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如何讲好马克思主义故事

2019-06-03 04:27欧瑞
人民论坛 2019年13期
关键词:融媒体环境网络媒介意识形态

欧瑞

【摘要】融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面临诸多挑战,例如意识形态的复杂化、忽略了组织外部的传播,以及传播方式上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对此,需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促进多元融合、加快创新发展等举措,不断推动新时代融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

【关键词】融媒体环境 马克思主义 网络媒介 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G209 【文献标识码】A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并指出,“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传播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融媒体不仅要承担起宣传党的思想路线的责任,更要承担起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担。如何在融媒体环境下巩固与壮大马克思主义传播阵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一项重要的时代课题。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面临意识形态环境复杂、传播方式较为单一等问题

融媒体作为一种新型全媒体,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进行整合,实现及时、高效和深入的传播效果。当前,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在融媒体环境下面临新的形势与变化,马克思主义传播者要不断转变落后的传播观念,提高马克思主义传播效率,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新视角与新渠道。

意识形态的复杂化。不可否认的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形态的形成建基于科学意识形态与思想意识形态结合的基础之上。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方式主要是党内传播,采取工作会议的方式宣讲马克思主义思想。随着融媒体技术的发展,人民群众获取信息的方式与传播方式都呈多元化特征发展,人们会采取多种方式学习与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等相关文献,特别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时,多采用视频、社区、博客等信息交流方式,新兴的社交软件等网络新媒体受到了人们广泛的青睐。当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体制还不够完善,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马克思主义传播还未受到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人民群众在网络中畅所欲言,意识形态呈复杂化特征,有些思想未经推敲就在网络中传播,不利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

忽略了组织外部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需要重视组织内的传播,但是这不意味着忽视组织外的传播。随着融媒体技术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工作者更注重通过课堂教学、电子文件以及内部会议等内部传播的方式开展理论传播,虽然注重理论学习,但是往往是“死读书,读死书”,鲜少应用于实践。融媒体环境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组织外部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方式方法,如采用电子党报的宣传或者微信、微博等方式进行传播,这种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注入生机与活力的内外部结合传播方式,往往被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所忽视。注重内部传播而忽略组织外部的传播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传播方式上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中,其内容往往具有一般性的框架,是面向全社会的一般性、常态性的传播,具有覆盖面广的特征,但是往往缺少针对性,不能满足普通群众的具体生活需要,传播的理论较为苍白与空洞。实际上,对人民群众的理论传播仅仅局限在对“大道理”的构建与认知的基础上,而没有关注人民群众的思想和现实需求,也没有借助融媒体的音视频和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手段去开展传播工作,往往会事倍功半。建议通过开展互动交流、技能培训、生产实践,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实践相结合,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满足自身的微观需求的基础上接受思想理论,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推动生产生活实践的源泉。

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顶层设计、注重传播的多元融合、加快创新发展,助推融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融媒体环境的发展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广度与深度,我们要不断探索融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传播路径,承担起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担。

要加强融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顶层设计。融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传播更需要顶层设计和指导。要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各大主流媒体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作用,通过构建新型传播平台,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影响力和传播范围,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传播得更广阔、更深入。要通过顶层指导,确保融媒体环境下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始终在法治化的传播轨道上运行,切实提高正面传播的质量和水平,牢牢掌握融媒体环境下的舆论主动权、主导权。党的各级部门要充分保障融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资金和人才需求,不断改革和完善政策措施与管理制度,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推动融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传播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要促进融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多元融合。融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传播更需要主动适应多元融合的趋势。要站在全媒体、一体化的高度推进马克思主义传播。通过打造规范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平台,进一步优化传播流程与时效,实现各类媒体的资源整合与内容一致,提升融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理论的影响力,不断放大马克思主义传播效能。要充分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活动选择与现实场景需求,重点促进马克思主义的移动传播。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差异性需求,采取分类传播的方式,对不同类型和阶层的群体采取不同的传播方式,提高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针对性与适用性。要统筹抓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主流媒体与商业媒体的关系,集中整合多方资源,打造高效的融媒体马克思主义传播体系。要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科学分析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效果反馈情况,使传播内容与传播对象更具有针对性,传播方式更加管用、有效。

要加快融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创新发展。融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传播更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要发挥各类主流媒体的创新和引领作用,带动融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新技术、新方式创新发展,通过提高受众的服务体验,强化媒体与受众的互动方式,实现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多领域、全覆盖,使主流声音始终占据舆论的主导地位,从而确保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最优效果。要借助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加快媒体数字化建设。如利用云端存储、数字图书馆、实时更新与资源共享等动态信息技术来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进而形成高效、系统、专业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体系。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在传播思路、机制和方法上探索创新,在服务群众思想需求上下功夫,在满足基层理论需要上谋新篇,切实解决好基层群众在思想理论变化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要改变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的传播方式,多使用更“接地气儿”的网络语言,避免同人民群众产生距离感,使马克思主义传播更加贴近群众,使理论传播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①胡馨、马强等:《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利用融媒体语境提升舆论引导力》,《文教资料》,2018年第11期。

②魏猛:《在新媒体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爱好者》,2017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融媒体环境网络媒介意识形态
城市老年人网络媒介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文化节目的传播创新
融媒体环境下有关电视安全播出的思考初探
基于融媒体环境下高职新闻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探索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现状及其提升途径研究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
基于网络媒介的中医药信息传播效果研究