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 全息影像技术在沙动画中的交互性传播探究

2019-06-02 07:39毕瑞芳
关键词:沙画全息大众

毕瑞芳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工业设计与包装工程学,山西 阳泉,045000)

3D 全息影像技术作为一种新媒体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崭露头角,包括医疗、航空、教育、文化产业、建筑业等。将3D 全息影像技术应用在沙动画中这一研究课题,对沙动画的发展变革有重要意义。因为沙动画艺术的兴起也一直与高科技保持着紧密的关系,沙动画艺术和新媒体技术都是集视听触觉为一体的,所以3D 全息影像技术对沙动画的发展和融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3D 全息影像技术在沙动画中的应用不仅可以让沙动画产业在更多的领域中得到运用,同时也提升了文化产业的趣味性发展,其中的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都不可估量。

一、3D 全息技术在沙动画中的应用现状及技术实现

沙动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瑟宏·兰伯特的《沙动画》中作出了这样的解释:一是沙画艺术家以沙子为绘画材料在沙画台上作画,通过拍摄和计算机软件制作而成的定格动画;二是通过摄像机和投影仪将沙画艺术家现场表演的绘画艺术展现给大众的艺术形式[1]。这两种艺术形式都归于瑟宏·兰伯特的《沙动画》的概念中。本文是从第二种沙画表演艺术入手进行探索研究的。

随着3D 全息影像技术的广泛发展和使用,部分商家选用3D 全息影像技术进行广告宣传,以达到吸引观众广泛传播、树立品牌形象的作用。目前,利用3D 全息影像技术已经在沙画行业内出现,但是在沙动画中的应用还很少。它是借助3D 全息影像技术和儿童沙画体验游戏相结合,在3D 全息影像技术的支撑下,通过亲手拨动沙子来改变视觉环境和声音,让儿童浸润在多变、神奇的真实环境中。

3D 全息影像技术可以表现出三维静态成像和动态成像,也有人称其为360 度全景幻影成像。随着技术的细分有了270 度全息成像、180 度全息成像,可以实现三维虚拟影像和真实物体混合叠加成像。这是运用三维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仿真建模动画计算系统和显示成像技术。利用光学上的分光镜成像原理,实现空间三维虚拟影像存在于真实场景中,形成有趣生动的视觉效果,结合感应系统与参与者进行零距离交互。比如当参与者置身于3D 全息影像的沙动画中,不需要佩戴任何偏光眼镜,视线就可以瞬间捕捉到的空中三维动态影像,可以触摸感应到沙子在运动中的空间纵深感,以及身临其境的梦幻体验。这种影像技术可以让沙画动态影像“变”到我们身边来,也可以通过沙画堆叠起建筑类实景等创造出任意一个奇妙虚幻的场景,来调动参与者的多个感官随意交互。

3D 全息影像技术是由全息成像介质系统、亮度350,分辨率1024×768 显示系统、三维建模全息影像软件系统等组成。可以应用在游戏开发、教育系统、综艺娱乐、房地产等诸多沙盘、地产游戏、产品广告、教学课件、沙画表演节目等项目。

180 度全息影像也叫单面全息成像,是把虚拟影像置于一个面中让参与者看到显像结果;270 度全息影像是把虚拟影像置于三个面中与真实场景的物体达到混合叠加影像,增加虚拟真实感;3D 全息影像是通过多层次多角度显示影像结果,突破时间、空间局限,让参与者能“裸眼”感受虚拟世界中真实的感官体验。这种3D 全息影像技术应用在沙动画互动中,以一面视角或多面视角看到幻影,画面色彩鲜艳,对比度高,清晰度高,有空间感、透视感。观众可以与沙子互动,尽情绘画,沙子少的地方变成水,沙子多的地方变成森林,实现影像与实物的结合。全息成像技术可以让沙动画为大众创造出有魅力的“海市蜃楼”。现场参观者通过行为真实体验和物理感应可以随心所欲地漫步在沙动画的世界中,通过这种真正沉浸式的体验,让大众感受到了科技与艺术融合发展的视觉冲击,如图1 所示。

二、3D 全息影像技术在沙动画中的交互性传播模式

1.图像由二维到三维的视觉传播模式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体的延伸》中提出“电子媒介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2],他的观点说明了每种媒介都让人的视知觉得到了延伸,每种媒介都赋予了新奇又本质的意义,都在影响和改变大众的常规思维和生活习惯,让大众的视角得到了转换,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变革。3D 全息影像技术实现的影像正是这种媒介。它的发展加速了沙动画由二维到三维的视觉转化,使沙动画突破了传统的二维效果(图2),由平面视知觉经验转到全新的三维视觉体验,跳出了大众认识感知世界的固有思维模式,这种全新的视觉交互把沙动画的二维视觉呈现延伸到触觉层面的三维世界中。约翰•伯格曾在《看的方式》中写到:“你所见的依赖于你所存在的那一定的时间和空间。”[3]这种3D 全息新的视觉技术得出现,重构人对事物感知的时间和空间,同时给大众带来了异常震憾的视觉冲击,激发人们的思维推进对沙动画的视觉经验。贡布里希认为,画家所表现给大众看的东西往往不是画他所看到的,而是看到他要画的。[4]相比传统沙动画,3D 全息技术影像营造的环境能够满足大众视知觉,甚至触觉体;让人能在现实中体验梦幻意境、立体生动的视觉享受;为受众的情感建立了一个宣泄或者实现梦想的立体虚拟空间,为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方式提供了另一种选择[5]。

