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 回顾性分析TP、 PVB 两种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2 年12 月至2017 年12 月就诊于青海红十字医院的晚期及复发性子宫内膜癌165 例老年患者,年龄均为60 岁及以上, 经病理证实为腺癌(n=123)、 特殊类型子宫内膜癌(n=42)。 既往患有其他器官的恶性肿瘤、 心脏病, 身体状况差, 无法耐受化疗, 妊娠期妇女为排除标准。 依据接受化疗类型不同, 分为TP 组、 PVB 组,2 组患者病理类型、 治疗前有无贫血、 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详见表1。

1.2 治疗方法 TP 方案组为静脉滴注紫杉醇135 ~175 mg/m2+顺铂75 mg/m2, 1 次/d, 21 d 为1 个周期, 进行2 个周期; PVB 组为静脉滴注顺铂40 mg/m2+长春新碱1 mg/m2+博 来 霉 素25 mg/m2, 接 下 来 连 续 静 脉 注 射25 mg/m2博莱霉素2 d, 14 d 为1 个周期, 进行2 个周期。化疗期间检测患者血尿常规的变化, 停药2 周后评估其化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 再决定是否接受放疗, 化疗完成后2 周内进行广泛性手术。

1.3 放射治疗 患者取仰卧位, 治疗前排空尿液。 根据患者耐受度, 用20 mL 硫普罗胺注射液混合1 000 mL 水充盈膀胱, 接下来不间断增强扫描脐上2 cm 开始向下直至坐骨结节下缘, 勾画肉眼靶区设计治疗计划, 给予处方剂量50~55 Gy, 中位剂量53.5 Gy, 平均剂量54.5 Gy, 每周治疗5 次, 1.8~2.2 Gy/次。

表1 2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例)

1.4 疗效及毒性评价指标 所有患者治疗后3 周均行妇科检查、 胸部X 线、 腹部CT 或MRI、 盆腔MRI, 定期检测血象以判断疗效。 在放疗结束后3 个月, 按实体肿瘤评价标准[7]对患者近期疗效进行评估, 肿瘤体积增大20%或出现新肿瘤, 时间超过4 周, 为进展(PD); 未出现新肿瘤,但肿瘤体积增大低于20%, 或体积缩小超过30%, 时间超过4 周, 为稳定(SD); 肿瘤体积缩小超过30%, 时间超过4 周, 为部分缓解(PR); 肿瘤全部消失, 时间超过4周, 为完全缓解(CR), 其中CR+PR 作为有效率。 化疗毒副反应按照抗癌药毒副反应的分度标准(WHO), 放疗副反应利用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 急性反应标准进行分类[8]。

1.5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19.0 软件进行处理, 因均为计数资料, 故采用χ2检验。 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种治疗方案近期疗效比较 TP 组、 PVB 组治疗结束3 周后, 对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有效率分别为83.5%、77.94%,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χ2 = 0.811, P = 0.253 >0.05), 但对特殊类型(浆液性腺癌、 腺鳞癌) 的有效率分别为70.1%、 54.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3,P=0.035<0.05)。 见表2~3。

表2 2 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近期疗效比较(例)

表3 2 组特殊类型子宫内膜癌患者近期疗效比较(例)

2.2 毒性反应 化疗中常见的血液系统的副反应为白细胞、 红细胞、 血小板减少。 2 种治疗方案白细胞、 红细胞、血小板减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血液系统毒性反应比较(例)

3 讨论

化疗在晚期及复发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9-10], 但在临床应用中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TP、 PVB 方案在子宫内膜癌化疗中的作用是高效的, 毒副反应是可控的, 为良好的化疗方案[11]。 TP 方案中通过紫杉醇发挥细胞毒性, 激活酪氨酸激酶, 诱导细胞凋亡从而达到缩小肿瘤病的目的; PVB 方案中通过博来霉素结合微管蛋白阻碍纺锤体形成, 利用长春新碱抑制癌细胞分裂,达到发挥抗肿瘤作用[12-13]。

本研究中2 组治疗结束3 周后评估局部肿瘤治疗有效率, 发现对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对特殊类型(浆液性腺癌、 腺鳞癌) 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原因可能为TP 方案中紫杉醇在低浓度范围内(1~100 μmol/L) 主要通过丝氨酸蛋白磷酸使肿瘤细胞停滞在有丝分裂阶段, 起到抗细胞增殖的作用, 而高浓度范围通过激活酪氨酸激酶途径和基因抑制诱导细胞凋亡及发挥细胞毒性作用; PVB 方案中博来霉素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是螯合金属离子(尤其是Fe2+) 形成1 种类似酶的螯合物, 后者与氧反应产生破坏DNA 的超氧自由基与氢氧自由基, 而长春新碱是通过与微管蛋白结合阻止微管装配, 并阻碍纺缍体形成, 使细胞分裂停止于M 期, 因此是M 期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化疗药物作用机制不同, 从而对子宫内癌不同病理类型的的效果有所差异[14-15]。

化疗中常见的血液系统副作用为白细胞、 红细胞、 血小板减少, 2 种治疗方案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既往研究表明, 在宫颈癌治疗中于TP、 PVB方案新辅助化疗前不予常规的预防性用药时, TP 组副作用高于PVB 组, 且本研究证实TP 方案的骨髓抑制及周围神经毒性更重, 所以对于身体耐受较差的患者, 采用PVB 方案可能会更合适; 另一方面, 紫杉醇价格较高, 且根据患者病情化疗次数可能会增加, 这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因此对于不同的患者, 应该根据其自身体质、 耐受药物条件、经济情况来综合决定采取哪种化疗方案。

本研究发现, 老年晚期和复发子宫内膜腺癌患者TP、PVB 方案近期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 但对于特殊病理类型的患者, TP 方案在近期疗效方面优于PVB 方案。 虽然2组副作用未见明显差异, 但是尚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 开展长时间随访工作, 这将有利于深入阐明该领域的焦点问题, 为老年晚期及复发子宫内膜癌流行病学特点的阐述和临床综合治疗的研究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腺癌内膜化疗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云南地区多结节肺腺癌EGFR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十二指肠腺癌88例临床特征及相关预后因素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息肉惹的祸吗
子宫内膜增厚需要治疗吗
胃腺癌组织eIF3a 和MMP-12 表达的研究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跟踪导练(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