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数字游民”

2019-06-03 03:26储肖丽
大学生 2019年6期
关键词:烙画游民手艺

储肖丽

又是一年毕业季,又想起当初我的毕业旅行。

那年,我身无分文,在云南飘荡了大半年。

丽江、大理、香格里拉、泸沽湖、雨崩……

我的这些足迹讲述的是关于青春、勇气和自由的故事。

一直不敢动笔写我的毕业旅行,因为回忆太长,但又觉得非写不可,因为它是我最初的模样,也是我后来生活的底色。

咖啡和旅行

我家乡在农村,上了个三本大学,因为我“脑袋里有很多绮丽幻想”,学习成绩也并不是很好。大学虽没有改变我的命运,但是彻彻底底地改变了我的生活轨迹,这条生活轨迹的名字叫“尽情做喜欢做的事情”。

大一,当同学们忙于各种社团活动时,我选择在校内的一家咖啡馆打工,既是勤工俭学,也是想拓展一门手艺。

第一次走进那家咖啡馆,空气中弥漫着研磨咖啡散发的香气,周围是滋滋滋打奶泡的声音,温暖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来,人们在那里交流、碰撞思想,岁月静好中洋溢着一种蓬勃向上的朝气。当时我一下子就喜欢上那里,“脑袋里的那些绮丽幻想”突然间就有了归宿,在今后的四年愈加鲜活丰满,并转化成了一個个真实具体的行动。

寒暑假里我经常用打工赚来的钱去旅行。我很喜欢收集明信片,每到一个地方都会买很多,旅行回来后就在微博上跟各地驴友换片。那时候我的微博名叫:铃鼓咖啡馆里的女孩,我意想不到地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明信片,挂满了宿舍的床头,也挂满了咖啡馆的整整一面墙。

咖啡在我不同的人生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它是饮品,是工作,是生活方式,也是我最初行走的勇气。

“咖啡馆是了解一个城市的窗口,可以靠着做咖啡的手艺行走江湖”就是带着这样一个小小心愿,我在咖啡馆里充实地度过了大学四年。

那个时候我心里就埋下旅行的种子,每天睁眼和入睡前,脑袋里都是一种憧憬,几千次几万次告诉自己:毕业以后,要学更多的本事,要去更多更美的地方旅行。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是一种永远在路上、乐此不疲、非常感恩充实的感觉。这种感觉赋予我一种温暖丰盈的状态,让我奔着自己向往的生活不断前行。

理想VS现实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真的毕业了,才发现我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洒脱。一是我家庭条件并不富裕,二是离开学校这所乌托邦,赤手空拳走向社会,很多事并不在掌控范围之内。自由、快乐、尊严、爱好这些东西,背后其实都被明码标价。没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被架空的。

很长一段时间,我找不到状态,陷入一种深深的焦虑。考虑自己毕业之后职业生涯该怎么规划:是坚持理想继续做“梦”?还是回归现实,谋求一份安安稳稳的工作?

安静下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发现:在我的内心,一直有两个我。一个聪明漂亮能干,一个文艺知性美好。也许努力若干年之后,漂亮能干的女孩会成为某个行业的佼佼者,经济独立,思想成熟。文艺美好的女孩会不断发现自我,追求内心,也许她会成为一个作家、一个画家,又或者什么也不是,但活得炙热却也平静、快乐。

这两个我反复斗争,不相上下。到底该选择哪种生活。反复纠结之后,终于让她们握手言和,同时存在于我身体里,如果非要排序的话, 27岁之前,我愿意按照文艺女孩那样活,在万千世界里,去经历、去感受、去成长。

诗人北岛曾有句名言:“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这段话引起无数人共鸣。很多年以后,我悟出一个道理:一定要在自己最年轻的时候去努力追梦,想要什么都努力去尝试,因为越年轻犯错的成本越低,这样梦想才不会被尘封,破碎。

我不想空留遗憾,也不想在最美好的年华做一份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于是,我决定给自己一个机会:带着手艺,出发!

下定决心以后,整个人身心都变得轻快起来。

我拿着实习半个多月的1500元工资,花700元钱买了一条很喜欢的裙子,然后带着剩下的800元钱,从北京出发去往昆明火车站,没有行李,没有任何攻略,没有任何准备。

如果说有,那就是我大学里一直热爱着,钻研着,并赖以赚得零花钱的咖啡手艺了。这是我唯一的生存技能,不算很好,但是找个咖啡店打工是够用的。也正是咖啡这门手艺让我的旅行、我的青春,有意义,有尊严,有内容。

