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桓仁县穷棒子沟钼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分析

2019-06-03 06:54王国君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6期
关键词:坑道涌水量斑岩

王国君

(辽宁省有色地质勘查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110013)

穷棒子沟钼矿床位于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境内,北距桓仁铜锌矿床5km。矿区位于中生代火山岩区,长白山余脉东南延伸部分,地形总体上北、东部山势高,西南部地形较低,地形切割强烈,起伏变化较大,沟谷发育,地形较陡。地貌属于丘陵-低山区。区内最高山峰(影壁山)海拔700.1m,最低侵蚀基准面230m(漏河),矿床开拓底面标高为160m。年均降水量895mm,多集中于七、八月份,年均气温6.2℃,属温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区内水系发育呈树干支状,小溪常年流水,水自北东向南西流,至沙尖子乡漏河汇入浑江水域。该矿床尚属待开采阶段,本文通过对矿区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条件的分析,查明矿床的充水因素、预测涌水量大小、矿体顶底板稳定性等,为矿山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矿区地质条件

矿区区域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西向太子河—浑江古凹陷东段,更次一级构造单元是桓仁古凸起与太子河古凹陷的镶嵌处[1]。

矿区内地层主要为下白垩统小岭组下段(K1xl1)火山岩,其为一套陆相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建造。主要岩性为角闪安山岩、安山岩、安山质凝灰角砾(熔)岩、安山质岩屑晶屑凝灰岩等。

区内构造发育,钼矿床受控于火山口环形构造,表现特征地貌为负地形,火山口被次生石英岩化流纹斑岩所充填,其岩石发育有火山角砾状构造,研究认为是火山震碎作用所致。围绕流纹斑岩周边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在火山口东部发育有弧形酸碱性岩脉,说明该火山口周围有弧形断裂构造存在。

矿区岩浆岩分布较少,主要表现为少量酸、碱性脉岩和几处小规模的正长闪长岩侵入体。

钼矿体主要受控于火山机构环状构造裂隙,钼矿体赋存于次生石英岩流纹斑岩体与安山岩的内外接触部,产状为内倾,倾角85°,其形态呈同心环状分布(图1)。矿体赋存标高为10~230m,矿床类型为斑岩型。

图1 穷棒子沟钼矿床160米中段地质平面图

2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2.1 矿区地下水含水层

矿区内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系冲积松散层孔隙含水层、基岩裂隙含水带和构造裂隙含水带。

(1)第四系松散层孔隙含水层

第四系松散层主要分布在穷棒子沟前缘冲沟、河谷两侧,由冲积层、残积层卵砾石、砂砾、碎石土等组成。砾石成分较杂,粒度不均,多呈圆状、浑圆状、棱角状等,厚度为0.5~8.0m左右。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为季节性潜水含水层出现。

(2)基岩裂隙含水带

基岩裂隙含水带分为火山喷出岩和侵入岩两类裂隙含水带。火山喷出岩主要含水岩性由安山岩、安山质凝灰角砾熔岩及玄武岩风化裂隙含水带及裂隙含水带组成。侵入岩主要含水岩性有黑云母正长闪长岩、流纹斑岩,脉岩类型有流纹斑岩、石英正长斑岩、闪长玢岩、煌斑岩等。

基岩构造风化裂隙较发育,风化带厚10~12米。该层构造风化裂隙较发育,但因所处位置较高,天然排水条件较好,不利于地表水及地下水汇集和储存,因此富水性较差,属弱含水层。坑道排水观测资料显示,出水量为24.28m3/d(0.28L/s),为弱富水性。水质全分析结果为:地下水PH值7.10~7.20,属弱碱性水;总硬度2.10~2.50mmo/L,属软水;矿化度94.20mmo/L,属淡水;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硫化钾钠钙镁型水。从长期抽水资料看(表1),地下水位受季节影响较大,雨季水量增大,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地下水沿基岩裂隙径流,遇低洼处以渗流形式排泄,富水性与岩层裂隙发育程度相关。

