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甲骨惊天下

2019-06-03 06:49左公榖
幸福 2019年14期
关键词:罗振玉卜辞甲骨

文/左公榖

王懿荣在清末曾三为国子监祭酒,其人性“笃好旧椠本书、古彝器、碑版图画之属”,“凡书籍字画、三代以来之铜器印章、泉货残石片瓦无不珍藏而秘玩之”。1899年,身患疟疾的王懿荣,发现中药“龙骨”的碎片上面有奇怪的纹络,便叮嘱药店老板代为留意。不久,古董商范维清被引荐到府上,带来从豫北收购的十二片龙骨。王懿荣对照《周礼·春官》《史记·龟策列传》等典籍中关于商代占卜的描写,审定“龙骨”为殷商故物,认定其上的符号是篆籀之前的古文字。此后王懿荣秘密委托范维清从安阳等地大量收购甲骨。甲骨文一出,轰动学术界,郭沫若形容为“一片甲骨惊天下”。在王懿荣审定之前,甲骨只是廉价的中药材,被捣碎了稀里糊涂喝进人们肚子里。王懿荣慧眼独具,避免了“人吞商史”的荒唐事继续蔓延。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身为京师团练大臣的王懿荣投井殉国,当时其所收集的甲骨已达1500多片。

小说《老残游记》让刘鹗饮誉文坛,其实他还是一位收藏家。其所集藏,“上自殷契及隋碑,巨若鼎彝,纤如泉珍,旁罗当壁,广及诀罂登”。历经沧桑的古物未免残缺不全,于是他将书斋取名为“抱残守缺斋”。王懿荣殉国后,其辛勤搜集的1500多片甲骨一度无人问津,最后由刘鹗购得一大部分。刘鹗还通过多种渠道大量收购:先是委托古董商赵执斋奔走齐、鲁、赵、魏之郊购得3000多片;后又从好友方药雨处购得范姓所藏的300多片;还派三儿子刘大绅到河南收购得1000多片。数年之间,前后加起来总共收藏甲骨5000多片,成为早期出土甲骨的著名收藏家。他还第一个提出甲骨文是“殷人刀笔文字”。1903年,在罗振玉的建议下,刘鹗从搜集的甲骨卜辞中精选墨拓了1058片,以石印出版了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铁云藏龟》,被评价为“研究甲骨文字的许多著作的开路先锋”,扩大了甲骨文的流传范围。

清末经学家孙诒让被誉为“有清三百年朴学之殿”,其所著《周礼正义》为清代群经新疏中杰出之作。孙诒让视墨翟为贤圣人,耗时十余年整理出《墨子间诂》,被梁启超誉为“现代墨学复活,全由此书导之”。孙诒让从十七岁起即笃嗜金文,壮年曾登焦山访周鼎,手拓数十纸而归。自谓“三十年来所睹拓墨累千种,每覃思累日,如对古人。刘鹗《铁云藏龟》问世后,当时学者半信半疑,章炳麟直指之为伪造。而孙诒让读其书则如获至宝,认为这是研究商代文字的可靠资料。他努力考释其形义,用分类法把甲骨文字的内容作了区分,并对大部分单字逐个辨析,于次年写出甲骨文研究专著--《契文举例》二卷,这是我国第一本考释甲骨文的研究著作。第二年,孙诒让进一步把金文、甲骨文、石鼓文及贵州红岩石刻文字与《说文》古籀互相勘校,探索古文、大小篆的沿革,著为《名原》七篇,把古文字研究推向新的高峰。

罗振玉在刘鹗家初次看到甲骨文,叹为两汉以来小学家张敞、杜林、扬雄、许慎所未得见的惊人瑰宝,遂劝刘鹗拓墨排次,令甲骨文广为人知。罗振玉自认为“今山川效灵,三千年而一泄其密,且适我之生,所以谋流传而悠远之,我之责也”。他是第一个亲赴安阳小屯村考察的甲骨文学者,且由此判明甲骨文的出土地点。他购藏甲骨达30000片,完整可用者超过3000片。以此为基础,罗振玉发愤键户四十余日,遂成《殷墟书契考释》六万余言。他还以安阳之商朝甲骨、敦煌之汉魏简牍、千佛洞之唐宋典籍文书等出土新资料为研究对象,将中国历史向上推1000年。晚年时,罗振玉在教其孙甲骨文时发问道:“你说说,我是爱你还是爱甲骨?”孙儿童言无忌,脱口道:“爱甲骨!”

鲁迅说王国维“老实到像火腿一般”,但这股老实劲用在甲骨文的研究上,却成就其登峰造极的学问。1911年辛亥革命后,以前清遗老自居的王国维携眷随儿女亲家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开始研究甲骨文、金文、汉简等。1917年,他写成《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考证甲骨文中出现的先公先王和父、兄之名和《史记·殷本纪》中记载基本相同,从而证明甲骨文乃殷之物,安阳小屯即殷墟。他将“地下的材料”甲骨文同“纸上的材料”中国历史古籍作对比,用卜辞补正书本记载的错误,并对殷周政治制度予以探讨。甲骨文研究由此从文字学推进到史学,甲骨学得以成立。郭沫若评价他“在几千年来的旧学的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1928年8月,受中研院史语所委派,曾师从王国维的董作宾被派往安阳考察,得出“甲骨挖掘之确犹未尽”的结论,认为发掘已经刻不容缓,否则“将为无知之世人私掘盗卖以尽”。当年10月,董作宾等人在发掘中共发现带字甲骨800多片。董作宾常到药铺里买龟版,试验钻灼的过程。他有一次问李济:“卜卦的卜字声音是从哪里来的?”然后就拿一块钻凿好的龟版,用香在钻痕旁烧灼,突然听到一声清脆的爆炸,声音就像“卜”,再看龟背,已出现“听到了”的“卜”形裂痕。董作宾解释说,“卜”的原始字形,完全是摹写钻灼的兆象。抗战中,董作宾根据甲骨卜辞记日、旬、月、年的资料,编纂出《殷历谱》,使“中国信史向上增益300年”。

猜你喜欢
罗振玉卜辞甲骨
“遗老”视角下的清代学术史——以罗振玉《本朝学术源流概略》为核心的论析
如何重评罗振玉的学术成就
罗振玉致西园寺公望手札解读
殷墟非王卜辞的再整理与研究
《甲骨春秋——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简介
释甲骨文“衁”字的几个异体
再谈卜辞中的“/又史”及相关问题
殷墟甲骨“先用字体分类再进行断代”说评议
说甲骨新缀所见的“南孟”与“奠子方”
甲骨释字四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