这算是我的毕业旅行,也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深度旅行。

到丽江古城第一天我几乎已经身无分文,当时对我而言最紧急重要的事,就是找到一份工作。暴走了N家咖啡馆,无奈大多数招的都是服务员,且普遍工资很低很低。

第二天很幸运地找到一家新开的咖啡馆,白天是一个露天咖啡馆,晚上是一个小酒吧。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很安静又不至于冷清。咖啡馆在狮子山上,视野很好, 老板和老板娘热情和蔼,还有一个帅气可爱的儿子。他们看中我的手艺和经验,答应提供一日三餐,还有有住宿补贴,工资也是当地咖啡师工资的一倍多,我答应会把自己所学毫无保留地教给店员。

第二天,我就开始上班了,临近毕业的焦虑迷茫转眼烟消云散,我终于再次回到了“尽情做喜欢做的事情”这条生活轨道上。

充实的数字游民

很多人说旅行的意义是: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彼时对我而言,旅行的意义是怎样才能过得更好。所以除了白天做咖啡,我又修炼了一个谋生的本事——烙画。烙画又称烫画,火笔画,是汉族传统艺术珍品,用火烧热烙铁在木头等物体上烫出烙痕作画。

我第一次见到烙画觉得真是美呆了,好喜欢木头的纹理和质感,喜欢手艺人做事情的态度和手艺的温度。一有空我就站在店里一直看店主人画,后来成功说服师傅教我烙画。他是一位有十年国画教龄的老师,基本功十分扎实,从他身上学习到很多。

白天做咖啡,晚上看书、画烙画,就这样过了近两个月,生活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积累出一种时间的质感和厚度。当然,还有金钱。

拿着攒了两个月的工资,我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台单反相机。摄影是一种交流,你透过镜头捕捉光影、时光、故事,镜头反过来用它的语言给你启发和思考。从此旅行不再孤独。

咖啡馆没人的时候,我总会随手拍一些丽江古城的角落。有一次扫街拍照,我拍到一位纳西族老奶奶。透过镜头看她脸上的皱纹,第一次对岁月有一种深刻的认识,深刻且兼具美感。之后一发不可收,开始拍图写文,把攻略游记发布到各大旅行网站,截止到现在,我在网站上发布了30多篇游记,也是一名各平台官方认证的旅行达人。

我不知道别人的旅行是什么样的,我的第一次深度旅行一点都没有漂泊感,相反,它是一种很充实的感觉。

现在的我,是一名自由辑稿人。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把咖啡馆作为窗口,通过旅行了解当地人文”的愿望。每到一个城市,我就通过探店写稿的方式把文章发布到咖啡相关的公众号,赚取稿费,还有体验的机会。

因为未来有太多不确定因素。我也曾经像大多数人一样挣扎摇摆。但真正去做了,心才开始安定下来。后来我了解到,我的这种生活方式在国外其实已经是很成熟的职业,叫做“数字游民”。

权威媒体BBC对数字游民的定义是:

“Digital nomads are a growing demographic of location-independent professionals who can work remotely from anywhere on Earth and customize their travel to where they feel the most inspired."

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依靠远程办公来实现自己特定旅行梦想的专业人群。

數字游民(Digital Nomad)代表了一种被新时代赋予可能性的全新生活方式,它特指那些完全依靠互联网创造收入,并借此打破工作与工作地点间的强关系,达成不受地域限制(location independent),全球移动生活的人群。

不管咖啡还是旅行,摄影还是文字,对我来说都是成为数字游民的必备技能,而这些,刚好又都是我喜欢的。

如今,再做选择的时候我不会再纠结,如果把一生浓缩成一部120分钟的电影,我清楚地知道哪些大概会被留下,哪些是一定会被剪辑掉的,又有哪些可以当作花絮。

咖啡就像老朋友一样,陪伴了我很多年,温暖了我的整个学生时代。一直到现在,不开心的时候只要研磨豆子,就会在扑面而来的香气里心花怒放。有咖啡在,不管在哪种境遇里,都会很心安。而旅行,更像是一种憧憬和指引,让我始终保持一种对生活和未来的激情,并为此付出努力,是对自己的一种完成。无论哪种生活方式,找到最喜欢的状态,坚持下去,一直努力就好。

青春和旅行都是奢侈品,且是限量版,仅有一次。通过做自己喜欢的事,我感觉生命日益充盈美好起来,不会因为来自农村而自卑,不墨守成规,不理会别人怎么看怎么说。通过自己的努力,体验到生命层次的丰富性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只有做喜欢的事才会真正从内心快乐强大起来。

愿此生尽兴,每一天都不虚度。

责任编辑:朴添勤

猜你喜欢
烙画游民手艺
手艺
艺术收藏
美术作品欣赏
最贵的不是手艺
Audio Attraction
烙画
《寻找手艺》让“手艺”文化走红
隐性游民
走到哪蹭到哪的“网络游民”
当代民间烙画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