(3)构造裂隙含水带

区内构造裂隙较发育,主要分为NE和NW向两组:①NE向裂隙走向10°~60°、倾向SE~NW、倾角 49°~79°;②NW向裂隙走向280°~355°、倾向SW~NE、倾角 22°~85°。这些裂隙大部分被石英细脉充填,致使裂隙含水率低。测得坑道涌水量为0.015~0.28L/s,日涌水量为1.17~14.58m3/d,单位流量为0.001~0.002L/s.m,以上数据表明该含水层富水性弱。

2.2 隔水层

根据已有坑道观察,岩石多为干燥,坚硬完整,裂隙节理不发育,是相对的隔水层,局部北东向构造有小的滴水现象,坑内所见含水现象均为构造裂隙中含的少量水。矿床内各矿体及上、下盘围岩为安山熔岩、次生石英流纹斑岩,岩石中不含水或微含水,属不透水岩层。定为隔水层。

2.3 地表水特征

矿区内山高,地形切割强烈,起伏变化较大,沟谷地表水系发育,各沟谷的地表水汇入漏河流入浑江水域。根据水文地质调查,各沟水沿松散层岩石接触部裂隙和残坡积层流出地表。通过对下降泉的观测,流量为0.014~0.022L/S,日涌水量为1.21~1.90m3/d,地表水流量随季节性变化。

表1 穷棒子沟矿区2007年坑道排水流量观测统计表

地表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和少量岩石风化裂隙水汇聚而成,由于受降雨量集中、地形坡度较大等因素影响,降水多形成地表径流排走,少量渗入地下成为基岩风化裂隙水的补给源。潜水水位随季节变化明显,一般降雨后3-5天地下水位开始抬高。潜水排泄途径为:一是以季节泉的形式排道沟谷低洼处呈溪水流;二是以高水位向低水位排沟谷低洼处汇聚到小溪流到漏河。

矿区内穷棒子沟小溪水量约57.45m3,钼矿床西部边缘漏河水域流量约1267.24m3。

由于本矿区岩体厚度较大,开采标高低,地表水对矿床充水影响不大,有少量水通过基岩风化裂隙、成岩裂隙渗透赋存空间及矿井,使坑道涌水量增大,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矿区的水文地质工作。

2.4 矿床充水因素分析

钼矿体围岩主要为安山岩、次生石英岩,岩石坚硬完整,裂隙不发育,含水量很小,是相对的隔水层。矿区内构造裂隙含水带的特点是构造裂隙多属于闭合裂隙,虽出水点多,但水量不大,未直接与地表水和第四系孔隙潜水沟通,属弱富水性。根据矿区现状及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等情况认为,构造裂隙水为矿床的直接充水因素。大气降水对矿床充水影响很大,是矿床的主要充水因素。大气降水受季节变化明显,对地下水位影响较大,降雨后水位快速上升,随后水位逐渐下降。另外,地表水体渗透补给基岩裂隙水也是矿床间接的充水因素。

2.5 矿坑涌水量预测[2]

矿坑涌水量预测利用坑道的实际排水观测资料,建立对应的方程式来计算设计矿坑的涌水量。本矿区坑道采用1中段进行探采,为160m中段。

本次采用单位涌水量法:

已知160m中段现有矿坑的开采面积为F0=1500m2,水位降深为S0=70.00m(漏河最低基准面),涌水量为Q0=5.00m3/h(现有最大涌水量),求矿坑单位面积单位降深涌水量q0,即:

q0=Q0/F0×S0=5.00/1500×70.00=0.23m3/h·m

设计开采面积为F1=50000m2;水位降深S1=70.00m,时坑道涌水量Q1即:

Q1=Q0×(F1× S1/F0×S0)1/2=5.0 0×(50000.00×70.00/1500.00×70.00)1/2=28.87 m3/h

如160m中段坑道设计开采面积为50000m2,水位降深为70.00m(现有坑道底面标高)时,坑道每小时涌水量为28.87m3/h。枯水季节每小时涌水量为14.0m3/h。