2.受众的浸润体验传播模式

麦茨、吴琼编的《凝视的快感》中提到美国电影理论家斯蒂芬·普林斯的影像观点:一个感知真实的影像就是与观众对于三维空间的视听经验之间有结构性对应的影像[6]。3D 全息影像技术掀起的热潮,使大众沉浸在三维空间中,体验视觉技术营造的梦幻虚拟世界。3D全息影像三维效果运用赋予创意,让观众身临其境沉浸其中,最大程度地刺激观众的好奇心,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浸润感,让他们成为名副其实的体验者,仿佛身心都畅游于真实的虚拟世界。用魏瑞里奥的话来说,提供给我们的就是一个视觉幻像[7]。传统沙动画在空间上具有局限性,3D 全息影像技术在空间上让沙动画得到了无线延伸和扩展,有180 度、270 度,也有360 度的全景展示(图3)。

沙动画本身就是视觉的艺术,也是动态的艺术。3D 全息影像技术给大众带来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康德提出:“快适就是那在感觉中便使感官感到喜欢的东西。”[8]在欣赏体验沙动画时,3D 全息影像使大众在视听知觉层面沉浸在虚拟空间中,在心理层面和沙动画传达的意境产生共鸣,实现了无死角的全景展现,大大地激发了大众的参与热情。

图1 全息互动沙画

图2 沙画表演

图3 全息影像技术展示

3.线上线下双向传播模式

美国著名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的《传播学概论》中提出:“媒介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9]互联网平台作为媒介就是3D全息影像在沙动画中的应用传播的工具,由于3D 全息影像的虚拟空间和真实空间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关联,能够实现在线上平台与线下平台交互传播。

目前线上媒体主要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进行传播。沙动画可以从维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3D 全息影像技术进行应用传播。维度方面就是沙动画能够利用这个平台尽量挖掘传统文化在沙动画中的内涵;广度方面就是要从科技技术和沙动画多形式的融合来和大众进行互动交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有效地促成沙动画的病毒式传播。现在已经有许多沙画艺术家使用微信、微博、豆瓣、抖音视频等网络互动平台,方便和大众进行内容分享和互动。

线下传播主要通过沙画MV、沙动画教育培训等面对面、一对一或一对多零距离的接触方式来实现传播,为了能让大众亲身体验沙动画的乐趣,需要增加多种视听技术,让图像、视频、音频,触感以及虚拟现实等元素融入到沙动画中,由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互动参与欲望。

张波在《020》中写到:“生活服务消费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下,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融合交互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10]由此可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交互传播已经成为现阶段3D 全息影像在沙动画中交互传播的主要模式。

三、3D 全息影像技术在沙动画中的发展趋势

3D 全息影像技术在沙动画中的应用,突破了大众对时空界限和视知觉的认知局限,具有了触觉层面的心理体验。这种新影像技术的应用并没有影响大众对审美的认知,反而是刺激了大众的参与性和交互性,融合了更多视觉传播中应具备先进技术。正如布兰达·瑞尔所言:“交互并不是关于信息,而是关于体验。”[11]全息沙画互动就是以其独特的交互性体验和神奇梦幻的3D虚拟设计相结合,吸引了大众的眼球。可见,3D 全息影像技术在沙动画中的新交互观念更偏重大众的交互体验和视听感受。它在沙动画中的运用传播,更能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热情。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沙动画艺术想要在市场发展中生存,挖掘传统文化增添新的视觉元素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结合全新的视觉技术为沙动画的发展谋求新的变革,给大众新的生活体验。在“虚拟”与“真实”的互动体验中,向大众传达正确的审美认知和人生价值观。

3D 全息影像技术在沙动画中不受时空性和单向性等条件的约束,又极大地发挥了科技的影响力。当沙动画融合全息技术之后,作为一种动态艺术最大特点就是交互性体验更频繁。可以说,3D 全息影像技术实现了沙动画的全时空展示,参与者身临其境的浸润感无处不在。更让人值得期待的是,全息技术在沙动画中还可以模拟现实和艺术共存,感应参与者的情感而变换色调,实现个性化的交互体检。

全息技术在沙动画中的未来可以预见的是,技术化的魅力能让沙动画艺术在市场中具有竞争性,这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技术资源能给沙动画各种重组式的创新机会,颠覆大众的固有认知和审美思维,给大众意外的惊喜,并推动沙动画在“互联网+”时代拥有自由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沙画全息大众
贺春丽沙画作品
全息? 全息投影? 傻傻分不清楚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全息投影"
大众ID.4
上汽大众
浅谈沙画在中国的现状
趣闻
艺术家彩色沙画变幻斑斓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