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国际交通线上的联络员杨宝山

2019-06-03 00:58白艳娟
老年世界 2019年1期
关键词:李富春交通线天宝

白艳娟

杨宝山是蒙古族,蒙名叫孟克敖其尔,1915年出生在鄂尔多斯珠和苏木,不满15岁他就被送到西官府当差。1936年冬天到1937春天,珠和闹饥荒,当时乌审旗与鄂托克旗又因边界纠纷发生冲突,死了很多人,杨宝山意识到这样下去是绝对没有出路的,于是他决定离开家乡。

杨宝山听说那时解放了的定边城有个专门为蒙古族办事的机构叫“少数民族事务委员会”,于是他来到定边。当时的民族事务委员会秘书长赵通儒同意他留下,并且让他参加了培训班的学习,在大家的建议下,他把蒙名改为杨宝山。不久,他来到了中央党校学习,天宝推荐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天宝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批藏族战士、中国共产党第一批藏族党员,在当地享有很高声望。

1940年12月,杨宝山来到延安,中组部副部长李富春对其进行严格考核,决定任命杨宝山为交通线上的联络员。从此杨宝山便作为一名交通联络员,承担起了上级分配的送情报和送战友等任务。

为了与苏联、第三国际保持联系,当时组建了国际交通小组,这个小组由三个人组成,各有优势,他们的组长叫林廷,在西伯利亚当过工人,能说一口流利的俄语,另一个叫段占元,原先常到蒙古那边做生意,对地形路线都很熟悉,杨宝山优势是能骑善射懂蒙语,懂得蒙古族的习惯。

1942年,杨宝山三人克服重重困难,先后3次往返于大青山和乌兰巴托之间送情报,但不久,这条国际交通线遭到破坏,中共失去了与第三国际的联系。

1943年,国内革命斗争有了很大的发展,为了适应新形势,中央决定开辟一条新的国际交通线,打算从延安、定边鄂托克旗、磴口、乌拉特后旗到乌兰巴托建立一条秘密通道,这就需要在鄂托克旗建立一个秘密交通点,由于杨宝山的老家在鄂托克旗,他对这一带比较熟悉,所以交通局决定派他完成这个任务。从此,杨宝山开始了漫长的潜伏生涯,秘密与上级联络,直至1947年党中央撤离延安。

鄂托克旗解放后,刚上任的鄂托克旗领导们就收到这样的来信,信中要寻找一个叫杨宝山的人。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收到这样的来信,并且这些信的署名都赫赫有名,如周仁山、天宝、白如冰、吴德峰等,有些来信还提醒鄂托克旗的领导可以向李富春、贺龙等领导人询问杨宝山的下落。经过长时间的排查,终于找到了杨宝山。

文化大革命一开始,杨宝山同志就被扣上许多莫须有的罪名。他被秘密囚禁在原伊克昭盟一中后院的一间小屋里,遭受严刑拷打。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杨宝山也没有屈服。直到“文革”结束,他才重获人身自由。

1994年3月12日,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杨宝山同志与世长辞。逝世后,遵照他的遗嘱,子女们把他的骨灰撒在他一生挚爱和工作的鄂托克草原上。

杨宝山同志去世后,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交通局、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机要交通处发来唁电:杨宝山同志是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培养的交通员,在革命战争年代,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甘当无名英雄,不计较个人得失,为党的事业出生入死,立下了丰功伟绩,给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为了让这位传奇英雄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文联主席、著名作家阿云嘎写了一本书,叫《留在大地上的足迹》,后周玉鹏又拍了一部电影叫《沉默往事》讲述了杨宝山惊心动魄的革命生涯和矢志不渝的革命情怀。

猜你喜欢
李富春交通线天宝
大连天宝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延安时期李富春的科技实践活动
刘天宝 教授
一道课本例题的解法探究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云平台的研究与应用
《天宝遗事诸宫调》的创新
1960年代初期李富春农业恢复发展思想探析
论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成员赴法勤工俭学之原因
红色地下交通线的建立与使用
盟军在大西洋交通线斗争中是怎样取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