3 矿山工程地质评价及防治措施

3.1 矿山工程地质评价

根据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矿区岩体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和坚硬半坚硬岩类。第四系松散岩类多分布于山的前缘冲沟、河谷两侧地带。坚硬半坚硬岩类分为强风化岩、火山喷出岩、侵入岩,其中强风化岩分布在丘陵边缘及山坡地带,工程力学性质差;火山喷出岩、侵入岩均为硬质岩石,岩石较完整,岩石强度较高(表2)。其中,安山岩的层底深度为10~100m,安山质凝灰角砾熔岩、黑云母正长闪长岩、流纹斑岩等的层底深度为100~300m。通过对区内典型钻孔岩芯RQD质量观测,以及对相关岩芯段进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室内试验,系列数据分析表明(表3),区内自上至下岩石总体为较硬质岩或硬质岩,且为厚层块状结构,岩石以较完整为主,局部为中等完整,岩石工程地质条件为良好或中等类型。矿体顶底板围岩为安山岩及次生石英岩,围岩具较高强度,岩体稳定,工程性质较好。

表2 穷棒子沟矿区典型岩心样物理力学性质一览表

表3 穷棒子沟矿区工程岩组层位划分情况一览表

3.2 矿床开采地质问题防治措施[3]

矿区出露地层全部为中生代白垩系小岭组火山岩,钻探、坑道工程施工表明,岩石强度较高,岩石稳定性好。矿区表层风化岩中节理裂隙发育,在矿山建设开挖过程中形成的不稳定面是产生滑坡的主要因素,在基建施工中要重点对易产生滑坡的区段进行监测,做好防范、排险工作。矿山在井巷开采时,需注意断层破碎带坍塌、片帮以及地表水渗漏产生突水现象,采掘时加强井巷支护,采用护壁等有效保护措施,保证采矿的安全进行。

4 环境地质条件

4.1 地震及地质灾害评价

根据国家标准《中国地震震动参数区规划图》(GB18306-2015),矿区所处本溪地区地震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该区尚未发生地震,区域稳定性良好。

矿区位于漏河分支水系上游的分水岭处,地表植被发育,居民稀少。现状条件下不具产生滑坡、泥石流、崩塌、陷落等条件,地质灾害弱发育。区内暂没有人工污染源存在,自然环境地质条件优良。

4.2 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矿床钼矿体厚度较大,呈层、脉状产出,适宜井巷开采的方式。采矿对矿区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矿坑疏干排水造成地面塌陷、泉水枯竭和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地面开挖、地下采掘易引起崩塌、滑坡、地面开裂与沉陷等;选矿产生的尾矿、尾水中存在有害化学成份需无害化处理,若处理不当,会污染环境,危害生态[4]。

4.3 减少矿山生态环境不良影响的建议

矿山为拟建设中,选矿厂、尾矿库、沉淀池、废石场等应建在合理部位,否则会导致矿区水文和环境地质条件复杂化。 矿山开发利用时应严格执行开采技术相关规范,采用先进的采、选矿技术,以最大幅度降低采、选矿过程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同时,应改善坑道通风措施,合理布局防洪系统。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和生活污水以及废气、废渣必须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处理达到环保标准后方可排放,并制定严格的监管和控制措施,使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5 结论

穷棒子沟矿区钼矿体赋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矿体所处岩层富水性弱,钼矿床以构造裂隙充水为主;矿床顶底板围岩主要为坚硬岩石,岩体稳定性好,工程地质条件良好;环境地质条件良好,属简单类型。基于上述分析研究认为,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属于简单—中等类型,矿床开采条件属复合问题型(Ⅱ-4),矿山生产过程中需加强对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监测。

猜你喜欢
坑道涌水量斑岩
胡家河煤矿涌水特征及规律分析
隆德煤矿下组煤开拓延深工程涌水量预测
玲珑金矿田煌斑岩与矿脉关系的探索及应用
东天山赤湖地区原生晕异常结构特征对寻找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指示意义
辽宁调兵山西调斑岩型钼矿床特征及找矿标志
王耀南少将赴朝鲜开展坑道战
广西忻城某石材矿山涌水量预测研究
战时指挥所
重庆鱼田堡煤矿矿井涌水量变化特征研究
鄂南方山金矿床煌斑岩(脉)与金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